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塞林格扬名美国文坛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小主人公。他孤独、彷徨、绝望的灵魂深深震撼着一代代读者。本文立足于探求的主题 ,从捍卫童年 ,寻找真实 ,渴望认同三方面详述霍尔顿这一理性探求者形象 ,深入剖析其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塞林格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读,对霍尔顿的心理分析,管窥战后美国社会青年一代的心声及社会物质繁荣后的精神危机,揭示物质富裕与精神匮乏的失衡,阐明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迷茫与挫折后并未向社会妥协,而是通过对自然、对他人、对人生的思考,探寻着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霍尔顿是美国中产阶级子弟,他孤寂、彷徨、痛苦,对这个世界有着种种困惑,在成长的呼唤面前踌躇不前,甚至逃避。霍尔顿所生活的社会对其精神失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关爱的缺失也使霍尔顿对社会无法具备成熟的视角。但是,在经历了生与死的洗礼后,霍尔顿逐步走上理性、成熟之路,以爱来宽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最终回到社会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公认的美国文学“现代经典”之一,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也是一个倍受评论家关注的形象。他厌恶现实社会的“假模假式”,希望能返回理想世界寻求庇护。文章通过考察麦田和红色鸭舌帽的象征意义来揭示霍尔顿精神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 ,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它的评论。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小说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的产生、社会与自身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 ,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 ,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作者把他放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 :反抗 ,目光敏锐的霍尔顿知道是无用的 ;妥协 ,爱好真实的他无法接受。他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虚假社会的愤怒 ,同时向往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挽救孩子的纯真。但现实注定了他的寻找一次一次失败 ,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他的这些行动一步一步把自己带入孤独与绝望、最后无路可走的悲剧性境地  相似文献   

6.
由分析霍尔顿的三大性格特征入手,把霍尔顿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种种表现作为研究依据,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人物形象进行再解读。解析霍尔顿的叛逆、堕落、善良三大特征,并结合家庭、学校币口社会对其施加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一艺术形象的内涵。叛逆是其标榜青春年少的象征,也是其激情岁月的见证和放肆青春的恣意绽放;堕落是其融入社会的手段,也是其在现实面前的伪装币口脆弱反抗;善良是其深藏于心的性情,也是其本性自然流露的真挚表达。通过剖析这三大性格特征,不难看出霍尔顿恰如一个堕入凡间的精灵。  相似文献   

7.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它的评论.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小说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的产生、社会与自身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作者把他放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反抗,目光敏锐的霍尔顿知道是无用的;妥协,爱好真实的他无法接受.他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虚假社会的愤怒,同时向往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挽救孩子的纯真.但现实注定了他的寻找一次一次失败,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他的这些行动一步一步把自己带入孤独与绝望、最后无路可走的悲剧性境地.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争议比较大的作品,尤其是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学术界对其更是评价不一,本文对于霍尔顿形象做了全新的界定,透过霍尔顿玩世不恭的外在,看到的却是一个有原则、有理想、心中有善,以极端的玩世不恭的方式反抗社会的英雄式人物。  相似文献   

9.
对霍尔顿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作者抓住了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塑造了一个桀骜不驯的青年叛逆者形象霍尔顿 .本文从叙述语言、叙述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霍尔顿的精神世界以及战后美国社会青年一代的心声和社会物质文明背后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初是西方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的开始,也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2种相互对立的文化风格共存共融的时期。《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其察事观物的视角以及自我颠覆的叙述模式同时体现了他主体意识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征。霍尔顿这种矛盾而多重的意识状态正是美国50年代初矛盾而多重的社会文化风格的现代隐喻。  相似文献   

11.
从省察人生、认识世界的角度分析了霍尔顿在认知问题上存在的不足,指出霍尔顿没有理想或人生目标,鄙视他人,缺少安全感,信任感缺失,责任感缺乏。为了防止更多的霍尔顿式少年的出现,家长、学校、社会应该就这些方面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语言的独到之处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论证了霍尔顿的语言应用和作者塞林格创作意图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本文认为,这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揭示了其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作为个体的霍尔顿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青少年霍尔顿性格和心理上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3.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处于成长中的反文化、反英雄的典型形象.其话语具有明显的颠覆性、叛逆性和理想性的特点.文章以霍尔顿的话语为中心,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解构理论分析说明年轻人对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的叛逆,实质上是对社会话语权利的颠覆和重建,但由于其所处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又是社会话语权利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德因弟弟艾里去世而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强烈地反抗社会。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剖析霍尔顿的心理创伤,认为这种心理创伤导致霍尔顿人格超我与本我冲突程度超过自我调节的能力;霍尔顿本人过度运用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其自我与外界割裂,以至于丧失了人格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林格凭<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举成名,其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位非常敏感且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少年.小说中霍尔顿使用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为了使读者深入地更理解小说的内涵,文章就霍尔顿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内心充满矛盾的霍尔顿不能与人沟通,逃离学校、逃离家庭、逃离社会,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6.
塞林格凭借《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其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位时代的叛逆者。本文就叛逆的时代、叛逆的作者和叛逆的霍尔顿形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内心充满矛盾时代的叛逆者霍尔顿不能与人沟通,以至于逃离学校、家庭、社会,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阈限是人生历程中两个阶段间的临界点,是从一个人生阶段跨入另一个人生阶段的一种过渡状态。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走进纽约社会是他人生的前阈限,在纽约的一天两夜的经历和遭遇是其阈限期,而他一天两夜中坚持的向内的自我反抗,则是其人生的后闽限。当他置身于纽约社会复杂的关系中的时候,他的向内反抗,他的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幻想,其实是在构建一个属于他自身的“‘自生的交融’的时刻”,以此保护和激活他的人生通过仪式,使之能够顺利走出青春成长的后闽限。  相似文献   

18.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当代遁世作家杰·戴·塞林格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 1 951年出版以来 ,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被视为现代经典之一。这部作品以关注少年成人小说的形式出现 ,以其锋利的双刃 ,一方面刺痛了普遍存在的虚伪道德 ,一方面挑破了遮蔽少年心灵要求的幕布。本文剖析了霍尔顿 ,这位敏感的 1 6岁少年精神崩溃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的无助。霍尔顿初次步入成人世界时 ,他发现这是个假模假式、虚伪的社会。他感到“沮丧极了……一生从未如此沮丧过”。他害怕长大 ,担心长大后自己也会跟哥哥D .B .一样失去原有的纯真…  相似文献   

19.
从小说叙述策略的角度进行分析,证明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叛逆性格正逐渐地发生转变,由于其个人的局限性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最终无路可退的霍尔顿还是从逃遁走向了与社会妥协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中,统治意识形态对个人的钳制和主人公霍尔顿与社会文化代码即统治意识形态的抗争是一直存在而且不会消失的。霍尔顿所进行的正是一种艰难的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