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迁移矩阵用以反映地区间的人口流向。它一方面是研究人口地区间迁移的基础,又可进一步提取信息以预测多地区人口趋势等。完整的人口迁移矩阵需要地区间人口流向的完整资料,对n个地区,意味着必须提供n~2个数据。中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直到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完成,才可能得出。本文即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求出1982—1987年全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 1987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对各地的迁入人口及其迁出省区进行了调查,迁入人口不仅包括有户口改变的迁移,也包括无户口改变的迁移即自流迁移等,因而较全面地反映了人口迁移的状况。人口迁移矩阵的一般形式为: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战乱、灾荒曾造成频繁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今天的河北人口,除燕赵本土人口外,还有历代从全国各地迁来的人口在此繁衍生息。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河北省出现过几次较大的人口迁移变动,人口迁移类型表现为:迁入型——迁出型——迁入型——迁出型。50年代河北省省际人口迁移呈“迁入型”,10年全省净迁入125.18万人,平均每年12.518万人。1960年~1968年,由于“三年经济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雾霾污染卫星遥感数据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结合,采用网络自相关和空间重力模型等方法,实证揭示了雾霾污染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迁移存在明显的网络自相关效应,迁出地之间的空间集聚最为明显。(2)雾霾污染对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雾霾污染每提高1%致使人口迁出和人口迁入分别下降0.297%和0.355%;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等因素是人口迁移中最显著拉力,高校生数量和气候等因素为人口迁移中最显著推力。(3)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表明,雾霾污染对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均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雾霾污染并非当前人口迁移的关键动因,提高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仍是地区人才竞争中有力的杠杆,但随着"十四五"时期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推进,雾霾污染将发挥更大的制约作用,应尽早关注雾霾污染给人口迁移带来的潜在挑战。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省际迁移,是指青海人口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人口迁移,以改变迁移者常住户口所在地为标志,迁移对象是指全体人口,凡是在省与省之间定居性的人口迁移,以转移户口为界线,一律称为省际人口迁移。它意味着人口常住地在省与省之间地理空间上的变动。一、省际人口迁移的总量与阶段青海人口的省际迁移,历年的统计资料不完整。1954年到1979年的25年中,只有人口迁入与迁出总数,没有区分省际之间与省内地区之间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具体数字。1980年到1986年,省公安厅人口年报中,划分了省际人口迁移与省内人口迁移的具体界线,分别列出了具体数字,所以这七年的统计数字是比较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人口迁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的迁出活动通常是指一个特定社区内的人口向该社区以外的变动过程。与人口迁入活动相对应,人口迁出活动是人口迁移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为研究北京地区迁出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探讨人口迁出的主客观原因,估测这种迁移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而探索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迁移规律,我们对北京1980年至1982年非农业常住人口的迁出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2000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局部性变化。如人口迁出和迁入的分布都呈一定集中趋势,且迁入集中趋势尤为明显;人口迁出呈"多极化",迁入则更加集中化;一些重要的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迁出和迁入强度表现出强者恒强、强者更强的特征。人口迁入重心北移,长三角都市圈取代珠三角都市圈成为21世纪以来省际人口迁入的主要地区。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主要是迁入地城镇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吸引作用明显增强所致,并与空间距离等恒定因素的影响相对弱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各省市区的改革开放的时间、范围、程度不同以及其他原因,省际间的人口迁移发展也不平衡,出现了一种逆向迁移。这种逆向迁移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类,即由过去的净迁入地区变为净迁出地区,或由净迁出地区变为净迁入地区。从省际人口迁移的系统统计资料看,属于前种情况的有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等省区。这种逆转的典型是黑龙江省,在过去近百年的时期里,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移民迁入省。解放后前30年累计净迁入700多万人,而近10年来则变为净迁出省份。1990年人口普查表明,1985年~1990年共迁出人口…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我国城镇迁入与迁出人口在迁移时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考察城市化过程中城镇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异同及其原因,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和某些反常现象,希望能为制定有关的城乡社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材料。一、迁入迁出人口数量的年际变化比较根据抽样调查数据,1949到1986年城镇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分别相当于样本总人口数的38%和6.16%。由于调查设计的缘故,迁出人口有一部分不能进入样本,数字看上去小了一点,但仍不失为全国宏观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北三省人口负增长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人口外流被认为是东北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因素,但现有研究对东北人口跨省迁移规模的估计方法相对有限,关于迁移流动对东北人口规模和结构影响的认识尚不清晰。本文使用1953年以来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普查存活比法系统测算1953-2020年东北三省净迁移人口规模、性别年龄结构的特征和变迁,评估人口迁移对东北三省人口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人口净迁移经历了人口大量净迁入、净迁入萎缩、人口波动净迁出、大量净迁出四个阶段。各阶段净迁移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可依次概括为:劳动年龄人口及随迁儿童大量净迁入、劳动年龄人口及儿童净迁出、老年人口净迁出和全年龄人口净迁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净迁入提高了东北人口增量和人口红利,1982年后人口迁移对东北人口存量削弱作用逐步增强并在2000年后成为东北人口变动的主导因素。劳动力外迁消减了东北人口红利,老年人口外迁降低了老龄化程度、延长了东北人口红利,但这两种作用已逐步消失。黑龙江人口变动受人口净迁移影响最大,吉林次之,辽宁最为有限。当前,东北三省均已进入以人口净迁出为主导的人口负增长阶段,应从振兴经济、改善民生、引导观念等多方面着...  相似文献   

10.
<正> 1949-1979年的三十年中,山东省人口迁入、迁出相抵,属于净迁出类型。据历年人口统计资料推算,三十年中全省净迁出人口502万人,平均每年16.7万人。净迁出的人口中,有国家统一组织的垦荒、支边人员;有自由迁移到农村、工矿、林区的自发性移民。其迁往地,主要是地广人稀的东北三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山东省人口迁移的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0-1984年,山东省连续五年出现人口净迁入,五年净迁入90万人,平均每年18万人。据调查,近几年由外省迁入的人口,比以往增加的主要是这样几种类型:①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山东是老革命根据地,解放以前和解放初期出去的干部和战士很多,现基本到了离  相似文献   

11.
新疆省际迁移人口,指从新疆以外的其他省区(包括国外)迁入新疆省际人口,以及从新疆迁往其他省区的迁出人口。解放以来,新疆省际迁移量之大,使她成为全国人口迁移量最大的省区之一。从1949年到1990年,累计迁入迁出新疆的净迁移人口达到267.08万人。这样巨大的人口迁移量,对新疆的人口增长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新疆解放以来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对于加强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缓解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与资源压力,改变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新疆省际迁移人口仍将对新疆的人口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政治等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童伟  吴燕 《南方人口》2012,27(6):15-21
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在影响迁移的因素当中教育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在我国人口迁移过程中确实发挥显著的作用。从全国总体来看,教育对人口的迁入与迁出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城市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也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然而,县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均呈现正向作用关系。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层级递进式的迁移情况。这种层级递进的模式实质上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正> 建国后,黑龙江省被列入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省份,前30年,随着大规模的开发性移民迁入,人口迁移一直处于净迁入状态,据有关资料计算,净迁入约700多万人,对我省的开发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进入80年代,从户口统计上看,我省省际人口迁移巳发生逆转,由净迁入转为净迁出,10年约净迁出70万人,人口迁移的作用和制约因素等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1981年以来香港迁入与迁出人口比较分析李若建研究中国的人口迁移问题,不可以忽视香港。香港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国际都市,这一过程的背后是大量的人口迁移。香港的人口迁移有其特别的地方,而最了队注目的是,香港在有大批人口迁人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它的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年,上海在人口迁移方面更出现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了解这些新动态,对指导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一、进一出一进的循环是上海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回顾1950~1989年的人口迁移历史,上海有18年为人口净迁出,有22年为人口净迁入;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际人口迁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迁移趋势,一改过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的模式,而逆转为内地向沿海迁移。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尖锐,80年代出生人口年均在110万以上,然而,省际间人口迁移不但没有减轻新增人口带来的压力,反而自1973年起,连续19年差进,累计净迁入115万人,相当于1954—1972年压缩江苏人口净迁出的84%。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研究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人口迁移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人口迁移管理制度,以求得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课题组分别对解放以来,重点是“六五”期间武汉市城区人口迁移变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第一次调查是在1986年7月,由市政府主持成立了人口调查组,对全市“六五”期间的迁移人口进行普查。调查对象包括在“六五”期间迁入、迁出武汉城区的全部人口。第二次调查是在1987年上半年,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武汉市统计局联合成立调查组,对武汉解放37年来的迁移人口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迁移人口中抽取了1千个家庭作为样本。在本文中,对第二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只选用“六五”期间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的省际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总数中。省际迁移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建国以来新疆人口迁移特点,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迁移活动主要表征为国家有计划的迁移和人口自发迁移。迁移过程具明显的时间阶段性;迁入人口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男性青壮年为主:人口迁入地区主要为开发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迁入主因是国家政策及大量土地资源的吸引.人口迁出主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祖籍亲缘关系、户籍管制的放松;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新疆与其他省区的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刺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因素,历来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点,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应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定量考察和分析了中国80年代后半期区域经济因素中经济收入与经济规模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关系及其特征。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因素对人口迁移(量)的影响比较大,经济收入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小;经济规模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出,经济收入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入;经济规模因素对迁出人口的供给及迁移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的流向选择及其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导引、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逐步城市化是人口迁移中的主要趋势。控制农村人口迁往城市,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和贯彻城市发展方针是我国当前控制城市人口迁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本文所讲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城市建制的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和县辖镇。城市人口迁移是以每个城市的行政区划为界,凡迁出或迁入某个城市行政区域并迁转常住户口的即为城市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是相对应发生的。这种跨越了城市行政区划界限的迁移包括国际间、省际间、城市际间、市区与县际间的多种迁移。各个城市行政区域内的移动以及未迁转常住户口而长期来某城市居住或离开某城市外出居住的均不属本文所讲的城市人口迁移。 本文着重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人口迁移情况、特点以及个人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