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为例,从宏观旅游市场、微观旅游市场及旅游资源及产品市场等方面分析了徐州市旅游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从旅游消费、旅游产品、宣传促销、旅游形象、区域竞争、旅游网络等方面分析了徐州市的旅游市场的竞争劣势,最后,在旅游形象营销重点、旅游文化价值策略、旅游产品营销组合、旅游市场促销经费、旅游促销渠道、区域营销整合和旅游营销活动重点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区域旅游合作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划分区域旅游合作收益空间,借助博弈论,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参与主体在各个利益空间内应采取的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旅游合作收益空间分为完全不合理、不完全合理、合理区域旅游合作收益空间三类;在完全不合理、不完全合理区域旅游合作收益空间内,区域之间采取“不合作-不合作”策略;在完全合理区域旅游合作收益空间内,区域之间可能采取“合作-合作”策略,也可能采取“不合作-不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向着区域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实行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该区域旅游合作的广度、深度及持续发展还未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合作发展的条件及问题,从空间结构、市场开拓以及合作主体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海峡县经济区旅游合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助于推动世界旅游格局的重塑。在此背景下,国际旅游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助于形成区域旅游发展的放大效应。作为"一带一路"旅游中枢及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各沿线城市具有发展活力且合作空间广阔。因此,有必要深刻认识国际旅游合作的重要意义,在旅游格局变化中积极借助发展新机遇,努力发挥旅游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特殊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发挥协同效应。沿线城市要在合作平台搭建、旅游城市网络构建、旅游产品合作开发、旅游市场共同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开展切实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节点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以期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过境地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国内比较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建构与发展,而对区域旅游线路中旅游过境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那些在一个区域或一条旅游线上,有一定旅游资源但非核心资源的旅游地,没有必要拘泥于目的地或过境地之争,而应在立足于过境地的基础上,弄清自身与区域内的终极旅游目的地的产品构成差异,主动接受旅游目的地的辐射和产业延伸,通过形象推广和旅游线路设计,强化其过境地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市场细分的形式,开展专项旅游获取部分地区性旅游目的地市场。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带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黔东南-桂北旅游带整合建设是西部民族内陆地区发展区域旅游的一个连续性、系统性过程.需要在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合作开发产品、市场共建、信息共享上互为作用与合作,形成旅游带整体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合作各方广泛重视,中、柬、老、泰、缅、越等6国共同制定了2006年~2015年旅游发展战略,重点促进旅游投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资源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拓展国际旅游市场业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合作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发和运用,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多层次的旅游合作,拓宽旅游合作领域,充分利用旅游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旅游人力资源空间协调机制存在一些欠缺,而区域竞争与协作格局的发展有利于这一协调机制的完善。构建区域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组织正确选择各自角色定位,推进大湘西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精心设计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环北部湾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重中之重.环北部湾区域旅游产品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区域旅游产品合作还必须拓宽和深化.文章在对环北部湾旅游产品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环北部湾旅游产品设计一体化、营销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具体思路.这对新一轮旅游开发建设和环北部湾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崀山风景区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布、演化倾向、消费层次以及崀山风景区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属性与地理环境的对应关系。认为崀山旅游市场局限于湖南省中部一带,分布在距离崀山500KM以内范围,旅游市场在空间上有进一步集中的倾向,并具有消费层次不高的特点;但是崀山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潜力很大,客源市场的需求无论在旅游产品类型的期望、还是产品的价位要求方面与崀山风景区的优势是吻合的,崀山观光旅游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营销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内蒙古根据自身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区内各行政单元旅游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同时与周边省区联系较为密切的特点,开始推进企业、地方政府与周边省区在旅游市场拓展、旅游线路组合等方面的旅游合作尝试,为此,比较分析内蒙古与周边省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对推进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薛浩 《南方论刊》2011,(3):29-32,78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要素,拓展更大范围的市场空间,共享更多的市场利润,是区域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粤西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坚实的基础,旅游资源得到了有序开发,尤其以滨海旅游发展后劲十足。分析了粤西三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市场导向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导向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注重旅游市场的定位分析,强调资本运作的市场化,在活化红色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遵循市场规律开展营销.同时,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旅游合作也是市场导向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发现,红色旅游产品虽不能成为甘肃省旅游业主导旅游产品,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来培育.打造品牌景区、与特色资源组合发展以及推进旅游区域合作是甘肃省红色旅游发展的三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琼粤"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潜力巨大,需要统一编制旅游规划、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共同进行旅游开发、合作开拓旅游市场、共树区域旅游品牌、促进企业跨省合作和构建区域信息平台等,推进琼粤"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不断向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推动两地区域经济合作的先导先行产业,把琼粤"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打造成我国相邻省份区域旅游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旅游产业结构中,旅游交通业垄断、寡头、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并存,旅行社业呈寡头竞争格局,旅游酒店业、景观业呈垄断竞争特点,旅游餐饮业呈完全竞争市场特点.产业资源配置集中于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行业,而娱乐、游览等产品需求弹性大的行业收益能力弱;从产业绩效看,广东省景观游览业和邮电业呈负增长态势,与全国水平相比,广东省娱乐、游览、邮电业不具备行业与区域竞争优势,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低,产业集中度与收益结构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营销:一个区域聚集力构建的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营销是基于空间竞争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公共管理理念,是对各级政府意欲寻求培育、扶植、提升产业集群方法的战略性思考.空间属性是产业集群最基本的特征,产业集群营销的对象必然与集群所在的特定空间有关,其目标就是为了吸引所谓的空间消费者;由于空间产品的宏观性使然,产业集群的消费者构成非常广泛,而真正的产业集群营销,其目的就是要形成能够满足消费者价值诉求的聚集力(空间引力).空问消费者需求与集群的空间特性有关,产业集群空间之所以有被消费(投资与参与)的价值,主要是因为该空间内包含了区位、物流、交易费用等众多优势.产业集群营销的操作性框架完全是根据构建或增进区域产业聚集力而设计的,产业集群营销也存在"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定位以及营销组合(4Cs)设计"等具体问题.产业集群营销对提升特定区域的空间聚集力有很大的帮助,它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并大力开展空间创新,构建适宜集群发展的空间、空间品牌及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7.
许昌的三国文化中曹操在此留下众多遗迹,历史价值非常高。但这些资源多是一些遗迹、遗址,可观赏性都不强,且一些文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许昌缺乏自然旅游资源,很难产生大的引力,吸引众多旅游者。应该通过区域联合开发拓宽旅游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树立品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增强区域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从组织三国文化旅游线路、提高知名度、联合省内外的城市进行区域旅游的联合开发等几个方面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核心-边缘”模型以二元结构解释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为研究区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与平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提供了理论指导;运用这个理论来剖析海西旅游经济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内在发展机理,并由此推导出构筑由综合推动力、融入聚合力、创新性源动力等形成的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以提高、加快核心区“革新”和辐射能力,构建多元多层的区域结构,推进区域旅游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开展“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合作开发的意义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旅游开发与合作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消费越来越成为人民消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活动尤其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极具发展前景,也备受社会关注。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核心和龙头的“泛珠三角”区域既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圈和旅游带。“泛珠三角”区域既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刘云 《学术探索》2013,(6):35-38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日益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作为开放型产业的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区域旅游合作既有助于整合旅游资源要素、共享客源市场,也有助于追求多方共赢,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本文运用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孟中印缅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为例,剖析其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的驱动力,并在分析其“一体化共生、互惠共生”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合作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