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龚晓菊  汪程  郭倩 《统计与决策》2016,(15):110-113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趋势规律,对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索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基于第三产业内部四个层次的划分,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趋势;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不同层次部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确认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三产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芳 《江苏统计》2001,(7):26-29
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 ,总体规模扩大 ,但发展仍然滞后。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 ,但仍不合理 ,质量有待于提高。我国即将加入WTO ,应当确立一个内部结构优化、快速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市场化 ,加速新兴服务业的成长 ,刺激服务和消费需求 ,加强就业人员培训 ,实行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发展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文章首先对中国第三产业产值方程进行了估计;然后根据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过程作了分析;同时采用了2000年度中国内地各省区第三产业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随着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增大,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层次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二层次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却逐渐升高。故此,根据上述特征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文章首先对中国第三产业产值方程进行了估计;然后根据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过程作了分析;同时采用了2000年度中国内地各省区第一产业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随着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增大,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层次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降低;第二层次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却逐渐升高。故此,根据上述特征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产业转换,特别是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低的农业向边际生产率高的非农业转移,是结构变迁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浙江就业结构的变动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总量增长和内部结构转换进入了一个新的变动时期。“三产”普查数据显示,1992年浙江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已达460.57万人。其中;第三产业企业、事业、行政单位295.94万人,个体户64.63万人,比“六五”时期末的1985年的310.09万人增长4巳5%,均决于同期第一卢业增长6.8%,第二产业增长4…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双流第三产业发展很快,但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第三产业发展在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行业发展差距较大、资源配置优化不够、创新竞争力不强等因素严格制约着第三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深刻认识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差距,抓住成都城市南北轴向扩张所带来的机遇,强化“三产富县”战略,以全面推进三产业快速协调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体制改革,消除发展障碍第三产业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目前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竞争不够充分,行业准入限制多,这些因素人为地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乌海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现状与问题从总体看,乌海市第三产业门类齐全,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03年,全市第三产业涉及12个行业大类,实现增加值18.04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增长12.87%。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1998年—2003年第三产业行业结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大产业的就业增长率、就业份额、就业结构变动指数等指标,对1985年以来浙江就业结构变动态势进行分析,发现浙江就业结构正趋于合理,但就业结构转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原因为:旧体制的惯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建议采取消除制度性障碍,加快统筹城乡就业;加快产业升级,充分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优化浙江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宫芳 《山西统计》2001,(12):22-23,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质量日益提高。但也有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内部结构仍不合理。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一、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但仍然滞后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第一、二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 ,“九五”期间前 4年全国从业人员共增加 2 6 39万人 ,第三产业吸收了其中的 81%。 1999年底 ,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2 6 .9% ,比 1995…  相似文献   

11.
一、存在的问题1、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199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7.2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6%,相当于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8%。“八五”时期,在新增加的240.7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18.7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8%。比“七五”时期的13.6%降低5.8个百分点。2、产业层次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我市第三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商业、交通等行业比重大,发展慢。新兴行业发展快、规模小、比重低;二是传统行业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甘肃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甘肃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特征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传统部门比重较高,新兴部门比重偏低2002年甘肃第三产业内部比重依次为:第一层次即流通部门为49.51%,比全国平均水平(41.3%)高出8.21个百分点;第二层次即服务部门为26.79%比全国平均水平(36.2%)低9.41个百分点;第三层次为1  相似文献   

13.
广饶县在积极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把第三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广开投资渠道,拓展发展领域,第三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与GDP就业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性建议,以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宁市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兴行业快速兴起的良好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快车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计算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快车道",测算出江苏省第三产业"快车道"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制订了江苏省"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河西区委、区政府多年来坚持打服务牌,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据2002年完成的第二次全区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规模、层次和内部结构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第三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江西省11个地区1999~2008年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江西省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同时,选取第三产业内部部分行业,运用OLS方法估计其就业弹性.得出结论: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吸收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缓解就业压力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发展水平是直接反映着经济结构层次的高低和社会的总体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显突出和重要,改革开放20多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省第三产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和壮大,使整个第三产业在繁荣四川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四川省第三产业与GDP(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动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的变动分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浙江作为人口密集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大的省份,第三产业发展更加迫切.据统计显示,1985年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1273.25万人,第二产业为735.22万人,第三产业为310.09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4.9:31.7: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