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回族古籍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主要以汉语、阿拉伯文、波斯文、"小经"等记录的各类文字和口碑等文献资料。本文从历史角度,探讨了回族古籍收集、整理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回族古籍收集、整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有助于对回族古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智(1660—1730)是清初中国伊斯兰学者,其著作《天方性理》卷首附有"采辑经书目",该书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目录。本文根据中国回族经堂教育现存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并参考国外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资料对之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证,是迄今为止对《天方性理》参考文献的全面考释,对研究古代伊斯兰世界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locha,满语也写成lokcha、lochan、lucha、luchan,译为"罗刹",或者"罗叉"、"老枪"、"罗车"、"罗沙"、"罗叉"等;oros,又写成oroso,译为"鄂罗斯"、"俄罗斯""厄罗斯"、"阿罗斯"、"翰鲁思"或"兀鲁思"等。"locha"和"oros"都是对俄罗斯、俄罗斯的、俄罗斯人的称呼。"locha"一词借自于汉语,属于民间用语,在清初的官方史籍或者地方著述中时常出现。"oros"一词来源于蒙古语,官方史籍早有记载,当"俄罗斯"一词代表主权国家时,使用"oros"。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于史籍,对我国著名藏传佛教寺院印书院的历史及其工艺作了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5.
卫拉特是蒙古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汉文史籍中,元代译作“斡亦刺惕”、“斡亦刺”、“外刺歹”、“外刺”等;明代译成“瓦刺”;清代至今常译作“卫拉特”,亦有译为“厄鲁特”、“额鲁特”、“猥刺”者。他们大部分居住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相对于居住在东部地区的蒙古而言,史学界又称之为“西蒙古”。国外称其为“卡尔梅克”,至今还有其不少遗裔。  相似文献   

6.
《真境昭微》是刘智对贾米的波斯文伊斯兰苏非主义著作《拉瓦一哈》的汉文译作。本文对照《真境昭微》与波斯文《拉瓦一哈》,分析刘智在保持伊斯兰思想特色如强调本体论、宇宙论与人的主体状态的密切关联、重视宗教与哲学、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互补关系的同时,如何吸收中国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并使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杨朴作为金初的重要谋臣,<金史>不为其立传,甚至"劝进"之事亦不载于金朝史籍.杨朴在<金史>中的缺位与金初贵族政治有关,与其"献策"的现实价值和局限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遵守圣制牌记》的名称、尺寸、文字及作者等,首次披露了碑文内容,并对其中阿文波斯文汉译词语作了简注,探讨了该碑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仪征《遵守圣制牌记》系宣传伊斯兰教古行礼仪的中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碑刻,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新古二行及其演变的珍贵资料。文末对与该碑石内容相关的开封《计开十三件碑记》、《朱仙镇清真寺遵行旧规》和《清真古行碑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僧格     
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抗俄英雄——僧格,是十七世纪中叶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第五子,汉文史籍又称僧厄. 准噶尔部与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共同构成我国厄鲁特蒙古,俗称西蒙古.准噶尔部原游牧于我国天山北麓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活动中心.准噶尔在巴图尔珲台吉时期已渐强盛,成为雄据我国西北一隅的势力.一六五三年(清顺治十年)巴图尔珲台吉殁,僧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一些青年藏族学者对藏文史籍中的古族"阿夏"(va-zha)并非与汉文史籍中的"吐谷浑"同源,也非吐谷浑之藏文族名的看法进行讨论。从藏文史籍关于阿夏早于吐谷浑历史记述的真实性问题、关于藏文文献出现"吐谷浑"名称问题、关于藏族来源"四氏族"、"六氏族"传说与阿夏族源的问题,以及藏文史籍"阿夏"一名的由来问题等四个方面,论证中外学者一般均认为"阿夏"即"吐谷浑"的藏文名称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1.
谈明初中朝交往中的两位使者──偰长寿、偰斯桂栖鹏,尚衍斌关于元朝时期高昌氏家族的情况,史籍多有记述,后人也每多论及,但是高昌氏家族成员长寿、斯在明朝初年中朝交往中的活动和作用却鲜为人知,以至湮没无闻。本文拟据中朝史籍的记载,对此作一介绍,以引起学界的...  相似文献   

12.
鄂温克人的祖先远在二千年前即居住于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以后向东发展,其中一支来到黑龙江流域。我国的鄂温克人主要即起源于这一支。据史书记载,他们长期以来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和中游的辽阔森林中,从事着狩猎和捕鱼生产鄂温克人的祖先并非以“鄂温克”这一名称出现于古史籍中。在我国古代史书中,与鄂温克人有起源关系的古老部落,特别是北魏时在今黑龙江流域一带出现的“室韦”所包括的若干部落与鄂温克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东北和北方民族或部族中,对其首领通常有"莫贺弗"(bagaput)之称.同一称呼,出现在不同的民族部落中,汉文史籍的译音不完全一致,其内涵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吐蕃佛教与西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域,在藏文中称“黎域”,即现在的新疆南部地区。它是古代东西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亦是佛教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对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诸领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依据有关藏文史籍,仅对吐蕃佛教与西域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西域的概念及历史渊源西域的概念,在藏文史籍中比较含糊。《黎域悬记》中的西域,特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方位处西南边隅,古代交通不便,故汉文载记,相对而言,是少了些。又在印刷术未发明前,有许多著作,抄本流传,往往散佚,如唐李德裕的《西戎记》及《西蕃会盟记》等书目,仅见于《庸书·艺文志》中,原书则不见;可是在许多汉文重要史籍中,关于藏族史料的专篇记载,是代不绝书的。到了清代,藏地与中原的关系日趋密切,两地人士往返频繁,对于该地的政治地理等有详细的汉文记载,今就所能见到的,约有百五种,附以川边之作三百余种,汇编成目,以供西藏研究者之参考。兹将编排凡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辨析将藏药"迦帝"译为"藏茵陈"的正确性,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合理参考。通过对比"迦帝"和茵陈的形态特征、性味、功效,以及他们功能与疾病"三因素"间的调节作用差异,结果表明:"迦帝"与茵陈为形态、性能等方面截然不同,"迦帝"不具有茵陈的任一特性,因此将其译为"藏茵陈"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还"可以分为三个小类:一是有明确比较对象、必须与"比"配合使用、表示同向递进关系的高量级相对程度副词;二是有明确比较对象、不必与"比"配合使用、表示反向递进关系的低量级相对程度副词;三是没有明确的比较对象、在主观倾向和用法上与"有点儿"形成互补关系的中量级绝对程度副词.其中作高量级相对程度副词的"还"与"更"在用法上易于混淆,但各有各的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3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杂散居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人口的双向流动使我国"大分散、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更加明显,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散杂居民族关系对中国民族关系全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在共生互补的视角下.从民族构成、居住地域、民族意识、社会交往、风俗习惯、民族竞争和民族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散杂居民族关系独具的特点,为正确处理散杂居民族问题,做好散杂居民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方明 《世界民族》2011,(6):90-94
从20世纪初人类学与民族学引入中国至今,对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ethnography"因为误解而导致译名混乱。在辩证审视人种学的译名、质疑规范统一译为民族志的基础上,主张应根据文本的内容和生产的时代背景采用不同的译名,在通常情况下译为"群志"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20.
僬侥考     
据史籍记载,自帝尧至春秋时期,我国西南地区曾存在一个由形体矮小的僬侥人组成的僬侥国,其始居地在今河南陕县,后为神农之裔占居其地,僬侥人被迫向西南及南亚一带迁徒。本文对僬侥人及其原居住地、迁徒、分布及其习俗等史实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