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喀喇沁地区蒙古语自然村地名按词义分类,可包括自然地理式、氏族人名式、职业分工式、聚落计户式等4种类型。自然地理式村名显示喀喇沁人以山地聚落为主;氏族人名式村名显示喀喇沁部由众多氏族融合而成;职业分工式村名显示喀喇沁地区曾经有过发达的畜牧业和狩猎、山林经营传统,农业及其他职业也逐步得到发展;计户式村名显示,喀喇沁地区初期的蒙古村落以3、5、7、8户为主,规模很小。同名自然村名前加特定限定词,是自然村的横向扩展形式;以驻地核心村命名自然村上一级行政单位,是农村管理网络的纵向扩展形式。喀喇沁地区蒙古语地名的汉化有音译、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意译、意译、两名并行、改名等不同过程。地名演化是语言演变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喀喇沁部与玛公旗──读史札记宝日吉根(Borjikin)一、清代的喀喇沁部据《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喀喇沁部总传》:喀喇沁部落贵族姓乌梁罕氏(亦作兀良哈)。入清后,喀喇沁部隶属于卓索图盟。清朝政府向内蒙古东部地区,特别是向卓索图盟、哲里木盟...  相似文献   

3.
18 98年底 ,贡桑诺尔布承袭王爵。此后 ,他决心革除弊政、兴学练兵、发展近代产业 ,以图振兴蒙古。他在喀喇沁右旗推行近代化改革 ,成效显著 ,对赤峰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以贡桑诺尔布举起改良主义的旗帜为转折点 ,赤峰地区近代化的步伐加快 ,蒙古民族争取自救、解放的斗争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清代满族统治者为了统一东蒙古各部,特别重视喀喇沁部,满洲统治者和喀喇沁王公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军事目的进行交往,以此发生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喀沁旗的研究成果很多,但直接从满族统治者和喀喇沁王宫互通信札内容的分析的很少。本论文参考满蒙老档,简述喀喇沁王公们被清朝封爵的重要官职,解读满族统治者和喀喇沁王宫之间的信札内容,分析了当初喀喇沁部和满洲之间的政治、军事交往,最后指出这种长时间的联系和交往是清朝赈济乌兰哈达各旗不可忽略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札奇斯钦先生的简历与著作札奇斯钦先生是当代国际著名蒙古学家。先生与我是同乡,同属喀喇沁部人;他是我十分敬慕的知名学者之一。我们是忘年交。先生汉名于宝衡,远祖驻牧于蒙古札哈沁部,后于清康熙年间移牧于喀喇沁锡伯河。喀喇沁地方农垦开发后,当地汉人称札奇一家...  相似文献   

6.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库伦旗蒙古话长期处在奈曼旗蒙古话和科左后旗蒙古话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处于中间状态的特殊蒙古语言地域变体现象,但库伦旗蒙古话基本上具有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的特点。库伦旗蒙古话中的许多文化词明显地反映了本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就方言的文化特征来说,库伦旗蒙古话充分体现半农半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于家庭教育及女性教育的启蒙与重视代表着蒙古族教育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内蒙古地区女性教育事业可以追溯到清末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创办的喀喇沁右旗毓正女学堂.这一举措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代表着内蒙古近代教育的发端.但是蒙古族家庭教育及女性教育在伪满洲国时期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近代王公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不但是蒙古近代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而且也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以辛亥革命为界限,之前,贡桑诺尔布即以在喀喇沁右旗推行各种图强新政而闻名于世;之后,贡桑诺尔布又以参与领导地方"自治"和内蒙古"独立"等一系列社会政治活动而倍受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喀喇沁旗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黄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和宗教文化信仰,因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备至,以及黄教教规的柔和,被喀喇沁民众广泛接受,以致于“安于愚民政策之下,不思振作”,这就制约了喀喇沁地区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黄教反对外来文化的传入、阻碍了学堂的创办、降低了人口数量和质量三个方面,论述黄教对喀喇沁地区教育的制约,但同时也肯定了其在培养知识分子方面具有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基于《现代蒙古语喀喇沁土语声学参数数据库》,对喀喇沁土语词首短元音的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进行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和阐述了其语音特点,得出的结论是:喀喇沁土语词首有〔e〕、〔ɑ〕、〔〕、〔i〕、〔l〕、〔〕、〔υ〕、〔o〕、〔u〕、〔y〕、〔ε〕、〔〕、〔γ〕等短元音。  相似文献   

11.
论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垦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由于多年来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农业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本文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刻思考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模式,提出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相关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在明代以前的农业甚不发达,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台湾农业经济的发展。直到明朝郑氏时期,随着大量大陆汉族移民的迁入,清朝后期官方允许对台移民以鼓励开垦政策的实施,以及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对台湾短暂而高效的经略,使得大陆的先进农业文化陆续并广泛地引入台湾,致使台湾的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也为台湾后来较早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陕西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陕西战略地位重要性日渐显现,陕西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地重视与开发,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近代水利事业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科研力量得到增强,棉麦等粮食作物良种获得了较大范围的推广,近代农业机械及农药化肥逐步得到运用,近代农垦事业也获得了较大发展。战时陕西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步伐的加快,有效地促进了陕西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陕西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黑龙江省及黑龙江垦区在1997-2007年间的农业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效率损失及影响因素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及垦区农业技术效率进步较快,平均值达到0.9575,也存在4.25%的技术效率损失;同时灌溉率、受灾率、教育水平和制度变量都对技术损失产生反向影响,而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时间变量都对技术损失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作为重要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控制土地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重视对农用地的总量控制,但对其质量的监管较为疏松,导致当前农用地污染日趋严重,并使大量农产品因遭受污染而产生危害公共安全的风险。由于当前土壤污染治理存在诸多法律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障碍,有必要对污染农用地实行修复与用途管制相结合的法律治理,而且对污染农用地实施用途管制契合风险管理理论、适应性理论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分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对污染农用地实行用途管制的构想,将用途管制视为治理污染农用地的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垦区作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基地,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应结合垦区的特色和发展格局,走“龙头企业 科研单位 中介组织(或专业协会)”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立足总局、分局及农场引导、项目推动、专家牵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农业科技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体系实体,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农场职工致富。  相似文献   

17.
农业垦殖是封建社会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问题成为统治者要迫切解决的社会焦点。环北部湾地区作为清朝前期广东的主要垦殖区,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本省主要的产粮区和输粮区。但盲目性的垦殖又给当地生态等带来一定破坏性影响。研究清代前期该地区的农业垦殖对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乾隆中叶,清朝统一新疆。为了活跃新疆经济,清朝采取鼓励内地商民出关贸易的政策,大批内地商民纷纷携资入疆。乌鲁木齐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商屯最早在此得到开展,且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乾嘉时期,乌鲁木齐商屯的开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乌鲁木齐到清末发展为新疆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民勤县生态政策实施的效果在农户中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勤是内陆河石羊河尾闾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盲目开荒、过度抽取地下水等过度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致使水位不断下降,土地盐碱化、沙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造成民勤县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生态环境问题一再告急。2002年民勤县开始组织农户实施退耕还林(草)、禁牧、移民搬迁以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生态治理政策。调查表明,农户作为参与实施生态政策的主体,其经济活动具有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特点,因此,退耕还林、禁牧与移民搬迁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政策能否真正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从经济利益方面能否接受。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现代农业的示范者和农业产业化的最早实践者,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兵团农垦团场作为兵团屯垦戍边的组织载体,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着基地规划者、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中介与监管者、超市场契约的培育者、农产品品牌塑造者和维护者以及先进农业技术推广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