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个代表"与执政为民的权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强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 2 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既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和思想理念 ,也是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和行为规范。每个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执政为民的权力观 ,才能从根本上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具体说来,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初建期、邓小平时期的开创期、江泽民时期的确立期和胡锦涛时期的发展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各领风骚和超越式发展的特征.在几代领导人中,"执政为民"思想血肉相连,并在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守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为人民忠诚奉献作为最终目标,一直是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3.
刘芳 《社会科学》2003,(9):41-46
本文认为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和党的先进性 ,归根结底应落实到这一点上来。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目标导向、价值取向和检验标准 ,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关恺 《理论界》2008,(6):47-4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党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各级党政组织的“一把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把执政为民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群众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本文从“一把手”应树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一把手”的权力来自人民、就应该为人民服务,“一把手”应成为勤政爱民的表率三个方面,阐述了“一把手”如何落实执政为民,让自己受到教育,让人民得到实惠,让事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群众关系的理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诠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要义: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实践“三个代表” ,关键是要坚持与时俱进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核心是要保持先进性 ,始终发挥良好的表率作用 ;本质是要执政为民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8.
王联斌 《社会科学》2003,2(9):47-51
牢固树立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权力观 ,必须以“三个代表”为理论武器改造主观世界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从政理念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政权建设的始终 ;正确认识手中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关系 ,牢固树立人民“权利神圣”的从政理念 ,自觉将权力绝对置于人民权利监督之下 ;彻底破除“官本位”的幽灵 ,摒弃“子民文化”、“牧民文化”、“愚民文化”的陈腐观念 ,牢固确立“人民公仆”的从政理念 ,永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相似文献   

9.
寇从俊 《江汉论坛》2004,1(12):39-41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中国共产党80多年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而领导干部的具体实践是落实这个本质要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对于这个理论体系 ,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去对待 ,以与时俱进的方法去研究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去贯彻。这样 ,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自觉当好“三个代表”、坚定维护“三个代表” ,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无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还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都必须以保持和弘扬党的先进性为前提。事实告诉我们 :先有“先进” ,后有“代表” ;惟有“先进” ,才能“代表” ;只要“先进” ,就能“代表” ;没有“先进” ,就不可能“代表”。一个政党能不能执政 ,尤其是能不能长期执政 ,归根结底取决于是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能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群众办好事 ,办实事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执政实践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人民群众的拥护更密切地联系起来 ,抓住了治党治国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认同:来由、架构及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取得了全国性的执政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从此,人们开始从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效果及相关领导人等方面来评价我党的执政,并形成了自己认同或不认同的情感。由于社会成员的支持是政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因此我党必须从认同的主体和客体出发来增加认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现行(传统)执政方式的特点及其缺陷,认为应该认真研究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发挥执政功能的手段、方式、途径。改革者应放弃统揽一切的执政思维,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尤其是人大、政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关系,明确执政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主要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党政治视角,处理好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关系,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总结党的执政得失,维护执政地位是尤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傅晓华 《云梦学刊》2004,25(2):32-34
先秦时期,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他们的分岐是: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是道德还是法律?人治论者认为国家主要应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来进行治理。法治论者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权力的人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实际上指刑法)来治理。他们在政治制度设计上虽有分歧,但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根本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的思想分歧并非现代“人治”与“法治”思想在治国方式上的根本对立。尤其是古代法家的“法治”并非现代中国人正在建设过程中的法治,现代“法治’,是根本否定“人治”即专制的,是以“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依法行政”“权利平等”为基本原则的治国方略。而古代法家的“法治”是维护专制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对日政策上经历了执政前和执政后两大时期。在执政前,中共对日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动员一切力量,坚决反对、抵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党政策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成为执政党,对日政策既体现在政党外交方面,又体现在政府外交方面。中共和政府通过以民间促政府,实现了中日邦交。实行改革开放后,又积极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经济支持,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冷战结束后,面对纷纭变换的国际形势和中日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又适应时代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的定位和发展,使中日关系不断深化,形成了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权是宪政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应渗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之中,规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立的指导自身执政实践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行为准则.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权意蕴,提出和阐发有说服力的人权新观点,有助于把国际上对中国治国新理念的认同转化为对中国人权观的认同,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井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寸华,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共十七大对执政党切实改进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命题,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执政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思维,也标志着中国的反腐倡廉进入一个标本兼治的新时期,有助于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生态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