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一方面缘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中国国情,遵循了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其具有实践性。新形势下,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尊重和维护人民主体地位,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包括实践自信和理论自信。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发展生产力、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中的所有制、分配制度和运行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四个维度,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系统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这些继承性和创新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3.
道路自信与民生建设是互为因果、同质同向的。道路自信源于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独特民生的深刻关联,民生改善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的过程。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新时代影响道路自信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民生问题交叉叠加,且比以往更加复杂;民生问题治理机制的创新性与适应性之间匹配度不够;关键领域的民生建设与系统性民生体制改革有待形成更大的合力。解决民生难题,必须更新观念,打开民生建设的新通道;强化问题导向,实现社会风险防范与民生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聚焦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遵循,是党和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正确道路,我们要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5.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集中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通过实践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进而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首先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功,但是持久的自信心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反复检验的过程,必然建立在长久的实践成功基础之上。因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定的、持久的、发自内心的道路自信,除了源于前一阶段的成功实践外,还需要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谙熟把握以及发展的优化升级之上。而且,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化谙熟以及对发展的不断优化升级,这种坚定、持久、发自内心的自信自觉,必将转化为更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道路是旗帜,道路是方向。回顾中国的近代历史,展望中国的未来发展,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文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国的历史必然性,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历程,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之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不断彰显“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是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的充分认可,坚信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并适应我国具体国情,对通过该政治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坚定的信心。这种自信体现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深刻认识和对其制度保障作用的深切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发展进步的现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必然性。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自信缺失的问题。建立普遍的政治制度自信要落脚于具体的政治实践之中,在政治实践中加强政治制度的执行,不断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政治制度绩效,以此保持和增强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10.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要引导广大人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良好氛围;要搞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根基;要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民众基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生动力;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开辟,既非根据"社会主义"概念作理论演绎或设计的结果,也非所谓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用理性"的产物,而是理论与实践互动的选择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意义,并非是证明"中国模式"的普遍价值,而是证明了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特别是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特色,才能增强道路自信,提升与当代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际社会在惊叹中国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种种质疑。坚定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展现出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信心,也是对国际社会质疑中国道路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13.
14.
坚定道路自信,让梦想照进现实。共圆"中国梦",就要坚定道路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共圆"中国梦",就要坚定道路接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圆"中国梦",就要坚定道路自信,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功能优势是由其独特的体系构成、作用机理与价值诉求决定的,它为奠定社会主义社会整体与个体互动发展的物质基础提供制度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各种目标的逐步实现提供根本政治前提、有效体制保障和现实机制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培育既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心理认同基础、核心价值观念与基本行为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是民族国家范围内的自说自话,而是在全球化的世界语境中逐渐生成的。从全球化视角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野,而且更能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深层内涵,展现其完整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视野下的正确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球化视阈下的真理性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历史中的正义性认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认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认识需要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经验不足,要犯错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要犯错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借鉴失败教训,可以少犯错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工作中可以少犯错误;结合实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少犯错误.毛泽东晚年的严重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思想理论.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沉痛教训,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的“祖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走向自由王国的大道,所以我们“自信”.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是创造中华文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厚实基础,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主体,共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内容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条件,文化繁荣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直接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国家富强与繁荣的标志.文化自信的达成,需要一套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观,需要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需要“走出去”战略与“引进来”战略相结合,需要加强文化创新.唯此,我们才能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建成文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  相似文献   

20.
史少博 《学术界》2023,(3):146-153
“文化”是属人的概念,即文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任何国家都有着自己国家独特的、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不断成长起来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焕发出无限活力的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新时代文化;是文化自信持续提高的文化;是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的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文化繁荣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