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论文以"钱云会事件"为分析样本,重点剖析了在这一起由突发事件转变为危机事件的典型社会公共事件中网络群体舆论的作用,并从言论极端化和情绪极端化两个维度量化说明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指出网络群体极化的深层社会心理成因是群体认同心理和选择性接触心理。 相似文献
4.
从统治到治理,从垂直到平等伙伴关系,去除对立及强制思维,通过互动建立共识、彰显公道,将问题解决在公理之下,这是与网络公共领域相对应的理念,也是网络社会管理的根本内容。树立官民共治的理念,将网络公共领域视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场所,去除驾驭思维、管制思维;建立公共的制度性互动平台,扩大官民的参与性;实现公共舆论与现实的互动,以公开性去除个体对整体的绑架。 相似文献
5.
谭晓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39-44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总的来看,体制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主要的历史性原因: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现实主要原因;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丁群安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2,4(2):24-27
本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所谓“趋同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提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出现的趋同现象 ,要善于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及后果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主要表现为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争相发展(或引进)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家电的生产。据统计,目前全国仍有27个省(区、市)生产电视机,23个生产洗衣机,29个生产电冰箱。90年代中期,我国又出现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各省(区、市)在制定的“九五”计划中,集中选择机械、电子、化工、汽车、建筑和建材、冶金、轻纺作为各自重点发展的产业。在30个省(区、市)中(未含重庆和香港),以机械作为支柱产业的有25个,… 相似文献
8.
9.
10.
论两种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趋同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本文就两类不同性质产业结构趋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不同产业结构趋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代江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2):31-38
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新技术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历史的角度看,传播媒介的发展轨迹与技术变革的历史脉络相互印合.媒体融合的层次与内涵日渐丰富,产业实践中呈现出复杂的博弈与协作关系.传统媒体独特的版权资源与人才储备优势,与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及传播效率优势相结合,互相推动,深入协作,通过媒介融合渠道,实现优秀的人才、优质的内容与优化的传播平台的整合,以形成迸发式的传播威力,推动传播层次的迭代发展.面向技术发展前景的媒体融合,应当秉承开放与共享的新思维、立体与互动的新路径,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利用技术的便捷性,实现媒介传播渠道的多层次性与互动性,超越阶段性的固有技术模式,以踏准未来的节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医患纠纷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经济改革、医疗改革、信任危机和法治建设构成了我国医患纠纷演变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化解医患纠纷,应加强医患关系的理论研究,医疗机构应改变观念,建立科学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强化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3.
徐仲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1):83-88
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数是高度抽象的事实,大数据的本质是现实社会大量具体事实的反映和汇聚.互联网是信息汇聚的大平台,思想交流的新通道,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政治风向的晴雨表.互联网内容的本质是现实社会,其形式的本质是它的工具性.我们必须清楚认识两者的本质属性,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相互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有利机遇,转变我们社会的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朝着科学健康、永可持续、和谐共进的方向发展我们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手机传播充分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播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基本实现。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显现出普适性、放射性的传播机制,人际传播动能极强,手机媒体传播机制具有“碎片化”传播的随机性与多样化特点.手机的使用最大限度地缓解了现代人的.心理危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交流的欲望。从手机文化传播受众需求来看,使用与满足正是人们使用手机媒体、构筑手机文化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5.
衣凤翱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3-66,79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对影像的理解是电影艺术研究逐渐由客体影像研究向主体受众研究转变的过程,其对电影受众的窥视审美体验的重视是一种辩证的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将银幕隐喻为“镜子”阐释了电影受众窥视审美体验的发生机制,而其对电影——“梦”的理解更成为电影受众窥视审美体验发生的关键。电影受众窥视审美体验的发生是受众以窥视为心理基础,以认同为心理机制的重要观影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王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68-71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带来了电视国际传播活动的空前活跃,我国电视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为此,通过对文化人类学和传播学文化研究学派研究中已经较为成熟的民族志方法的梳理,力图找寻其在电视国际传播受众研究中实现对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汪春泓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5-23
南朝宋所掀起佛教顿悟与渐悟之争对于刘勰产生了一定影响,刘勰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基本与道安、慧远等一致,持折衷的观点,而这对于其文章学的形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文心雕龙>大致上是以折衷顿、渐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其文章学中种种矛盾与问题,使得<文心雕龙>成为中国文论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杨攀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1):89-95
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包含了丰富的机器思想,内容涉及机器的性质,机器对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政权、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机器的发展前途.在产生和影响上,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机器与今天的互联网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决定了《资本论》中的机器思想对深刻认识互联网以及利用互联网发展生产力、化解网络政治经济问题、引导家庭和社会适应网络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智媒体技术为各种传播形态的信息提供了“全连接”的技术支撑,人类社会自此从有信息传播边界的传统媒体时代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社会生活场域,进入到信息传播边界消逝后的全连接世界。在互联网场域,信息从人际传播到群体传播再到大众传播,为此从媒介环境学角度提出“融传播”概念,分析智能媒体时代熟人社交的失控,无边界控制的赛博空间对人的多元身份确认的困惑,智媒技术对人的“监控”等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反思拟真世界中的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20.
高荣林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5):34-39
网络匿名极大地扩展了公民的表达自由,但是,其也为网络诽谤打开了方便之门.为了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就需要披露匿名诽谤者的身份信息,然而,匿名言论也是受宪法保护的表达自由.因此,为了既保护名誉,又打击网络诽谤,同时也保护匿名言论,美国的法院根据网络的特殊性,结合其司法实践提出了若干标准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即原告必须履行通知程序;原告必须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被告的诽谤性言论构成侵权;披露匿名被告信息的命令有助于原告诉求的实现;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取被告匿名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