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达国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成功模式与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联防联控主体、目标、运行程序以及制度四要素着手,重点分析国外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成功经验,并为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谈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跨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当事人之间关于责任、赔偿等的纠纷,具有潜伏性、长期积累性、侵权判定标准复杂性以及纠纷法律关系多重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在处理此类纠纷上存在各方处理不协调、解决方式不科学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协调跨区域处理、完善解决方式等方面来完善我国跨区域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非常规突发事件冲击着应急管理体系并引致非预案行为出现,制度学习则是提升韧性水平的关键。聚焦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联防联控机制的响应功能及其预案优化问题,通过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的文本数据库并开展内容分析,归纳出现实场景下联防联控机制的功能图景及特点,并将此与已有预案功能设计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新发传染病疫情响应功能在现实与文本之间的差异,通过危机学习汲取经验并优化预案体系。  相似文献   

4.
区域海洋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正被来自陆源排放、船舶溢油、海洋工程等多层面的污染影响,区域海洋环境治理具有跨行政区域的特点,该现实特性问题可以通过区域内外治理主体的协同得到有效解决。在近年海洋环境污染的各类事件和冲突中,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的司法协同和司法救济是实现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对近年来我国近海海域跨区域环境治理现状的检视表明,在这一领域,存在着立法规范欠缺、制度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通过完善跨区域海洋生态环境诉讼制度、构建司法多领域衔接机制等方式,构建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的司法协同和救济体系,推动我国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5.
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是政府之间的纠纷,属于公务纠纷。其涉及多个政府主体,解决难度大。我国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解决机制主要包含和解、调解两种方式,该机制的根本缺陷在于诉讼机制的缺失,法律强制效力不足。完善该机制的关键是建立地方政府间诉讼。建立政府间的诉讼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此类诉讼由共同的上级政府所在市的人民法院管辖,可以调解。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大气污染治理之路对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法律制度、环境税费和区域联控三方面分析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大气污染治理实践,其中,美国环保局的成立和《清洁空气法》的颁布是美国大气环境治理进程中的两个关键节点。此后,美国综合运用多种环境政策工具,形成了成熟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并取得了优异的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其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启示在于:系统立法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保障,环境税费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动力,区域联控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联防联治是实现我国大气环境污染良治的必然要求。鉴于大气污染问题具有整体性、流动性和复杂性,政府的防治行动需要突破传统以行政辖区划分为标准的"各自为战"和"只抓重点"的部分区域间"协同防控"。新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亮点之一,是加强了对"联防联治"法律机制的规定,深入探究,"联防联治"法律机制的有效落实,需强调同行政辖区内各级政府部门间的"纵向联防联治"和不同行政辖区内同级政府部门间"横向联防联治"的立法指向,明确共担责任及利益协调等原则,确保"联防联治"的统一调控和良性合作;此外,应细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制度设计,制定"区域的划定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对涉及防治主体及其间的权力配置和监督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是推进大气污染有效治理、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立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公共产品属性,以长三角区域为例,构建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系统,并提出多元主体间协同是基础、主体间动力驱动是关键、合作机制创新完善是根本、外部环境优化是保障的系统运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从长江、黄河跨行政区域流域治理开始的,经历了对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反思与探索,建立了流域源头生态环境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跨区域流域水污染纠纷解决的途径,法律主张采取协商与协调相结合的办法。《民法典》规定生态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体系,需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诉讼制度,确立前置程序是检察机关履行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式,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协同模式。要完善侵权惩罚赔偿司法适用制度体系,就需要构建生态环境损害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刑附民公益诉讼案件惩罚性赔偿的民事适用制度,生态环境侵权案件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跨区域系统性问题,地理要素的流动性加剧了跨域环境治理的难度,传统的单一的行政区划已无法有效应对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如何通过合作治理解决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地方政府的新课题,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跨域环境污染频发的问题,省际环境污染合作治理行政协议作为一种解决跨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政策工具应运而生.然而实践中省际环境污染合作治理行政协议在履行中依然存在履行的协议条款不规范、履行主体诚信不足、履行的纠纷解决机制缺失以及履行的监督约束机制缺失问题.规范省际合作行政协议条款、构建履行主体诚信自觉制度、建立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履行监督约束机制是完善省际环境污染合作治理行政协议履行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是政策驱动行为,企业在大气污染物减排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未能发挥其主体地位作用。还原企业主体地位是建立企业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机制的关键。文章通过对中国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动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的利益取向与行为逻辑,并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补偿机制,以驱动企业减排,进而达到激励企业主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可以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税费优惠、发放排污权和押金退款制度政府补偿方式;也可以采取排污权交易与一对一交易市场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区域府际合作是治理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应然选择。为此,揭示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实现机制十分必要。在分析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中的序参量原理识别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序参量有:命运共同体理念、激励相容的交叉利益、完善高效的制度安排以及充分的信息共享,其分别构成了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理念引导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信息减熵机制。要实现区域环境治理的府际有效合作,应积极孵化和培育序参量,包括塑造共同愿景、实行多元补偿、完善规则程序以及打破信息壁垒等。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工地往往是一个综合污染源,而工程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行为,施工污染就有可能产生进一步扩散和累积叠加,这不仅直接影响工地周边乃至整个城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甚至贻害子孙后代.因此,建筑施工中应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施工污染带来的危害,将施工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4.
经济问题的控制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动态优化分析方法,探索能源资源消费与环境系统反污染的发展控制是协调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的关键。对于一个多行政区划的国家,选用各地方的联合效用函数,分析了多行政区划国家某时间点上的总体效用,同时还对影响能源消费与反污染策略的因素进行研究,将国家层面的总体宏观目标与各地方微观目标相结合,以效用函数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积分最大化为原则,构建了充分考虑效率与公平并存前提下的能源资源消费与环境污染防治的一体化模型,并给出其相应的数值算法。提出了对于多行政区划国家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区域动态最优化配置方案,将为经济系统中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我国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校园恶性暴力现象无论是内发式还是侵入式,都呈现出数量上升、施暴与受害者群体化、行为与结果恶性化程度加重的特征。在探析校园暴力原因的同时,需要进行防控机制研究,包括建立校园暴力危机预测机制,建立、落实和改进间接和直接防控机制,从而发现校园人身安全潜在问题,改善心理疾病学生心理状态,对违法犯罪进行威慑并增加犯罪障碍,从而促进我国校园安全机制的良性发展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实质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环境污染导致的公众健康损害愈发突出,环境健康问题频繁发生,暴露出我国环境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公众健康保障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为此,建立起面向公众健康保障的环境法律规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以规制的发展路径为切入点,分析环境规制的演变进路,剖析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个体主义规制模式的局限性和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规制在环境保护和保障公众健康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与正当性,从而明确环境法律规制机制的发展脉络和现实需求。然而在风险社会中,环境风险的社会化属性愈发凸显。面对复杂而多元的环境问题,单纯依靠公权力的作用已难以实现环境法律规制目标。随着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兴起,建立公私合作模式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机制,通过发挥法律的强制性与规范性作用,在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下,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就成为实现环境法律规制目标的应然之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环境污染事件突显了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尤其是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该文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宏观环境三方面深入分析了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要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完善立法、加强环保部门自身建设等措施,来健全和完善环境行政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发挥媒体监督和治理功能,防范污染和促进污染整治是环境治理体系中必不可缺的环节。尤其是在城市空气重污染期间,媒体监督能否有效促进地方政府落实应急管理措施、减轻重污染程度,是关乎大众健康的重要议题。研究发现,城市空气重污染期间报纸关于空气污染的报道显著增加,空气污染报道显著促进了后续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且本地报纸空气污染报道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同时,空气污染报道的作用效果还取决于媒体本身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城市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监督机制。因此,环保部门应重视协调各级各地新闻媒体机构,使其在环境领域发挥治理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大气污染立法领域仅有上位法规定是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的。随着我国地方立法的开放,大气污染地方立法成为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体系的必然选择。大气污染防治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细化、解释与补充,以《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样本,对我国省级大气污染地方立法的法律条款设置进行具体的剖析。提出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三种科学化选择,即应在上位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而不机械的重复与回应、合理而有效的集成与细化以及自主且合法的先行与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