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肖红军  李平 《管理世界》2019,35(4):120-144
不断兴起的共享经济与平台经济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引发了种种突出的社会问题,平台情境下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与异化行为频频出现,亟需进行有效治理。本文针对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现有研究的不足,从平台型企业"作为独立运营主体的社会责任"、"作为商业运作平台的社会责任"和"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平台的社会责任"3个层次,结合担责的"底线要求"、"合理期望"和"贡献优势"3个层级,系统界定了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边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点对点的原子式社会责任治理、传导式的线性化社会责任治理、联动型的集群式社会责任治理等传统社会责任治理范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它们在平台情境下容易出现治理的错位与失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契合于平台情境的社会责任生态化治理新范式,指出其本质是一种内生型、整体性与可持续的全过程治理范式,核心是分层次治理与跨层次治理,个体、情境和系统的全景式治理,以及跨生态位互治与网络化共治。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化治理的实现机制包括主要生态位的6项社会责任自组织机制、扩展生态位与主要生态位之间的两项责任共演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品的市场替代,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复杂市场网络的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两阶段演化博弈模型,探索企业与消费者在市场机制与政策机制的协调互补下双方策略的调整过程,并分析得到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较优稳定条件。经过仿真模拟实验可以发现:企业与消费者对市场导向更具敏感性,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是企业主要的决策依据,而提升技术成熟度有利于推动绿色产品在消费者群体间的扩散。同时,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支柱性主导企业会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更加关注,竞争性边缘企业则更加容易受到市场中选择绿色技术企业的比例影响。然而,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产生的双重外部性容易导致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利用经济政策调控,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负外部性。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以提升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为目的,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来激励更多企业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同时,亦可通过一系列规制手段激励企业不断完善绿色技术水平,以提升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政策激励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应设置合理阈值区间。  相似文献   

3.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人手,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工业生态化发展理念,简要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建立了工业生态的概念模型,阐明工业系统作为复杂经济系统类似于生物种群遵循进化论思想.然后,主要研究了基于L0一gistic曲线方程的工业生态化演化进程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最后,建立了工业生态化演化进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预测,使L0gistic方程用于分析工业生态化发展与演化成为了可能,这为工业生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企业组织个体和商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系统总结了组织生态理论的研究发展及其演化,并比较了国内外在该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在组织生态化的研究课题中应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由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组成的绿色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现实情形下系统的均衡策略演化过程,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相关因素对系统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绿色技术创新演化博弈系统所有可能的均衡策略中,只存在三个稳定的均衡策略,即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策略分别为(市场规制,不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绿色产品)。(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和消费者绿色产品消费的经济收益是影响博弈演化系统最终向不同稳定均衡策略演进的主要因素。(3)在第一种均衡状态下,产品的基础价值、绿色偏好收益、绿色消费意识和产品价格等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主要因素;在第二种均衡状态下,政策收益、规制成本及产品市场需求量是影响政府采取市场规制策略的主要因素;在第三种均衡状态下,绿色技术创新补贴系数、市场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是影响企业采取绿色技术创新策略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方向和边际的影响均存在较大差异。上述结论将为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理论提供参考,也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产品服务系统是指上游原料供应商进行服务延伸,由销售产品转变为向下游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的综合服务.通过对产品服务系统的模型分析表明,节约共享契约的渠道利润总是大于按量销售契约的渠道利润;针对具有不同节约潜力的产品,应考虑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明确了产品服务系统应选择的签约模式;同时,也明确了具有不同节约潜力的产品在政策引导上的差异,这对产品服务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产业创新升级阶段产品创新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应用Swarm多主体演化博弈的思想,构建一个不完全信息竞争市场下产品创新过程中多主体进行演化博弈的仿真模型.在模型中,常规产品、自主创新产品和模仿创新产品的需求是依据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产品质量及价格决定的.模型将相同境况的企业视为一个群体.并将企业的个体决策置身于群体决策中,企业则以一定的概率选择常规经营、自主创新或模仿创新.模型刻画了企业利用在博弈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不断修正行为规则的演化过程.演化博弈仿真结论可以为企业选择创新策略和政策选择恰当的激励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新能源车为研究对象,从产品性能、销售价格和后续消费支出3个维度衡量新旧技术经济范式的空间和边界,在异质性条件下构建了消费者选择和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利用Mat-lab7.0对汽车产业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考察了政府消费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效应.结果发现:传统能源车凭借产品性能和销售价格的优势占领市场,尽管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后续消费支出较低,但无法突破传统能源车企业的主导地位;消费性补贴能够激发新能源车的购买,从需求侧倒逼新能源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改善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新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生产性补贴虽然从供给侧帮助更多的新能源车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却没能改变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低下的困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没有真正起到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江鸿  吕铁 《管理世界》2019,35(5):106-125
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难度远高于大规模制成品,其成功与系统集成能力的发展和政府主体的影响紧密相关。高速列车是中国技术追赶最为成功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之一。本文采用演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安排—企业能力"分析范式,将政府与企业视为两类能力主体,通过对该产业技术追赶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政企能力表现出鲜明的共演化特征,且这种共演化是产业技术追赶的基础机制。具体而言,政府能力塑造了企业能力的变异方向、选择标准与复制概率,企业能力又影响了政府能力的选择标准和复制难度。政企能力经历了替代、互补、分化的共演化过程,在产业层次上相互迭加,形成了完备、先进的系统集成能力结构,进而实现了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10.
组织运作过程中的自适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系统中各组元功能的描述及其各自在整体系统中作用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自控系统中自适应的基本机理.企业组织是多个能动因子组成的复杂系统,其运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控制能力的决策、执行和反馈的过程.基于恰当的模拟,可以对企业组织运作过程中的自适应机理进行研究.最后以联想集团产品创新的实例,对企业组织自适应过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模拟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集约节约、环境治理改善等诸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为探究不同政策对该过程的影响,本文从经济、人口、教育、科技、环境治理等要素出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3类共11种仿真情景,模拟不同政策及组合政策作用下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结果表明:(1)延续当前发展模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领域的进步最为显著;(2)单一政策情景下科技政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动作用最大,生育政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优于基准情景,但弱于教育政策与环境治理政策的作用效果;(3)组合政策情景下,科技与环境治理政策组合对于生态保护领域的推动作用最大,教育与科技政策组合能够实现最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政策组合选择还应结合环境治理领域长短期目标的实现进行,前一组合能够较快实现目标,而后一组合能够实现更稳定的进步;(4)科技政策在单一政策情景与组合政策情景中均成为重要的政策因子,印证了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在购买体验式商品时面临着产品价值的不确定性,因而会产生参照依赖行为。本文研究了考虑消费者参照依赖行为的定价与订购问题,并分析了产品展示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给定产品满足率时,只有当消费者获得高价值的概率大于某个临界值时,参照依赖下的最优价格才会高于没有参照依赖下的最优价格,并且产品价值维度与产品价格维度的参照依赖对最优价格起着相反的作用。进一步给出了最优订购量满足的条件,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最优价格随着订购量的增大而增大。当企业采取产品展示策略之后,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是消费者数量减少,二是剩余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增大,此时最优价格随着展示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了更多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In management theory a gap seems to exist between consumer buying behaviour and the economic life cycles of products. This gap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using product value matrices (PVMs). Brought together in this paper are some well-known theories dealing with consumer behaviour, buying behaviour and product life cycles (PLCs), in a manner that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to all firms. Too often it is found that these theories are elegant in isolation, but provide little help in focusing a company's efforts. Consumer behaviour has been researched for many decades, as has product life cycles, but the link between consumer buying behaviour and economic life cycles of products is mystical, with most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CEOs) believing it occurs like magic. The paper initially develops frameworks describing the economic life cycles of products and consumer buying behaviour. The paper then links the frameworks with the product value matrix and illustrates how they can be used in focusing a firm's efforts.  相似文献   

14.
策略型的顾客对于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及不同时间的产品会有不同的估值和支付意愿,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当考虑顾客的策略性行为。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即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一个独立的再制造商以及一组策略型顾客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利用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了当由独立的再制造商负责回收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时顾客策略行为和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对闭环供应链的产品价格、利润、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顾客的策略程度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减少,再制造商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增加。当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降低,再制造商的利润先增加后降低,消费者剩余增加。  相似文献   

15.
考虑消费者效用与保鲜的生鲜农产品EOQ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随时间减小的特点,构造受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和零售价格影响的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分析了消费者在不同时刻够买生鲜农产品的效用和数量的变化,并基于此建立了消费者偏好影响需求的生鲜农产品EOQ模型;以提高消费者效用为目的,分析了两种不同保鲜情形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决策和最优保鲜投入。研究发现,零售商的最优保鲜投入并不能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满足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的要求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and price of a bundle so as to maximize the total expected profit. To motivate the problem, we use as a setting a high‐tech manufacturing company that operate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s not a leader in the industry, and is constantly reacting to bundles introduced by the leader. Bundles are sets of components that must meet technical constraints. The company's objective is to build a bundle and offer it in a market where it will compete with other bundles. Consumers purchase the bundle that maximizes their utility after examining all available bundles. The company selection of the bundle's components and its price is made in light of the bundles against which it will be competing and the uncertainty in the consumer choice process. The optimal decision could be found by solving a nonlinear mixed integer program, which is difficult to solve. Instead, we propose an efficient solution procedure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mposition of the bundle and the price at which it should be offere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extensions of the research to cases that consider multiple segments of customers and/or multiple bundles.  相似文献   

17.
The replacement of an existing product with a new one presents many challenges. In particular, uncertainties in a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often lead to extreme cases of demand and supply mismatches. This paper addresses inventory planning decisions for product upgrades when there is no replenishment opportuni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We allow product substitution: when a company runs out of the old product, a customer may be offered the new product as a substitute. We show that the optimal substitution decision is a time‐varying threshold policy and establish the optimal planning policy. Further, we determine the optimal delay in a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given the initial inventory of the old product.  相似文献   

18.
冲击型负荷下的生产存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考虑冲击需求、变化生产率的最优生产存储库存策略. 其特点是:把一个生产周 期分为多个生产阶段,各个生产阶段时间可以不同;在每个生产阶段中,允许生产率小于需求 率,允许提前生产;而且,最大生产率要小于最大需求率. 研究发现,为满足冲击需求,提前存储 较多而启动机器数量较少,或提前存储较少而启动机器数量较多,不一定能够取得最佳效益, 要根据存储费用和启动费用共同确定. 在有限生产率的条件下,得出一种寻求最优生产- 库存 策略,为此类库存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产品责任预防方法与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品责任是我国企业在加入WTO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我国在产品责任方面的立法水平较低,企业管理层尚未对产品责任问题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就造成产品责任的三种缺陷提出了产品责任预防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了将产品责任预防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融合,达到预防产品责任,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零售商为弥补生鲜农产品新鲜度降低造成的顾客流失,选择在单销售期内二次补货,将新鲜产品和初始订货的非新鲜产品同时销售。但二次补货的新鲜产品会对初始订货产品形成需求挤兑。将顾客划分为三种类型:只购买新鲜产品、只够买折扣产品和两种产品都愿意购买,引入需求挤兑因子的概念,讨论了不同顾客类型下需求挤兑效应对零售商订货决策和利润的影响,并与单次订货策略做比较。结论表明,随着顾客对产品品质和新鲜度要求不断提高,二次补货策略能有效降低订货总量,提升零售商利润水平;不但优化了经济效益,更具有减少产品损耗和节约社会资源、增加消费者福利水平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