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考察半个世纪以来垫江话的语音变化情况,归纳其演变模式,并从语言内外两方面探讨影响语音演变的原因。文章进而指出:就一个具体的现代汉语方言点而言,共时音变可以存在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也可以存在背离普通话的趋势;语音演变模式可以是成系统的变化,也可以是单个的、零散的变化,可以以音位为演变单位,并可类推,也可以以词为演变单位,在词汇层面逐个扩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探讨关中方言语音变化的规律,着重从语音史的角度把关中方言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部分(即语音变化)进行考察分析,并按语音特征把它们进行归纳,得出关中方言语音变化规律的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1956年《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进行了界定。从语音层面看,共同语的语音标准要在北京音系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正音规范,建立语音标准需要考虑到由于语言演变而引起的北京语音本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西横县那阳平话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变现象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文章整理出那阳平话的音系,并把它与中古音进行比较,总结出这种平话的古今演变规律,这是从历时的角度进行考察。文章第四部分主要是从共时的角度考察那阳话的语音变化情况,亦总结出一些共时规律。本文作者认为语音特点的描述最好兼顾历时的和共时的描写。  相似文献   

5.
绍兴地属吴方言区。绍兴方言与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在语音上存在很大差别。但它们两者同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下来的,虽然千百年来它们各自发展演变的方向、速度不同,却又是各有规律的,因而,绍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语音对应规律。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对于进一步了解汉语语音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对于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无疑是有帮助的。本文用宽式国际音标注音。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音缺陷的判定,是一项比较棘手的判定项目,而重视语音缺陷对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拟对语音缺陷形成和出现的原因中最为重要的方言的影响做以探讨,并列举了陇中方言区语音缺陷的类别。  相似文献   

7.
试论汉语语音发展演变中的单音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体语音的变化上看,语音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由多音逐渐向单音演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已经演变成功,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有的正在演变,单音和多音并存,但呈现单音化的倾向。笔者认为多音词给普通话学习者造成了不便,从而希望审音标准重新修订,尽量单音化,从而满足广大人民学习普通话的要求,为汉语走向国际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语音的同义手段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不同的语音形式,是同义手段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虽然学界对此已有研究,但只涉及音韵特色、单双音节和叠音与否三个方面,实际上它还存在于下面七个方面:节律不同、音位变体、语流音变、古今音变、多音符号、有意误读、方言和普通话读音不同等,是需要全面深入研究的同义手段领域。考察语音同义手段的上述十种现象,以助人们全面认识语言和语言中的同义现象,广泛选择语音的同义手段以提高语言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拉祜语共时音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语共时音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语流音变和语法音变。语流音变只改变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不改变语言单位的意义,而语法音变不仅改变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而且改变其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花腰傣音位系统进行共时描述,同时探讨了花腰傣语音的历史音变。  相似文献   

11.
亲属称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较好地保留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层次.我们把比较接近普通话的语音层次称为文读层;把与普通话读音差异较大的称为白读层.在山西方言的亲属称谓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语音形式指称不同的亲属关系或不同的称谓含义,只是白读层的语音范围在不断地缩小,有些只保留在个别亲属称谓词中,人们已经不知道其本字了.探讨亲属称谓词中不同层面的语音形式,可以为解释语音的发展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方普通话已经成为方言区人们的主要交际工具。清涧普通话是以清涧方言为母语的人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不是纯粹的清涧话,也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在声韵调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特征,并且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的语音表现,在方言区已经成为一种僵化的语言。研究地方普通话的语音特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普通话学习的本质,了解普通话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改进普通话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列述莫话五个调查点音系,综述莫话语音结构,研究莫话语音变化,展示莫话语音概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历史比较法和田野调查法,对百年来闻喜方言语音特点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发现现在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了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演变方向是文读音进一步覆盖了白读音,语音特点弱化。  相似文献   

15.
添衬是语音修辞中常见的手段之一,古今汉语中多有用例,相关术语比较繁乱。从历时层面看,添衬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不一定属于语音修辞的范畴,它们往往具有各自特定来源和范围;而从共时层面看,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找出它们的总体特征,即归于语音修辞的添衬手段之中,其基本作用是补足音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现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主要讨论其中的两个部分,即语音的增加和语音的减少。对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也进行了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如何处理存在较大分歧。"儿化"既可以放在语音层面上,也可放在语法层面上处理。我们认为"儿化"现象是"儿"作为一个语法语素在语流中的不同语音变化形式,从语素形位学的角度来说,"儿"是一个形位,是一个语法语素在语流音变中形成的功能聚合单位。语素在语流中发生的语音变化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儿化"这种减缩变化属于非线性语音变化,不能使用"切分"的方法,只能使用综合概括法,通过有规则的共时语音和语义变化,确立语素"儿"的形位{ },这样处理有利于实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简洁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现代汉语语法特别是构词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既往研究通过比较双语者和单语者的语音意识来考察语音经验的双语效应,但这样的被试间比较对于单双语者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差异只能实现有限控制.本研究采用被试内设计,比较闽南语—普通话儿童在三种语音组合上的表现(方言和普通话共有、普通话特有和既非方言也非普通话),考察首音和韵脚意识.结果表明,两种语音系统经验能有效促进儿童语音意识发展,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声韵相互依存并互为变化条件。声母对韵母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发音特性引起的同化、异化、替代与脱落;韵母各个构成成分对声母都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如使声母腭化、塞音的塞擦化或塞擦音的塞音化、声母脱落等等。有些变化往往具有类型学意义。研究声韵互动规律,对于揭示汉语语音系统的共时和历时变化有重要作用。声韵互动是语音演变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调查不同年龄层次无锡人的发音,考察无锡方言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连读变调方面的共时差异,并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初步分析变异出现的时间顺序,为探寻无锡方言语音的历时演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