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馨娜 《社区》2013,(27):42-43
北京市朝阳区将台地区梵谷水郡社区成立于2009年,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成立的新社区。社区居民2688户,其中本地居民523户,农民拆迁转居439户,商品房购房者1726户。社区居民构成复杂,群众诉求多元,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迥异。为使社区居民有一个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张军丽 《社区》2012,(20):24
"以前就是‘家、学校、菜场’三点一线的生活,如今我们在社区里又有了新乐园!"83岁的刘华斌边唱边舞,高兴地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棚改回迁社区,可容纳5579户2万余名居民。随着回迁居民的扎根,他们中越来越多的父母或为了晚年有个依靠,或为了照顾孙辈,情  相似文献   

3.
综合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从情感角度出发,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索居民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乡村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划分为旅游小企业对政府、员工、游客、股东、社区及环境的责任5个维度;地方认同是社区归属感的结果变量,即社区归属感直接影响地方认同;居民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对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有直接正向的影响;居民地方认同在社区归属感和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社区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已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个生活单元,对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和归属感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居民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幸福感和归属感,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活动,加强居民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居民的凝聚力量和自治能力,实现社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伟 《社区》2002,(17)
我们高峪社区是2000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有1849户,5419人,五条街,68个居民小组,由于我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居民居住比较分散,所以我们社区成立两年多了,可是有的居民对社区的认识还是不够,一些居民提起社区,还是与原来的居民委混为一谈。如何才能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呢?1.建立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在全国得以浮现和蔓延。合并到一起,住上新楼的农民变为社区居民。并村与居住方式的改变,对农民的文化心理形成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山东省T市为例,随机抽取了五个新型农村社区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旨在研究农民从平房独院过渡到楼房居住的社区生活后的文化心理和生活适应性,以期发现其内在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养     
宋伟 《社区》2002,(17):36-37
我们高峪社区是2000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有1849户,5419人,五条街,68个居民小组,由于我社区地处城乡给合部,居民居住比较分散.所以我们社区成立两年多了,可是有的居民时社区的认识还是不够,一些居民提起社区,还是与原来的居民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了解香港地区社区服务的发展状况,选取了广州和香港两地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比较了两地在城市社区服务模式方面的异同。试图通过借鉴香港社区服务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探索我国内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广州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彼此更好地相互交流理解和进一步繁荣富强,推动两地新闻主题编辑制作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文章对广州与香港两地部分中文报纸新闻主标题语言编辑制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共同点主要有:巧用方言词,妙用流行语。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是呈现城市社区治理效果的重要标志,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主体体系成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实践。研究发现,作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居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对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保护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为:一方面,提升社区党支部星级、增加居民小区党小组数、增加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密度和成立业主委员会,均可直接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另一方面,居民建立社区社会关系网络与社区参与是“一核多元”治理主体发挥作用的重要中介,居民小区党小组、个体因素等通过促进以上两个中介因素间接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因此,应当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促进居民社区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刘红,你找到合适的工作了吗?还需要我们社区帮什么忙?"3月11日一大早,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定中门办事处望江街社区党委书记王静拿出联系本,与搬离社区的居民刘红联系,询问她还有什么困难。去年7月,樊城区旧城改造项目启动。11月,搬迁工作启动。如今,望江街社区110户涉及拆迁的居民,还剩24户未搬迁。每户居民搬走前,社区工作人员都要上门记下户主或亲属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逐渐形成一本记载了300多个电话号码、近100户居民家庭情况的联  相似文献   

12.
“村改居”社区是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化的产物,社区内部公共空间、治理结构等在发生巨变后,社区治理存在复杂多变的问题。为落实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实现构建社区治理体系的政策目标,将辽宁省某市S“村改居”社区作为研究主体、具体化的公共性作为切入点,从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精神、社区公共参与、社区公共交往、社区公共认同5个维度,阐述S村转变为S社区过程中社区公共性弱化的表现,社区公共性重构工作需要社区提供居民开展公共生活的公共空间、创造公共交往机会、保障居民公共参与的权利、培育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张军丽 《社区》2012,(30):24-24
“以前就是‘家、学校、菜场’三点一线的生活,如今我们在社区里又有了新乐园!”83岁的刘华斌边唱边舞,高兴地说。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棚改回迁社区,可容纳5579户2万余名居民。随着回迁居民的扎根,他们中越来越多的父母或为了晚年有个依靠,或为了照顾孙辈,情愿而又不情愿地离开自己待了大半辈子的老家,来到青宜居社区,独自守望一份淡淡的忧伤与孤独…他们戏称自己是“老年漂”。如今青宜居社区的“老年漂”一族达到4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CVM法和相关计量模型研究了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城市居民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京市、盐城市样本居民年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209.35元/户、162.79元/户;基于此支付意愿下的两市耕地非市场价值分别为19380.74元/公顷、3461.08元/公顷。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年龄、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等对两地区样本居民是否愿意付费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家庭月平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则对两地样本居民的支付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中可以得出简要的政策含义:(1)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地看,资源配置中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不可忽略,越是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的地区,耕地越是稀缺,耕地的非市场价值越高,越有必要将耕地非市场价值纳入资源配置决策,同时越有必要和可能建立耕地资源占用的生态补偿机制;(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居民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能显著提高居民的支付意愿;(3)提高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支出能力则是提升居民对耕地非市场价值支付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从社区归属感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再组织和城市居民再社会化的工具与载体。其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社区满意度是影响社区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居民的社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在社区生活中的满足感,以此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6.
赵雪尹爱华 《社区》2023,(16):18-18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永安街街道周家社区是一个村改居社区,社区有常住居民416户,辖区内的金周市场是一个经营沙发材料和窗帘布艺的市场,商户有300余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周家社区村改居后,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成了摆在周家社区“两委”面前的思考:题。为了帮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事和愁事,周家社区“两委”经过反复探讨研究,决定向辖区居民和商户推出“菜单式”服务,以“群众点单、社区接单”的方式,实施精准化便民服务,全力打造服务型社区。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区重--素之一的社区心理要素,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给居民以认同与归属感。但是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区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本文从现时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分析解构社区归属感的因素,指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社区最重要的要素---社区归属感磨灭,进而提出通过完善城市服务区域以及建设特色社区的方式,以期能够挽救社区归属感,达到重构社区归属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刘志昌 《社区》2008,(7):26-28
2005年4月25日至6月15日,国家民政部、统计局在全国51个省、直辖市中,随机抽取了100个城区(县级市)、300个社区、3000户居民进行“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基本情况调查”。抽查的社区覆盖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覆盖了大、中、小城市的各类社区,抽样社区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根据调查显示,社区建设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就,社区逐渐走入了居民的生活,走进人们的视野。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了解社区建设的现状,感受社区建设以来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展现上海特有的文化与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拉近终身教育与学习者的关系,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成才与就业·终身教育与学习》专刊"人文上海"栏目今起向社会持续征稿。【稿件要求】通过对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处建筑、一条街的讲述及作者的感悟,让读者体会上海的人文特色、感受上海的城市精神及居民的文化生活,引导读者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自豪感,为创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城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体不限,内容切合主题,语言表述流畅、优美,故事生动;文章字数为3500字~4000字,并提供6张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新老照片;文末请备注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以及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是目前我国农村配置土地资源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形式,土地流转对土地市场、农业资本市场、农业劳动力市场和农业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陕西省大荔县10个村庄部分农户的随机抽查和对大荔县户家乡西大壕村随机抽取6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土地流转对县域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