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瘦驼 《社区》2008,(16):14-14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曾进行动物异常反应与地震的研究,结果是“没有找到二者间可信的联系”。 动物预报地震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3年,在地震把希腊的海利斯城夷为平地之前,很多人看到动物纷纷迁出城外。的确,很多动物拥有比人类敏感得多的感觉系统。穴居动物对震动十分灵敏。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8,(9):61-61
全世界第一支只有狗才能听到的单曲,荣登新西兰畅销歌曲排行榜宝座。这首《非常平安夜》是新西兰动物保护组织——奥克兰防虐待动物协会发行的,因其音频特殊,只能被狗听到。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3):45-45
猜想一:戴上“头盔”和海洋动物交流假如人类生活在海洋里,与海洋动物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头盔”能够接收动物“讲话”时发出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成人类能够理解的语言。同样,它也可以把人的语言转换成动物能够理解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刘红玉 《南都学坛》2008,28(5):133-134
古往今来,狗,一直是人类的重要朋友和得力助手,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一.狗的听觉、嗅觉灵敏,具有良好的夜视和夜行功能,纵捕力强,反应敏捷,善于御防盗贼,可狩猎捕兽,同时易于驯养,忠于职守,善辨宾主,又可用于征战、警戒.  相似文献   

5.
中英动物成语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成语是与动物有关的。这说明在古代,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动物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反映了人类生活的一个侧影,为人类的生存,语言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由于东西方民族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各自不同的社会心态和风俗习惯等,而使得各民族对各种动物有着不同的认知,反映到以动物构成的成语中也体现了各民族的民族色彩及认知方面的差异。本文拟就东西方民族对各种动物的不同认知看中英动物成语构成后的异同及其语用效果等。一、中英民族对狗的认知狗是动物中最普通的一种,与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6.
所有动物里,狗受到人类的褒贬最多,是最具争议性的动物之一。一则,它象征了忠诚、善良、报恩,是人类的朋友;另一方面,它又是愚昧、残忍、奸诈的化身,让人恐惧。这些特性在语言文字、民风民俗和文学艺术等领域里都有所反映。由于东西文化昨差异,狗文化符号又变得丰富多彩。解读这些文化符号,旨在唤起人们尊重生命,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布尔加科夫在科幻讽刺小说《狗心》中运用了富有特色的动物叙事方式,通过动物内聚焦视角与人类非聚焦视角的转换来呈现、观察相同或相异的事件,提供完整丰富而多角度的信息,并延伸出动物与人类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展现苏联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命运遭遇和精神追求。而动物作为小说中的功能性角色,对人类进行隐喻,二者相互对比和映衬,从侧面展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之下人对动物的统治和掠夺。  相似文献   

8.
人类最忠实的动物朋友是什么?过去我不知道,今天,我会果断地告诉你——是狗。近一段的每天早上,我出去跑步时,总看得到有一只狗趴在一扇红色的大铁门外。我有几次晚上路过这儿时,也看到它在这儿趴着。它长得还很漂亮呢,一身雪白的毛,四条腿却是黑色的。它为什么总是趴在门外不动呢?这个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发展史上有两次质的变化:第一次是人作为“类”而区别于其它动物;第二次是人作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界。实际上第一次作为动物的人还处在人类的朦昧时期,主客不分,物我不辨,称之为混沌。人作为“类”和其它动物的区别并不是人能够直立行走,也不是会使用工具,在人的主体意识没有觉醒之前,即使使用了工具,也和鸟衔枝筑巢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一种本能的盲目行动罢了。而真正的区别,则在于人能够使用语言,说得准确一点,就是人具有制造生成语言的机能,这是人做为“类”和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就象  相似文献   

10.
心跳与寿命     
长云 《社区》2003,(14)
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的一位学者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心跳与寿命的关系。人类一生的心跳次数在安静时为15亿次,考虑到活动的因素,人类一生的心跳次数约为20~23亿次。在哺乳类动物中,不问具体的种类,他们心跳的次数大致都是一个定数。把心跳数与寿命的关系用算式表示为: 寿命(分)=20-23亿(次)/每分钟的心跳数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人耳的主要功能是司理平衡和听觉。但在有些情况下,伴随或不伴随平衡和听觉的改变,常常可以感觉到耳朵中有一种或几种音调与音频极不协调的令人烦躁的“钟声”,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耳鸣。由于耳鸣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及60岁以上居多,而且耳鸣还常常作为其它一些病变的先兆出现,故对耳鸣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乙狐朋狗友!狼狈为奸!甲我们应该向动物学习。乙学习动物全长尾巴!甲听您这话,没瞧起动物!乙有嘛呀?狗改不了吃屎,鸭子改不了拉稀,鸡鸣狗盗,牛鬼蛇神,驴头马面,猴里巴叽!都不怎么样!甲您这话太偏见,我要是狗,非咬你不可!我要是鸡,非叨你不可!我要是马,非踢你不可!我要是猴,非把你扒光不可!乙别!别!别!开个玩笑!其实,动物里,马挺好的,能拉车,能供人骑,还能演马戏。我愿做一匹马!“咴!”甲你也配!想当初,春秋时,齐桓公率领大军作战,误入迷谷,找不到出路。老马领路,大家跟随,走出迷谷,逃离险境,拯救了数十万大军。请问,让…  相似文献   

13.
Seligman和Maier(1967)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发现,预先经过不可避开电击训练的狗在随后的回避条件反射的学习中,不能避开可避开的电击,它们恰恰在“承受”电击,处于失助和失望状态;而事先没有遭电击或仅仅经过可避开电击条件的狗,能很快学会跳过栅栏而避开电击。人类也能遭受学习能力的这种丧失。Hiroto(1974)使用人类作被试重复了Seligman  相似文献   

14.
龙为原始人类想象塑造的神话传说,被赋予纯真的感情色彩,有"中国人褒龙,西方人贬龙"之说。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今西方新闻漫画利用龙的中西文化差异,肆意歪曲中国龙的形象。狗为原始人类的朋友,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这种朋友关系发生着感情色彩的变化,"中国人贬狗,西方人褒狗"之说缺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程勤华 《老友》2011,(6):30-31
传说,上帝缔造世间万物,赐予狗60年寿命,人15年寿命。人类惧怕死亡,大哭不止,狗心中不忍,主动提出跟人类交换寿命。人类大受感动,承诺永远与狗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生生世世,狗与人类遂成为朋友。狗始终对人类坚信不疑,人类却渐渐忘记了最初的承诺,慢慢的,狗开始流离失所。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20世纪创造了比以前所有世纪还在多的科学技术成就,把人类文明推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崭新高度,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20世纪之前的300年间,人类已发生了两次科学技术革命和两次产业革命,把人类的科学技术提高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19世纪末,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就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立,余下的任务只需修补,但是,20世纪初却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百姓生活》2008,(7):30-30
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死亡24万人,毁城4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1927年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相似文献   

18.
狗熊练瑜伽、猴子做算术、猫为盲犬引路、狗开汽车、狮子爱臭美……人们发现,动物其实同人类一样,也有思想和个性,也会表达情绪,只不过它们的表达方式与人类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9.
动物形象在汉画像石中最为常见,其中一部分因其特有的属性或形体被披上了"神"的外衣,成为承载着特定文化内涵的祥禽、神兽。历史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这类动物在今天很难见到,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它们只是先民们的虚幻之物,但从一些史料和实物来看它们应该是在当时或之前真实存在过的动物。  相似文献   

20.
我的童年在乡下度过,最怕狗了。狗儿们一见到我就一犬吠形,数犬吠声,然后就一齐上来咬我、追我,我常拾了一些石头瓦片准备战斗,所以我一贯对狗没有好印象,没想到早年去美国住了一段时间,却改变了我对狗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