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学术月刊》今年第五期发表了薛志贤同志的《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一文。作者说:“从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得不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结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这种提法值得商榷。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分析,论证了整个社会要顺利地实现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这一重要原理。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丰富了这一原理。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下,列宁指出要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增长最快的应该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Ic],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指导。 这一原理首先是由列宁提出来的。1893年,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把技术进步和有机构成的提高纳入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论证了在社会总产品中“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认为:两大部类生产应保持一定比例。而在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增长要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即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但最近二十余年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虽然是处在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然而其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并不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速度,两者基本上呈平行发展趋势。比如美国、西德近二十多年来,其乙类工业的增长速度还略快于甲类工业。(其甲类、乙类的划分有别于马克思的第Ⅰ部类第Ⅱ部类的划分,但其值是近似的。)怎样解释这一历史现象呢?是否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错了呢?不能这样说。我认为,问题在于分析的范围不同。马克思、列宁在分析再生产时,是就产业资本即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而言  相似文献   

4.
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在我国学术界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是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的普遍规律,也有人认为只是适用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个别规律,还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客观规律。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一、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客观性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引叙了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公式后说:“这个公式未予注意的正是技术进步。如马克思在《资木论》第一卷中所证明的,技术进步表现于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v/c)逐渐缩小,而在这个公式中却是把这个比例当做不变的。”“显而易见,如果把这种变化纳入公式中,那一定是生产资料比消费品增长得更快。”(《列宁全集》第1卷69页)列宁把技术进步因素纳入扩大再生产公式,经过四年扩大再生产的计算,得出结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同上书,71页)  相似文献   

5.
尹世杰同志在今年的《江汉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与发展农业的关系,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作了解释,指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应该包括农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并认为农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快于农产品中的消费资料,是完全符合列宁所说的“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的原理。从文章的整个精神来看,他是要人们重视农业的发展速度,论述加速农业发展的必要,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把加速发展农业建立在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理论基础上,这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加速发展农业是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的。我这篇文章,不准备探讨加速发展农业的理论根据,只是就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内容,是否包括农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在内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尹世杰同志商榷。这些看法未必正确,请尹世杰同志和其他同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看成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普遍规律。在目前流行的大学教科书中,也仍然认为,由于有机构成提高,生产资料生产就得优先增长。 其实,马克思从来没有说过生产资料生产应当优先增长。列宁虽曾估计到技术进步会引起有机构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进步的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在第一部类优先增长的同时,第一部类内部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比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也要增长得更快一些。这是列宁一再指出过的。不过,究竟为什么前者也要比后者增长更快,人们还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这一条首先由马克思所揭示、尔后为列宁明确概括的客观经济规律,已为自产业革命二百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①。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它指明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必须逐步地由过去以外延为主发展经济的路子转到以内含为主发展经济的路子上来。实行这个转变以后,我国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的增长对比关系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有的同志断言,今后要想使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是再不可能了。有的同志认为,走以内含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道路,即使是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也不会引起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马列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同我国走以内含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道路是不是对立的?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同大家讨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马克思和列宁早就有过论述。将这些论述归结起来是:  相似文献   

10.
<正>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非常肯定地讲到:“可以而且必须说,生产资料的生产对消费资料的生产占首要地位”(《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96页)。在这本书中,斯大林同志还无条件地把“在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占优先地位的原理”看作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斯大林选集》下卷第600页)。可以说,“生产资料的生产占优先地位”是斯大林经济论著中一贯的观点。他的这一观点影响很大,至今仍有些同志把它作为扩大再生产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还是很有意义的。斯大林讲的“首要”、“优先”等概念究竟包含哪些意思呢?人们通常是从两方面来理解的。一是指要实现扩大再生产,首先要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要扩大消费资料的生产,前者占首要地位,后者占次要地位。就是说,顺序上有先后之分,地位上有主次之别。二是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产資料优先增长的問題,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书这样写:“制造生产資料的生产資料生产要此制造消費資料的生产資料生产增长得快些。因为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第一部类的資本有机构成比第二部类的資本有机构成一般来說提高得快些,所以第一部类的不变資本部分也此第二部类的不变資本部分增长得快些。”(见于光远苏星主編:《政治經济学》〔資本主义部分〕,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15頁)在这个問题的討論中,对列宁在《論所謂市场問題》所写的“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資料的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中国的现实决定了奉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发展战略的正确性,但生产资料的片面畸形发展给实践带来的灾害也给理论界讨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标提供了间隙,从此消费资料优先增长登上历史舞台.考察中国当时面临的困难,在实际方针和政策上都显现了消费资料的适度优先增长,但消费资料的优先增长超过了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产生了很多不良后果.基于此,对“消费资料适度优先增长”产生的原因、演进脉络以及引起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时,用平均利润计算积累和消费对两大部类增长速度是否会产生影响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奚兆永和许精德两同志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只是对后一个问题发生了争论。许精德同志说:“按平均利润计算积累和消费,则是消费资料优先增长。”(《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奚兆永同志说:“用平均利润计算的社会产品的生产价格构成比用m计算的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更有利于第Ⅰ部类的增长,而不是更有利于第Ⅱ部类的增长。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第Ⅱ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第Ⅰ部类,通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对比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第一次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揭示了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对比关系。但他并没有专门研究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问题。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写的有关实现论的著作中,根据“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更快的趋势的规律”,第一次作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得更快”的论断。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工业化的实践中,提  相似文献   

15.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中首先提出来的。是列宁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一般原理,对技术进步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的扩大再生产作了完整分析所得出来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是两大部类及各属类之间的比例平衡,马克思对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分析,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并以此为结论的。  相似文献   

16.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原理。这个原理揭示了在扩大再生产(伴随技术进步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说,在技术进步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要实现扩大的再生产,必须是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技术进步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是,对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的影响却是比较复杂的。以前的经济学家曾经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必然引起第一部类生产优先增长。这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是如此。在历史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是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开始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察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0页)因此,和当时的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学科,在这一时期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谓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的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逐步代替手工技术为主的手工工场的革命,它首先是一次重大的生产技术革命。在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带根本性的。列宁曾经说过:“从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列宁全集》第3卷,第411页) 在这样一个“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的历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生产的增长速度,对于我们制订长期规划,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持续地高速度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仅就当前在这方面的讨论中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以资商榷。一、怎样正确认识影响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诸种因素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公式说明,在技术没有进步的条件下,两大部类的发展是平行的。列宁的公式进一步说明,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即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列宁指出,从马克思的公式中,“根本不能得出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占优势的结论,因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应从假定条件创新入手,当我们根据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将劳动的主观条件变化引入马克思劳动条件假定之内,将计量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区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意义上的劳动自然时间(外延尺度)和劳动密度时间(内涵尺度),就会得出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同的若干结论:(1)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具有正向变动的规律;(2)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共同增长趋势;(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不一定会减少就业率,反而会保持或提高就业率;(4)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利润率不必然出现下降趋势;(5)科技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会同步增长,生产资料不一定会优先增长;(6)如果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值,绝对地租仍然来源于农业超额剩余价值。从而构建了一个另一状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这一创新性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一些新现象与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定中同志在《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增长更快的原因》一文①中,不同意那种认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增长更快的唯一原因,是由子第一部类“有机构成”比第二部类“有机构成”提高得更快的观点②。他认为:“有时第一部类劳动者此第二部类的增长更快这一因素,会比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更快的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甚至个别时期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速度也可能并不快于第二部类的,这时如果其劳动人数比第二部类增长更快,它就会成为要求c_1+Δc_1比v_1+Δv_1+m_1增长更快的唯一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