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婧月 《安家》2006,(10):42-43
阮维邦操着一口流利的港味普通话微笑着对记者说:"职业生涯中对我来讲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来到北京"可是5年前他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句普通话不会说.那时对北京的"人文"没有太多的概念.一直从事房地产销售行业的阮维邦,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个有些"排外"的城市,仿佛只有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才能融入其中.曾经有些"水土不服"的他表示:"开始主要感觉香港与北京在一些销售理念上有差异,他们懂的我不懂,我懂的他们又不懂.我不禁问自己来北京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最终促使他留下的理由是,"我骨子里的不服输,因为有些东西是任何人都能在短期掌握了解的,有些则是少数人才具备的职业素质,这就是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姜菁 《职业》2005,(4):52
"三年前,我早上经常送小孩上学,每到北京海淀区学院路附近一个繁忙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个站在街头卖报的小伙子,穿着不太整洁的衣服,皮鞋好像也开了线.我在他那儿买了几次报纸.有一天要买报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他说你先看吧,等下次再给.过了几天再遇到他并从他那儿买报纸的时候,我说上次的报钱你也一起拿着吧,但他给我的不是一份报,而是两份不同的报.从这之后,我们的交易基本上就不是5毛一份或是1元两份……有时我没有零钱给他,而他依然会给我份报纸;有时我会多给他两三块钱存在那里.这样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我想把几件旧点的衣服和鞋顺路送给他的时候,却看不见他了.每当到这个路口时,我都会想到他,他或许是挣了钱回家盖房,或者是去娶媳妇了?我真心地祝福他.我们虽然每次都是瞬间的交往,但却是一种信任的目光在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3.
赵恒平 《中国扶贫》2017,(17):36-37
"我把中央一号文件、三台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容研读过好几遍."坐在笔者对面,黄维郑重地说. 黄维不是农业领域从业人员,他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职务是建行四川省三台县支行综合部总经理.他关注农业,源于他的另一个身份:四川省三台县塔山镇宝林村第一书记. 2015年10月,作为帮扶单位派出的第一书记,黄维第一次来到宝林村."我从来没有做过农村工作,金融工作和农业工作没有多少交叉."黄维说,"我一定不辜负各方期望,把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4.
有天我的朋友S给我打电话.他说:"如果你抽得出时间,我想请你陪我的那一位去办个事." S说的"那一位",是他的漂亮妻子.  相似文献   

5.
16岁的小菜贩 "妈,我的钱被人偷走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什么礼物也没买,对不起……"风尘仆仆从武汉赶回的他对母亲说.接着,他下厨给母亲做了一碗长寿面:"妈,趁热吃."母亲一面说"好吃",一面深情地望着他. 他叫高汉明--湖北省云梦县下辛店镇的一个贫困农家孩子,兄妹六个,他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因家穷辍学,却梦想当诗人.1987年春的一天,父亲从门后拿出一杆秤,抖了抖上面的灰尘,说:"明娃,村里有好几个在武汉贩菜发了财,你也去干这个吧."  相似文献   

6.
海风 《伴侣(A版)》2018,(3):58-60
一、 远香近臭 去年初冬时节,公公和婆婆从乡下风尘仆仆地来到我家.我每天好吃好喝地侍奉,公公和婆婆住了半个月,也不见回老家的迹象. 在我的授意下,老公问他妈:"妈,你和爸什么时候回去,我开车送你们."婆婆清清嗓子说:"我们这次来了就不走了,在你这儿养老."我心里"咯噔"一下.我关切地问:"家里的生意呢?"公公慢条斯理地说:"我和你妈把货都处理了,这营生早出晚归,我们这两把老骨头做不动了."  相似文献   

7.
读书治"革命之学问" 孙中山曾对日本友人说:"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是他的信条,自香港西医书院完成学业以来,哪怕是在颠沛流离的流亡岁月,或者政务繁忙的从政时期,他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说相伴了他的一生.尤其是革命受挫之际,读书更成了他的主要事情.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读书便跟不上时代,会变成一个落伍者.  相似文献   

8.
前阵子,有朋友邀请吃饭,席间,有人提议喝点啤酒助兴,每个人面前都倒了一大杯啤酒.轮到君哥了,我看到他脸色为难,突然想起他曾经无意中说过,他有痛风,沾不得啤酒.于是我说:"君哥的酒我替他喝了吧,他有痛风,不能沾啤酒."我站起来一饮而尽,君哥感激地望着我,小声问我:"你怎么知道我有痛风的呀?"  相似文献   

9.
想写杜渐,由来已久.记得几年前,在一个阿拉伯文学专题研讨会的筹备会上,我提出是否可以邀请杜渐先生参加,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圈内专家"说了句:"我看那些圈外人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对于他的话我不敢也不能苟同,尽管他是把我当作一个圈内人看待的.且不说以是否懂得阿拉伯语来界定某一阿拉伯研究领域的圈内圈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来源不拘一格、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已成大势的时代,显然是偏狭的,不科学的,就说那习惯上被认为是"圈外人"中的一些学者,当他们的触角探伸到圈内时,即便是偶一为之,搞出的"名堂"也非同小可.杜渐便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0.
"对我使用他研究的新医术,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何况这个新医术当时还没获卫生部门认可!"患胃癌到医院做手术,旧病未好又患上了一串新病的柳州市民邓汝民气愤地将医院和主刀医生告上法庭,索赔18万余元.这是我国首例患者状告临床试验新医术侵权案.目前,该案尚未做出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11.
2015年9月,河南省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中队增加了一名编外队员,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但是不穿消防服,他就是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大厨"的新乡技师学院学生康森平. 康森平,一个18岁帅气阳光、总是梦想成为一代"厨王"的男孩.为了学习到过硬的本领,他2014年专程从焦作来到新乡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求学.经历了一年的学习历练,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靠着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康森平开始在同学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2.
说起廊桥,很多人会把记忆定格在<廊桥遗梦>里的罗斯曼桥:罗伯特·金凯在黄昏的时候经过一条小巷,遇上了弗郎西丝卡.他微笑着对她说:"对不起,打搅了.我是在找此地附近一座廊桥,可是找不着,我想是暂时迷路了.""你已经很近了,那桥离这里只有两英里地,"弗朗西丝卡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领你去."……  相似文献   

13.
李迅 《职业时空》2005,(5):43-44
马全华经理人到中年。来天狮前,他有着一份不错的职业,可是.他为什么放弃了国有大企业的优厚待遇而来到天狮"打工"呢?听了他的经历.也很有意思.用他本人的话说:我来天狮.就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马经理向我们讲述了他成长的经历:我出生在北京密云县一个农民家庭.哥们儿好几个.从小家境不富裕。可是.我爱读书,而且我也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摆脱贫困。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我当年考上了北京某高校机电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国有公司。后来,作为公司业务代表,长期驻外.主要是南美国家.说实在的.我的工作很令人羡慕.首先.工资高.而且是固定的。其次.福利有保障,国有大企业都有内退  相似文献   

14.
5年前那个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来到了东京,边打工边学习在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中田。中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太像日本人,再加上他名字里有个亲切的"中"字,就莫名地对他有了一丝说不出的好感。相视一笑,我们用日语谈古沦今。虽说在国内学过4年的日语,但大都是"哑巴日语",很少真刀真枪地对话.在座谈到宫廷文化时,中田说,中国的皇帝心智都不健康......不知为什么,我感到不舒服,进而生气地进行反驳。人就这么奇怪,一到国外,爱国激情就上来了,明明他说的也对,可在那个国度、那种场合,我受不了!中田看出我有点'受伤…  相似文献   

15.
苏河丰 《职业》2016,(4):45-47
2014年12月6日晚上,央视《青年中国说》节目,一位被称为"科学小怪人"的人语惊四座:"宇宙中有一颗属于我的行星,它被命名为NO.25580xuelai,虽然,我1992年才来到地球,但是我已经开始着手改变这个星球的未来,因为我拥有强大的能量……"这让蒋方舟、韩雪等现场观众对眼前这位22岁的青春分享者充满好奇.  相似文献   

16.
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谢家沟村有一位"怪书记":他给村里做了不少好事,但村民开始却不买账,村干部也曾有怨言,只有佳县县委县政府政府把他树立了一个典型.是村民"糊涂"还是政府"糊涂"?记者带着疑惑来到了谢家沟.  相似文献   

17.
赵杰昌 《职业》2016,(1):56-57
85后大学生李文强是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但他说:"我的未来在农村!"李文强大学学的专业,与农业毫不相干.但大学毕业后,他却认准了农业这个产业,放弃当时在银行工作和出国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投资农场搞农业,到乡下流转土地种起了有机蔬菜,在蔬菜地里逐渐实现着一个都市男孩的农业梦想.  相似文献   

18.
小编:作为知名作家,关于您的成长经历,网上一搜一大片.您独家奉献一下印象中记忆深刻的人或事吧. 陆琪:有一次我在西湖边,下大雨,打不到车,好容易等到一辆残疾车.车子载上我开了一个小时才到目的地,在车上,残疾人师傅一直在说自己是全世界最幸运的人,因为他娶了一个仙女.还拿出一本杂志,翻出杂志采访他和他太太的照片文章给我看.那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子.我问,为什么会是仙女呢?残疾人师傅笑说,能够嫁给他一个残疾人,而且好了一辈子,怎么会不是仙女呢?  相似文献   

19.
心悦 《伴侣(A版)》2015,(7):8-10
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她不惜辞职全程陪读,成为孩子的"耳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母子俩同桌度过16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今年2月27日获得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和她22岁的儿子杨乃斌. 16年漫长陪读路,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在陶艳波看来不算什么,她说:"他是我儿,我是他妈,我做了每个母亲都会为孩子做的事情,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相似文献   

20.
某晚我从麦子店打的运行李去马甸,车刚沿麦子店街走了100多米,司机突然左拐进了一个黑暗的小巷子,曲曲折折走了几十米停住了,前面停了一辆车把巷子堵住了.我责问司机为啥之前不直行到亮马桥路左拐上三环,这个时间亮马桥路又不会堵车.他说"嗨,没什么原因,其实怎么走都能到,也不是为了躲红灯,就是白天在这走多了,到了某一路口习惯就这么一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