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馨月 《东西南北》2009,(11):11-11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不多,在第十三回就匆匆夭亡,所以她给人的印象可能不是太深。但实际上,她是金陵十二钗中最风流妩媚的人物,称得上是“女人中的女人”。  相似文献   

2.
越过天堑者得美誉,越过底线者负骂名。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不多,在第十三回就匆匆夭亡,所以她给人的印象可能不是太深。但实际上,她是金陵十二钗中最风流妩媚的人物,称得上是女人中的女人。  相似文献   

3.
市井小人物的深广意蕴──《红楼梦》醉金刚论析郭树文从《红搂梦》侠文说起“大旨谈情”,有《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题名的《红楼梦》,会有绘写义侠的文字吗?“醉金刚轻财尚义侠”,这赫然见于第24回回目。甲戌本第26回脂评有:“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茵四样使...  相似文献   

4.
系统的探讨精当的分析——评《眼前春色梦中人——〈红楼梦〉人物论》张澜《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艺术魅力无穷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研究也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对于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研究,但其中最不应该忘记的...  相似文献   

5.
平平中亦有奇峰──论迎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四百余个鲜活的人物中,迎春算不得光彩照人。在红楼十二钗中,她也是着墨较少的人。她比不得黛玉的清标孤傲,比不得宝钗的内涵丰富,也比不得湘云的豪爽飘逸,探春的干练聪慧,妙玉的高洁幽僻,凤姐的果决老辣……无论形貌、见识、才情她均属平平,似乎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尽管红学研究热遍中外,但对迎春进行专题探讨的宏文却极罕见。常言道:一朵花中可见精神,一粒沙中亦见世界。只要深入开掘,走进迎春的天地,就会看到这个着墨不多但又不可或缺的女孩的独特价值。 迎春的一切与“平常”二字紧紧相连。迎春的形貌是平常的,…  相似文献   

6.
漫谈《红楼梦》中的妾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谈《红楼梦》中的妾文化杨丽我们的目光从《红楼梦》中女主子身上转到女奴隶身上时,就会发现居于主子与奴隶之间,还有一个极特殊的阶层,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妾。尽管妾在《红楼梦》中所占篇幅不多,只有很少的几回书,或是零星散见于几回书的某些细节,但是它仍然为...  相似文献   

7.
她,是《红楼梦》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她,辈分不高而能左右决策,处棘手之事游刃有余;有人说她脸酸心硬又能左右逢源,有人说她强过那束带顶冠的男子。她就是人称凤辣子的王熙凤。  相似文献   

8.
莲凤对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学术交流》2003,(10):151-154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人情小说,《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楼梦》在各方面对《金瓶梅》都有所继承和发展,特别是体现在两书主要人物王熙凤和潘金莲身上,这种关系尤为明显。自私自利、极度残忍、聪明乖巧是两人性格中的相似之处,但也有雅俗之别。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书中那些被作者安置在中心位置的人物,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已成为世界文艺画廊中的不朽典型。贾母、王夫人、平儿、袭人,睛雯等数以十计者亦不失为典型形象。然全书所写人物四百六十有余,除了这些中心人物,还...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永恒价值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叛逆说的依据及其困惑林黛玉,又是一个说腻了却又说不完的话题。知道《红楼梦》的都知道林黛玉。欣赏《红楼梦》的大都欣赏林黛玉。但200多年以来,人们的欣赏却是多义的流动的。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年纪不同教养甚至不同心态中的读者,其阐释各有各的兴奋点。姑不论“贾府上的焦大”“北极的爱斯吉摩人和非洲腹地的黑人”以及“健全好社会中人”是“不爱林妹妹”也“不会懂得林黛玉型”①,即使年代与阅历十分相近的人们之间,由于人生遭际审美习惯以及性情心绪的差异,也往往说不到一块去②。这是林黛玉性格的丰厚性所致。然而,…  相似文献   

11.
张向荣 《学术交流》2003,(1):119-122
平儿作为《红楼梦》中的非重要人物 ,并不是平面的呆板的艺术附加品 ,她不只依附于琏凤而存在 ,平儿实际还承载了儒家文化对女子的观照。平儿具有“真善美”的特质。这种特质为人物的真实生动增添了色彩 ,也为平儿的生存价值和文化意蕴增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黄翠容 《生存》2020,(15):0143-0144
高中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要求中指出,对《红楼梦》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影响力让一代代人为之着迷,尤其是第一回的内容,是进入“红楼”的关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成立“红楼小组”,通过自己阅读《红楼梦》并找出人物线索、根据时间线索探究来龙去脉、发掘人物关系等方法,激发学生对名著小说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3.
晴雯散论──《红楼梦》探微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晴雯散论──《红楼梦》探微之三王人恩晴雯的出场虽迟至第八回,但薄命司册辞里第一个介绍的人物却正是晴雯。如所周知,《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不仅全面而细腻地体现了作者对全书内容、人物遭际的总体构思,正如鲁迅所说,人物命运“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究竟是曹雪芹独自一人所创作,还是像书中所说是在“石兄”的旧稿基础之上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形成? 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红学界的学术问题,运用曹家史料、脂砚斋批语、畸笏批语等翔实可靠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原作者在辈份、年龄、阅历上均不相吻合,因而《红楼梦》应当是原作者和曹雪芹两人共同完成的优秀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15.
张杰 《唐都学刊》2000,16(1):65-69
《红楼梦》究竟是曹雪芹独自一人所创作,还是像书中所说是在“石兄”的旧稿基础之上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形成?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红学界的学术问题,运用曹家史料、脂砚斋批语、畸笏批语等翔实可靠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原作者在辈份、年龄、阅历上均不相吻合.因而,《红楼梦》应当是原作者和曹雪芹两人共同完成的优秀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红楼梦》写的人物真,使的笔墨准。如果作者不能将灵魂──这个支配人物全部行为的统帅稳稳握住,“真”便无所据,“准”亦无从比。因此,探求一下《红楼梦》的心理描写是必要的。一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明确地提出了自已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五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日而反失其真传者。” 结合他的创作实践看,所谓“追踪蹑迹”,不只是追寻事件的原委和人物行动的外在形式变化,而且是通过种种艺术手段追踪到人物的潜在意识中去,将那些深埋在人物内心底层的隐秘揭示出来,从而达到为人物写…  相似文献   

17.
“感而能谐,婉而多讽”,是鲁迅用以说《儒林外史》的,我们移来说《红楼梦》,或许会使人感到奇怪:难道《红楼梦》也是一部讽刺作品? 《红楼梦》不是一部讽刺作品,是部难以企及的伟大悲剧,同时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喜剧性。它既是时代悲剧,又是人间喜剧。它的艺术美,是悲剧美和喜剧美的和谐统一,其中,悲剧美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有谁记得《红楼梦》里的彩云吗?她是配角中的配角。 总有一些人,远离舞台中央,是大事件中的小角色、边缘人,她的戏份很少。就是演绎到眼前,也是云淡风轻一掠而过,看上去她仿佛就是一出大戏中的一个路人甲。但并不表明,她没有她的爱、她的信念、她的错失、她的跌宕、她的喜怒悲欢,她的风骨和柔情。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简直是一个碰不得的题目,只要一碰到它就不可避危地要惹出笔墨官司”。不少红学家这么说。我们之所以不知深浅,触及这部大书中一个古老而敏感的议题,主要依仗着我们不是专门家。“文贵丰瞻,何必称善如一口乎”? 每碰到上面的话,就不免联想起《红楼梦》。如同中外古今一切伟大作品一样,《红楼梦》的主题也不具有简单明瞭,可以一语道破的性质。这是作者、作品、读者(批评家)自身矛盾及其相互关系中的复杂情态所决定的。远的姑且不说。1978年以来,有关主题的讨论不是已经取得某种突破性进展了吗?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被称作“时代女性”的形象,茅盾的周定慧(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梅行素(梅女士)是其中的突出者。说来也怪,除梅女士是《虹》的主要人物外,其他三人着笔并不很多。茅盾自己就曾说过,慧女士在《幻灭》中是作为静女士的陪衬人物出现的。孙舞阳在《动摇》中只第九章占居重要地位,其他各章着笔都不多。章秋柳在《追求》中倒是重要人物,但也可说与胡仲昭、张曼青机会均等。但作品一问世,这些人物就被人们刮目相看,今天仍为读者所重视。茅盾自已称这几个人物为“特异的女子”,大概正因为这“特异”才使她们得到如此厚遇,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创造是不宜平凡的。那末这些人物如何“特异”,有何意义,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