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现阶段的文化纲领,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既深刻反映了人民的现实文化要求,改革开放对社会环境的文明要求,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提升要求;又深刻反映了党立足现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理论、先进文化武装人,加强社会价值观整合,应对西方文化挑战,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政治前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文化之争的实质问题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笔者认为,严格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方法剪裁古代科学文化是违背科学的。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与西方古代科学文化既有共性(混合性或自然性),又具有其特殊性(不同其他民族的独特传统)。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具有重要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的产生 ,与人类如何对待环境的态度有关 ,而决定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态度与行为的是人们所具有的文化模式 ,也即稳定的文化价值倾向。目前世界上的两大文化模式———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 ,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西方文化由于其内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对环境的掠夺性倾向 ,成为人类环境的一种巨大威胁 ;而东方文化由于其非理性和反人性的特征 ,既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也不能抵挡西方文化的冲击。只有强调人与人合作、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模式 ,才是人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与世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鲜有人具有梁启超那样深刻的世界眼光。其眼光之深刻,不仅大大超过其他戊戌时代人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代人,即便按百年后的当代标准看亦如此。梁启超提出的建立一种保留中国文化的本质却不同于原有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却不为所化的新文化主张,对于9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社会发展路径的选择过程中,文化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方从自身文化传统出发,形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发展模式.然而,西方文化并不是唯一真理,在这一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制度与模式也不是人类唯一能够选择的制度与模式.我国在借鉴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同时,更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和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自身平衡的一面,开拓出更具人性化、更为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科学文化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态度中区别于宗教态度和经验态度的方式,是人类以人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文化态度。科学文化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水平,规定着人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从而也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忽视和否定科学文化对于人的发展的积极意义,甚至把它看作是压抑人的文化,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发源于西方的近代科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力量型"科学,它以其"效用"服务于意欲"控制"的人类权力意志,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可以为克服西方"力量型"科学范式的界限作出贡献.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觉悟对于纠正西方"力量型"科学的缺陷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能否起到主导作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觉悟推进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生态价值方法和生态价值观,这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超越程度.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发掘与利用关涉到中国现代和谐科学体系的建立与传统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自然:西方文化之源——博弈论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曾论及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己关系。相应于这三大关系就有三大博弈。在原初时分以三大博弈中的何者为主,在相当程度上"锁定"了一个文化的走向。希腊———西方文化的源头,即以人与自然的博弈为主。与自然界博弈的特点是重复、策略有限,以及演进,正是这样的博弈方式塑造了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沿着由简到繁的路径,由自然界而人际关系而人类自身,由实验室而工厂而人类社会,一路走来,成果斐然;同时也给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西方人自己带来严重后果,难以前行。西方文化必将以及正在深刻反省,并与从另一个角度同样正在反思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等彼此交流乃至融合。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所展现的东西文化观,是继“中体西用”模式后,中国人回应与容受西方文化之挑战所创造的最为圆融和形而上色彩最为浓厚的文化体系之一.他将文化定义为生活的样法,采用多元模式说,对西方文化给予了现实的肯定,但又作了终极性的拒斥.这一根本态度,使他成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也成为20世纪的中国文化试图重建堡垒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就因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对于这样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活在世界上,就人类而言,他要处理两大关系。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更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他们的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像阿基米德这样的人只可能产生在希腊,不可能产生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文化之争的实质问题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笔者认为 ,严格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方法剪裁古代科学文化是违背科学的。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与西方古代科学文化既有共性 (混合性或自然性 ) ,又具有其特殊性 (不同其他民族的独特传统 )。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具有重要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设跨世纪的中国伦理文化,对于处在跨世纪关节点上的中国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跨世纪中国伦理文化建设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必须既立足历史着眼现实又面向未来,在20世纪人类伦理文明发展趋势和中国伦理生活变迁规律上作全面的整体建构。就其价值定位来说即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系统清理和挖掘以儒家伦理为主干的传统伦理,科学汲纳和借鉴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深入总结和研究当代中国道德变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现代艺术如同是一座大厦,由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组合而成,建造这所大厦的原理,是科学、理性和文化。然而组成现代艺术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的西方由于其高速的发展它所孕育的西方文化是现代文化精美的外衣,并且由于中国厚重的文化正像一支强心针打入现代艺术体内,成为它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地整体地影响着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4.
当东方精神与西方精神成为人类共同支柱的时候,精神领头羊的地位才能真正决定中国的大国地位.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巨大变革,文化思想在国际关系中的价值日益明显.大国都要学会通过新的权力资源,即软实力,来实现其目标:增进相互依存、参与国际体系、共享人类文化.汉字文化圈秉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感悟和精神气质,"发现东方"是一种理念,是请西方人看看"差异性文化".并尊重差异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输出"是"发现东方"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其理论精神的具体实践路径.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的重要维度是思想创新.这是当代中国一个前沿学术问题,也是我们重释传统中国思想经典的现实需求与内在动力,所以要提倡学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批判当代中国流行的"文化失败主义".中国当代的许多问题,根源在于文化断裂和断层,因此"大文化眼光"至关重要."文化输出"应该与"文化创新"并行.超越这种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线性时间逻辑,坚持整体体系创新逻辑.  相似文献   

15.
科学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是与人文文化融为一体而存在,其间人文文化作为文化的主要样式主导了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这在中国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倡导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化,而且孕育了近代科学,催生了科学文化。科学的自主发展从器物层面到价值观念层面全面影响了人类的文化样式,科学文化终在20世纪成长为人类文化系统中影响最大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对民主与科学的思考,不是在反对民主与科学,而是集中在如何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之精神。他的基本方法是"全盘承受"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同时对西方的人生态度进行"根本改过"。其独特之处在于既积极主张吸收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又积极肯认儒家伦理人生在现代乃至未来的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文化调和主义的立场又使得梁漱溟在理论上陷入一种自相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郝苑、孟建伟在《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自文艺复兴到现代的人文文化,对西方科学的产生、成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艺复兴的文学人文主义,让人以独立于上帝的视角来自由地审视自然现象,而科学人文主义建构了人作为自然感应者的形象,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研究自然的兴趣,并激发了数学方法与实验方法的灵感。近代人文文化建构了人作为自然旁观者的形象,将超自然力量和神秘实体从科学研究中清除出去,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成长为独立而成熟的知识体系。现代人文文化建构了人作为自然的积极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形象,并根据人类理性有限性思想和视角主义的观点,有力地驳斥了“神目观”的形而上学教条,从科学预言、科学方法的角度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自文艺复兴到现代的人文文化,就没有近现代西方科学。  相似文献   

18.
就中西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来说,其共同点,或者说审美文化的终极关怀,都是追求人性的完善,都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肯定。这是由人类文化的一体性所决定的。但由于历史、地理、人的生存环境,人文环境决定了中华审美文化在思维层面和操作方法上有极大的异趋。大体说来,中国是内省的,西方是外察的;中国是直觉的,西方是体验的;中国是主情的,西方是主智的;中国是鉴赏的,西方是分析的。中华审美文化毕竟有自己的特色,它在另一层面上表现了心灵自由驰骋的特殊量度。深入探索中华审美文化的特征,有助于增进人类总体文化的提升与互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李安的早期作品《喜宴》中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情节,剖析其潜在的文化背景因素,即中国人的孝道、家庭伦理观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家庭伦理观;中国相对传统保守的文化特征与西方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以及在解决同性恋事实与传统中国式婚姻的矛盾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的“中庸”处世哲学。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观看反映中西方文化特征的影片是了解、学习不同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设立以来共有467位杰出科学家荣获此奖,但至今本土的中国人却依然与诺贝尔奖无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真正原因是中西方之间文化基因的巨大差异。文化是科学生长的土壤,我国要想在科学上赶上西方国家,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就必须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逐渐吸收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