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财政分权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有何影响.文章从竞争视角阐释了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机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质量间存在"U"型关系,即财政分权在短期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长期将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地方竞争是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与地方竞争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更为激烈,阻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意味着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需要考虑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实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阐释学界对中国土地制度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焦点问题是土地"涨价归公"的制度和理念是否合理,而对"土地财政"的构成和规模展开充分的经验分析,是论证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主要由土地出让金、土地税收和土地规费构成,具有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以土地税收收入为辅的特点,是一种混合性质的公共收入.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急速增加,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兼有地租、税收和金融性质,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严峻的金融风险和政府性债务问题.土地财政是中国实现土地"涨价归公"的独特方式,但是土地"涨价归公"的理念是一个世界通则,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很弱;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涨价归公"的具体制度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收入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财政体制、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的产物。土地财政收入在繁荣我国地方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制约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了贫富差距,积累了财政与金融风险,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应该从完善体制入手,规范土地财政行为,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解释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中,原先的“维护市场的财政联邦制”强调地方高的边际财政分成对地方促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但分税制改革改变了这种认识。主张中央集权下晋升锦标赛作用的学者强调即使地方财政激励很低,晋升的激励也足以保证地方按照中央要求努力发展经济。文章计论了晋升激励存在的一些局限,认为其作用可能被高估了,并对分税制后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财政激励做了前后一致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地方财政投融资是以地方政府信用为基础 ,为实现政府基本目标 ,采取有偿融资和投资方式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及所形成的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 ,投融资业务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 ,以及政策措施不配套 ,地方财政投融资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我们有必要总结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促进地方财政投融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土地出让金改革的建议中,一些观点是要将土地出让金统一或部分收至中央财政,出于现实障碍也不将其纳入物业税。本文立足公共财政的视角,认为土地出让金作为公共收入,为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虽然存在收支隐秘、分配不公、管理混乱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现行财政体制的非平等性、财政分权制度的非兼容性、基层财政体制的非正义性所导致。消除这些原因、改革土地出让金,标本兼治的路径:一是要配合财政扁平化改革,土地出让金依旧归宿地方财政;二是要克服技术性、制度性难题,提高财产税替代土地出让金的可行性;三是要明确土地出让金的公共支出方向,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运用平行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基本理论,对1996~2005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不同省市区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很大差异,在时间上表现为影响弹性逐年降低,在地域上表现为不均衡。因此,地方财政应保持科技投入的适度增长,不应一味强调超过实际能力的投入,也可以通过中央财政投入倾斜来弥补地方财政的不足,以提高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归纳土地财政对创新投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递归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否影响地方创新投入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地方创新投入增长,但金融危机减弱了土地财政的促进作用。土地财政主要通过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了地方创新投入增长,但其带来的房价上升则对地方创新投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该研究明确了土地财政在地方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对地方政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重整制度是地方政府发生严重债务危机事件时的一种应急处置制度,对该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形成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政策闭环。地方财政重整主要是对地方政府预算的重新安排,而非地方政府的破产,因此需要在维持政府有效运转、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地方政府对财政责任的独立承担。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明确界定财政重整制度中的经济标准、程序标准和权责归属。同时,为确保地方财政重整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注重与预算、公债等财政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为制度背景,结合财政制度环境因素,深度探讨财政分权、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009—2017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较低的财政分权水平会刺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升,随着财政分权水平扩大,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财政分权反而会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财政透明度是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拐点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区财政透明度越高,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抑制效应越容易挤出刺激效应,更早出现两者的拐点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债务风险水平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的形成既与我国的财政体制和税收结构有关,也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变化以及地方政府的目标构成密切相关。本文使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各个利益主体的收益函数与战略选择,揭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当中央政府倾向于社会公平而选择集权时容易形成土地财政;当中央政府选择分权时使得地方政府获得较强的激励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则不会形成土地财政;同时,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取决于地方政府官员的选择。本文的建议是:(1)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2)加大地方政府违规征地处罚力度;(3)改革传统干部GDP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2.
首先描述了长三角地区1998—2007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状况,认为长三角地区存在资金依存度偏高的现实特征,基本符合“克鲁格曼质疑”模式;但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各要素分析,发现同时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正规金融”体系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在难以满足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会出现“基层突破-局部试点-中央确认”的演进模式,“非正规金融”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制度变革支持经济增长,“克鲁格曼质疑”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全面审视中国渐进性制度变迁过程,分析了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激励和政府行为选择,并以广东省的实际数据佐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格局、预算内财政压力的制度环境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迈向土地财政的背后推力。因此,土地财政的最大风险是危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农村金融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得出结论:影响金融发展的各个因素都能促进经济的增长。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规模、结构、效率之间的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长期中处于一种稳定的均衡状态,农村金融发展在短期内可以起到自我误差修正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的三个因素受到政策或信息的改变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都是正向冲击。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看来,农村金融发展受到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井上财政”是指藏相井上准之助所推行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其主要措施,一是紧缩通货,推行“产业合理化”,以降低成本,扩大出口;二是解除禁止黄金出口的禁令,恢复金本位制。但世界经济危机迅猛袭来,给日本经济带来莫大冲击,而井上准之助却继续强化“井上财政”政策以应对危机,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虽然井上财政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却对后来日本经济恢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日本经济迅速摆脱危机的前提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东营市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但与此同时,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均衡性,存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覆盖面不广、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金融创新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强化金融资源配置导向、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强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等措施,补齐金融发展中的"短板",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财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形成既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以及居民在土地收益上的博弈结果。用博弈轮的方法来分析各个利益主体的收益函数、战略选择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揭示土地财政形成的演化过程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和地方官员晋升考核体系的影响。基于此,可在委托--代理的理论框架下,提出包含分税制改革影响和官员晋升锦标赛的分析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格局的形成。同时,该模型还可解释中央政府试图通过转移支付政策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努力为什么会失效。本研究有助于促使地方政府土地融资走上更加理性和规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地方财政资金配置绩效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资金配置长期绩效低下,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错误配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会削弱地方政府的权威并引发财政危机,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地方财政资金配置绩效的当务之急是规范政府职能、加强法制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文中从我国地方财政资金配置不佳的现状出发,分析造成绩效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