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符号是地域、民族或国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文化符号对象化的结构性机制可以反观人类整体结构、总体精神的发展,也可以使人反观自我个性的状态和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传承传统文化符号是青年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维度。当前消费主义文化下的符号消费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异化表达,后现代虚无主义文化下对文化符号的碎片化解读,全球化下文化冲突对本土文化符号的挑战等情况不同程度地造成文化符号记忆断裂,影响高校青年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为此,要与时俱进地推进传统文化符号的现当代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进高校青年文化身份认同感;运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培养青年群体传承文化符号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社会融合"是西方移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中,通常更多考虑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目前我国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的普遍思路是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流动儿童对城市和农村的认知,或从城市认同的角度分析流动儿童是否对流入地产生归属感,是否形成了"当地人"的身份认同,进而推断其主观社会融合程度的好坏.尽管有学者提出了流动儿童多元身份认同概念,对城乡二元身份认同的前提假设提出了质疑,但突破城市融人身份认同的探讨不多.  相似文献   

3.
文化适应是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所产生的变化。对于移民而言,努力适应迁入地原有居民的文化意义重大。因此,我们以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移民为例,从移民生产方式的适应、生活方式的适应、宗教信仰的适应、身份适应等方面对其"文化适应"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文化资本的积累是研究生群体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其未来施加控制能力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视角,结合研究生群体的身份特征,对其文化消费状况的进行探析,试图揭示研究生的文化消费更多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刘敬严  李占平 《城市》2012,(4):65-68
中国的城乡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出现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农民工是指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还未改变农民身份的劳动群体,工人职业、农民身份,在社会阶层上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是城乡经济、生活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无论是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还是解决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都绕不过"农民工"这个坎.  相似文献   

6.
付伟  张绍波 《职业时空》2008,4(1):111-112
一、高等学校建筑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种艺术的体现,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建筑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价值以及所属地区的区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中的反映。建筑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  相似文献   

7.
“青年文化”具有“亚文化”属性,不仅仅指“青春叛逆”这一特质,在新媒体时代更涉及到“网络媒介”对“青年文化”的形塑。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调查、网络使用习惯调查以及实际社交状况的深描,探讨青年群体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不同的身份表达,可以发现当下“赛博空间”中的青年自我表征与现实身份认同的关系具有“自反性”,一方面“次元壁”的区隔显示出青年身份认同的焦虑,另一方面从“网络—现实”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又生产出身份认同的路径,即通过“自我对抗”最终生产出青年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古风文化是本土亚文化中蓬勃发展的一个分支,以生产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音乐作品为特色,逐渐聚集起了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古风音乐亚文化圈。从亚文化的生产实践入手对古风音乐圈的文化认同进行研究发现:在形塑民族认同层面,古风音乐创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诗意传统进行了现代化改写;在培养群体认同层面,古风音乐圈对内通过符号生产进行群体身份的赋予,对外则通过仪式化展演强化群体认同;在寻求自我认同层面,古风音乐圈成员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生产实践,或是积累亚文化资本,或是回应对个体身份的疑惑。古风音乐作为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良好呈现形式,成为提升青少年群体文化认同感的催化剂,也响应了新时代构建文化自信的国家策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文化价值被商业价值遮蔽、创作者的话语权被削弱、组织松散缺乏优秀领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的年龄、身份、阶层、职业甚至兴趣、爱好为标志性特征,可以构成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群体。未成年人网络文化群体内形成的共识氛围,为个性和自尊心很强的青少年提供了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象征性形式。这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模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总和,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未成年人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想“热点”或普遍性的行为倾向,它的形成是未成年人对社会文化、人生、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的探索与思考,而且往往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轨迹相一致,是社会大环境和生活小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于青少年问题的解读是不同的。社会建构论关于“社会问题是一种界定的社会过程”的观点,福柯的权力论关于“权力一自我一知识”的关系框架,为偏差青少年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偏差青少年逐步发展形成的罪错行为和边缘性活动,是青少年“群体表达不满和要求尊重某些一致认定的条件的活动”。偏差青少年在其边缘化过程形成的“共认符号”和“协同行动”产生于其与社会环境互动的人生经验.构成为他们的生活日常知识,并完成了“身份形成”和“身份认同”,实现了青少年群体内的自我肯定。权力一自我一知识的互动关系不断推动着偏差青少年边缘性的社会化过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交往.是大学生从中学生走向大学生这个质的变化的中介。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交往.构建了大学生个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体及个体对个体的文化认同平台。群体中的文化交流与认同,推动着群体同类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群体的文化规范体系,形成群体评价的文化价值标准,调节着群体成员的文化心理。因此,构建积极健康的同类文化意识,提高群体及成员间的文化认同,寻求共识,建立起相容的文化规范,推动群体自尊心的形成,从而完成大学生社会责任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一、制度变迁与工人社会身份的重塑(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改革开放至今已有 2 0多年了。对中国工人来说 ,改革开放的头 10年 ,主要是观念变革的10年 ;而改革开放的后 10年则是直接触动其利益的 10年 ,特别是 1995年以来的国有企业制度变革更是把每个工人深深地卷入到变化之中 ,并从经济层面深入到文化和政治层面。本文以A企业工人在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上岗”和“待岗”的实际经验 ,分析制度变迁与工人身份的互动关系。社会身份 (socialidentifications)的概念关注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与个人身份不同的是 ,人…  相似文献   

13.
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当代海外华人教会的青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华人的海外移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华人基督教会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承担起青年培养的责任。它们认识到当代华人青年不仅面临着后现代文化及信息科技发展的巨大冲击,还面临着文化适应及身份认同的困惑。海外华人教会人士对华人青年群体的处境有着较清醒认识,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付之以适切、有效的培养策略,进而完成海外华人亚文化群体及族裔的建构及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制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概念干部 ,从广义上说 ,是与“群众”相对 ,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在本文中 ,我把学生干部定义为“在学生正式群体或组织中担任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学生。”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点内涵 :(l)学生干部身份的二重性 ,一是领导者或管理者 ,二是学生。而后者是区别与其他领导者或管理者(如学校里的专职团干部 ,他们属于党务干部或公务员干部)的本质特征。(2)他们发挥领导或管理作用的领域是正式群体或组织 ,以此区别学生同龄群体中自发产生的学生领袖或学生精英。本文中讨论的学生干部的外延包括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少…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并不平静,许多尚未完成民族国家建构的后发展国家,在融入全球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去中心化”的挑战,国家认同出现重大危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认同”是社会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指“我者:与“他者”联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即认为自我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无论是对具有情感的个人,还是作为文化载体的群体来说,正是这种对身份的确认(认同)将“我者”与“他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同性恋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受到众多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同性恋者网络社区进行问卷收集,考察同性恋者的自尊感,身份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数据分析得出三个结论:身份认同处于不同阶段的同性恋者的自尊感差异呈边缘显著;身份认同处于不同阶段的同性恋者的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自尊感对身份认同的影响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末以来,美国犹太教正统派和非正统派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极化”趋势,以色列是加剧这一“极化”进程的“分化剂”。以色列在全球犹太人中“精神中心”地位的凸显、全球化时代流散地犹太人群体对以色列关联的增强以及不同宗派群体在对以关联中的地位差异,导致以色列成为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间竞争的关键“战场”。籍由此种紧密但不平衡的关联,以色列的社会政治冲突和“极化”得以“外溢”至美国犹太人群体。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以“受邀”或“回旋镖”模式卷入以色列社会政治的纷争。进入21世纪以来,右倾化和“民主危机”使以色列犹太人正统派在身份认同、政党归属和政策倾向等方面与美国正统派犹太人趋近,同时却更加疏远非正统派群体。日趋右倾化的以色列加剧了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间的“身份冲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同性恋群体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而同性恋群体则是游离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群体。作为两者交集的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在逐渐浮出"水面"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社会的关注。本文旨在根据笔者参与的2007年度C市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生存状况调查的基本数据和访谈资料,从多维视角出发,运用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自我身份认同、性爱观念、同性性交易情况的分析,探求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在当今社会的真实生存状态,并据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特定的行为方式,是在其社会关系、信念习俗、乃至言谈举止中所体现的意义、态度、价值和观念。青年文化使青年群体得以识别并构成整体。青年文化又是一定时代的民族和阶级的主导文化网络中的亚文化。这一亚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出现,然后衰退、消失或者广泛地扩散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来华东盟学生的迅速增多,他们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以访谈法研究了广西某高校的东盟学生的跨文化交友困难。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跨文化交友困难可以分:总体环境、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包括因校园管理带来的困难、受到偏见、语言能力对交际自信的打击、语言对群体身份的划分、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幽默的跨文化理解困难、不同课堂文化的矛盾、笑的不同交际功能引起矛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