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社会建构论的批判与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才胜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3):78-81,107
技术社会建构论是技术哲学的前沿思想,温纳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温纳的批判引起了学者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中相关问题的论争。通过批判和论争,将加深人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的认识,推动技术社会建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兰登·温纳(Langdon Winner)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技术哲学家,以其震撼学术界的开山著作<自主的技术>成为技术哲学领域的先锋人物.目前普遍将其归为弱技术决定论者.但是本文认为将温纳简单归为弱技术决定论者未必合适.文章探讨了温纳与技术自主论、社会建构论以及技术的社会形成论,认为温纳是技术自主论与技术的社会形成论之间的桥梁,贯穿了两种理论特质,并就温纳的技术哲学思想做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横观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和纵观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历史经验的借鉴,试图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应保持一种适当张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较理想的关系模式,即中央必要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纵向权力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构论具有丰富的本质意涵.社会建构论对传统社会问题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建构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建构论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弥补了传统社会问题研究取向上的不足,并着重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来平 《文史哲》2002,(2):119-125
西欧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的社会性问题上提出了不同凡响的理论与观点,学界褒贬不一。社会建构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向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开阔了科学与社会互动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我们对科学认识真理相对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张震 《天府新论》2024,(1):57-65
不同于李约瑟发掘中国传统技艺的科学基因而主张技术自然进化的西方道路,白馥兰看到了传统技艺的社会文化意涵。不同社会与文明的技术都有自主建构的一面,军事、经济竞争压力与技术对话,影响着技术自主建构的空间尺度与强弱程度。近代中国在军事、经济竞争压力下,技术与社会的双重转型成为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目前,现代化已成为历史潮流与全球话语,但部分西方学者认为,技术从社会中脱嵌使得现代性充满危机,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与布鲁诺·拉图尔旨在反思现代性,使技术重新嵌入社会。基于中西古今经验,中国式现代化要构建技术与社会互嵌的学术话语与制度体系,技术引进要适应社会语境,技术创新及应用要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技术治理要重视民主化议程。  相似文献   

7.
将技术发展视为单一因素线性作用的结果 ,而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 ,就会导致简单决定论。常见的两种观点是技术发展的内在的技术决定论和外在的社会需求决定论。简单决定论尽管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但不符合技术发展的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已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产生了多种女性主义的理论。澳大利亚学者朱迪·瓦克曼凭借其对于女性主义研究和技术研究的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将二者结合,既找到了一条自己的女性主义技术研究之路,也提出了所谓技术女性主义的新的理论视角。通过对其主要著作的解读,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新的视角,指出社会建构论的理论和方法是其技术女性主义所依据的主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
所谓信任与不信任的社会均衡是指人们之间的信任或不信任自我增强和生成,达到一种能够自我维持而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信任或不信任的自我增强及维持不过是社会关系和活动的一种表象与表征,它们反映的是与其自身相关或构成其基础的社会关系和活动的自我增强及维持。它们的形成不仅源于本身的自我增强效应和机制,还基于广阔的历史、社会背景与基础。关于对策建议的讨论似乎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或决定的僵局。若要对社会均衡问题有个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和建言,有待研究方法上的根本突破或革新。作为一种相对较新却盛行有日的理论思潮,社会建构论或能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10.
深邃而机智的比喻和诗句一样具有张力.本文主要从比喻张力的概念入手,对比喻的张力方向和效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于向阳 《东岳论丛》2003,24(4):112-114
法治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力保障。大力推进法治进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创新:公民社会转型与国家孵化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义上,社会创新即关于社会领域中的创造活动;而在语用上,社会创新则指人们通过创造性手段实现和完成对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的改进和改善.当代中国社会创新的本质是公民社会的转型;其关键是国家如何坚持"国家释放"的理念,在"国家孵化"的框架下采取创造性手段实现这一转型."国家孵化"的基本内容是:国家作为实施主体,要为私人领域、公共权力和公共领域的兴起和发展,建立基本的物质和政策平台,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带来文艺复兴、理性启蒙和自由、民主、博爱的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性弊病.针对现代之初欧洲哲学隐现的人的现代性社会裂痕,黑格尔提出市民社会理论和国家学说,试图用逻辑自满性把人带入实体性的政治国家,弥补人的社会裂痕.  相似文献   

14.
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以都城社会的考察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人口结构与主体人群的变化,是唐宋时期城市社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的转型,是我们在研究唐宋城市社会时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一时期城市社会的显著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没有酝酿和诞生如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市民阶层,他们主导了此后欧洲的发展趋势,引领欧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的轨道,但形成了城市社会的主体阶层——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通过对城市居民称谓的变化、城市居民主体的变化以及城市社会重心的下移的探讨,可以使我们对城市社会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与制度正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爱军 《齐鲁学刊》2007,3(4):147-149
和谐社会与制度正义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制度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和谐社会必须以制度正义为核心,全面落实公平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权利、结果公平和机会、规则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凸现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本质,强化法律制度在利益分配机制中的作用,达到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志.邓小平赋予了"小康社会"新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六大在20世纪末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现实发展状态、水平和阶段的新归纳,体现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刘涛 《齐鲁学刊》2007,(2):131-133
实现利益和谐,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社会公平提供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当然是要构建一个利益和谐的社会。具体要从利益制度的安排入手,以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利益矛盾,如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冲突调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策源地。知识的创新有赖于学术自由,因此,必须创造学术自由的条件,以实现知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影响和谐社会建构的主要因素是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失衡,调控公权与私权关系必须在宪政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作为宪政品格的合作、妥协与平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合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妥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平衡是和谐社会的目标,它们一起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宪政品格。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公民社会"概念具有三重内涵,即语法意义、语义指称与语用意义。在本质上,公民社会概念是一种社会分析模式,具有社会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双重架构;它通过公民成长的尺度(城邦民市场人私人公共人)来评估社会发展,表达公民成长的正当性及其对人的发展的意义。公民社会概念的解释框架是:动态线脉——城乡分离、市场崛起、"经济/政治"分离、"私权/公权"分离、"经济/政治/文化"分离;静态要素——商业化、市场经济、私人领域、公共领域、国家。在当代语境下,"公民社会"的演进体现为如下态势,即"市场驱动、公民授权、国家有限、民间自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