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她温暖了我苦难的童年我的童年有两大苦难,一是失去母亲,二是饥饿难忍。1960年的中国是饥饿的,5岁的我在幼儿园里,最深的记忆居然是爬到槐树上撸树叶子吃。我最难忘的记忆是,我和哥哥不管谁去盛粥,都会先盛出一碗米较多的,放在锅台上,那是留给母亲吃的。自从生妹妹之后,母亲一直在生病,极需营养。可是,连病带饿的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2.
母亲今年61岁,按现代人的眼光,这并不算老,但母亲总是说她老了,记性越来越不行了,脑子也越来越不听使唤了。今天回到家里,母亲说她昨天做了一件很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害得她昨晚一夜没睡好觉。我连忙问,到底是一件什么事,母亲长长地叹了口气,才慢慢把事情的经过讲给我听。昨天下午,村里来了个卖红枣的,母亲听到吆喝声就随便拿了一张面额50元的钱出了家门,来到卖红枣的地方。周围已排了不少人。母亲问了问价钱,是10块钱3斤。卖红枣的很忙,一个挨一个地给称着,有的人现给了钱,有的说送回枣后再拿钱来。母亲因记性不好,出去买东西一般都是拿现…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老伴     
因为我儿子每天必须七点半到校,所以我们总是大概七点钟出发,卖早点的小摊就在我们家门口,物美价廉,总有很多人吃。摆摊的是一对下岗夫妻,人实在,东西也实在,引来好多回头客。我每天总是到他们的小吃摊买早点吃。我就是在那里碰上那对老夫妻的。早晨去吃早点的时候,我几乎天天碰到他们。两个人大概都已六七十岁了,头发都如银丝一样雪白,总是那个老妇人搀扶着那个看起来更老的老人进来。他们的手里总提个兜子,里面装着一个碗。她往外拿的时候看了我一眼,然后笑着说,老头子从年轻就爱干净,不愿意使外面的碗。他们有时吃馄饨,有时吃豆腐脑,吃油…  相似文献   

4.
王峥嵘 《社区》2009,(17):55-55
1992年春天,我参加了第三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队,到大理市海东乡,吃住全在乡上,整整半年时间。乡政府伙食非常不好.每顿连菜带饭就花一毛钱,煮出来的饭一粒粒的.大小和米一样,硬得硌牙,一碗饭吃下来,牙巴骨都是酸的,两个月后我就吃出胃病来。基本吃不到肉,按理说洱海就在眼前,乡里打鱼的也不少,可就是吃不到鱼,都说鱼都运到下关卖去了,当地人吃鱼都是自己打了吃.根本不可能去买的.所以菜场上基本没有卖。  相似文献   

5.
1美元     
约翰跟他妈妈要1美元。"你要钱做什么?" "我要拿去给一个可怜的老太太。"他回答。"你真是个乖小孩,"母亲骄傲地说。"拿去吧。不过为什么你对那位老太太这么有兴趣?" "她是卖冰淇淋的。"  相似文献   

6.
正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随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会说一声谢谢。读书那会儿,同学说谁谁谁生日请吃饭,问我去不去。我摇摇头,说:"我和他不熟,去白蹭人家饭不太合适吧?"我同学"大义凛然"地说,有便宜不占太傻,非拉上我去。俗语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我还是在路过精品店的时候买了一份小礼物。到地方的时  相似文献   

7.
正我发现老年人很难有幸福感,或者说,他们的幸福感让你不知所措。例如,我的母亲,倘若带她去饭店吃龙虾、海参、鲍鱼,她会心疼得要命,说一只鲍鱼的价钱,就能买一大麻袋粮食;一盘炒三丝的钱,就能买一大筐菜,吃一顿饭的钱,够她半年的生活费。这种抱怨,一直能够延续很长时间,逼得你后来自己去饭店吃顿饭,也觉得不对劲儿。我的母亲过惯了苦日子,对幸福的认识,令人莫名其妙。例如母亲的外孙女旅游时,将一件价格昂贵的外套丢失,外孙女急得直哭,我  相似文献   

8.
曹锟贿选     
金满楼 《可乐》2010,(4):74-75
曹锟性情爽直,年轻时好酒贪杯,经常喝醉了便席地而卧。街上的顽童趁机把他的钱偷走,他也不当回事,只是一笑了之。当别人告诉他是谁谁谁拿了他的钱时,他也不去追讨。别人问为什么,他笑道:“我喝酒,图一乐耳;别人拿我的钱,也是图一乐耳,何苦再去追讨?”  相似文献   

9.
从1950年到1959年,从8岁到17岁,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母亲也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她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3顿饭,便可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0.
最疼我的是母亲?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在吃上,可就非  相似文献   

11.
席慕容 《社区》2012,(14):23-23
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我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 在努力地左奔右跑了一阵子之后。我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了起来,一面哭一面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吗?” 后来,还真是有好心的路人替我找来警察,高大的警察把我带回办公室,再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去。见到父亲时,我大哭了一场,等回到家里。又有点害怕母亲会责怪我,就踌躇着不敢向前了。母亲微笑着什么话也没说。倒是姐姐们在旁边一直问我:“真的好意思一个人站在马路上哭给大家看?”  相似文献   

12.
经营未来     
李明博韩 《可乐》2010,(8):47-47
上高中后,我开始随着季节变化做买卖:春天卖麦芽糖,夏天卖冰棍儿,冬天卖爆米花。 不管晴天雨天,我总穿着同一件校服,因为穿得出门的衣服就这么一件。我做买卖的那条街上,总有许多女校学生来来往往,我的破旧校服、脏兮兮的脸、低着头傻乎乎的样子,都成了她们取笑的对象。我不停地对自己说,  相似文献   

13.
    
一觉醒来,我伸手把身边的小钟拿了过来,八点半了,家里现在一定没人了,老爸和老妈现在都去上班了。我揉了揉眼睛,随手拿了身边的衣服套在身上,然后打开了随身听把耳机插进耳孔,踩上一双拖鞋,脸也没顾上洗,出门了。今天好不容易放假,一定得吃上一顿早餐。我边走边想:吃什么好呢?最后还是决定去吃包子。  相似文献   

14.
夏天回老家探亲,表妹来看我,带着五岁的女儿。小姑娘长得很漂亮,一身名牌童装,神情举止俨然像个小公主。不过,仅仅五分钟以后,公主形象就荡然无存。母亲拿饮料给她,她一撇嘴:“我不喝,我要喝牛奶。”家里只有酸奶,她坚决不要。表妹哄她:“那就回家再喝吧。”她大叫起来:“我现在就想喝。”母亲无奈,领着她到楼下的超市去买牛奶。  相似文献   

15.
字条     
每次给母亲留字条,母亲都 会很激动。9岁的时候,我给生病 的母亲买好早饭,然后留了字条 悄悄上学去了。中午回家,母亲一 把抱过了我,把眼泪滴到我肩膀 上。那张字条上写着:妈妈,我去 上学了,早饭在厨房里,您一定要 吃,这样病才会好的。 青春期后,我变得叛逆。有一 次我郑重其事地甩下一张纸条, 头也不回地逃离了母亲。那张字 条上写着:我不想被你管了,我要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日子很苦,过年了,母亲给他炖了白菜冻豆腐汤,他一下子吃了两大碗。他说,母亲炖的这汤最好吃。以后的日子,逢年遇节,母亲就炖给他吃。30岁的时候他搬家了。由于忙碌,他一年回一次家。那一年母亲60岁,经常步行几十里去看他。那时,他的日子紧紧巴巴的,两个双胞胎女儿要吃要穿。  相似文献   

17.
大年初一,我携儿子前往大姐家“吃新年”。大姐住在大山窝里,离集镇20余公里,这是我第二次去她家。1974年,大年初三,母亲带10岁的我去大姐家“开斋”(按客家乡俗年初一、初二吃素)。母亲一路教我做客的各种规矩:“不能说晦气话,吃鸡肉只能夹佐料,  相似文献   

18.
胡喜洋 《新少年》2010,(12):39-39
星期天,大姨领着小弟弟到我家来做客。妈妈一边忙着做菜,一边吩咐我:“洋洋,给你弟弟拿雪糕吃。”我最爱吃雪糕了,一连吃几个也不嫌多呀!想到这,我兴奋地走到冰箱旁,随手取出两支雪糕,递给小弟一支,然后自己也拿一支美滋滋地坐到沙发上。  相似文献   

19.
高荣 《山西老年》2011,(6):26-26
记忆中母亲总喜欢搬家,从城里搬到乡村,又从乡村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每当我问及母亲,为何这么喜欢搬家时,母亲总是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母亲很袒护我,一天三顿都吃小灶,家里舍不得吃的肉、蛋、细粮和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我一个人吃。就这样我还经常挑食,不合口味的饭菜宁可饿着也坚决不吃。父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眼巴巴地等着吃我的剩饭。十岁那年,父亲觉得母亲这样把我宠坏了,特地回四川农村老家把姑姑八岁的儿子过继过来当儿子。母亲坚决不答应,怂恿我不要这个弟弟到我家来。父亲为此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相似文献   

20.
春节回家,见到母亲,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瞬间溢满心胸。看到76岁的母亲,依旧身板硬朗,心里便觉得踏实和幸福。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屋后有一片桃林,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当红艳艳的桃花开过,桃子成熟之时,我便贪婪地吃着鲜桃,母亲告诉我:“桃养人,杏伤人。”嘱咐我多吃桃。并告诫我“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病从口入”,坏了的东西绝不能入口。每当吃饭的时候,我常常是端起碗就吃,这时母亲就会轻轻敲敲我的碗,说:“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在菜谱里,母亲特别偏爱萝卜,并能做出许多花样。见我不爱吃,母亲便跟我讲:“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