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地山先生是金应熙先生的师尊,金应熙先生的治学路子正是出于许地山先生的学术传承,金先生治比较宗教学,始终洋溢着许先生深深的学术影响;金应熙先生继承许地山先生研究宗教史的学术传统,首先表现在他是沿着许地山先生“比较宗教学”和“教义本体”的研究路子前行的;金应熙先生心仪许地山先生对道教的开创性研究,其表述与许先生的见解一脉相承;金先生对中国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具有世界性视野,也有在学术继续完成老师未竟之业的志向。  相似文献   

2.
王惠岩先生(1928—2007年)是吉林大学政治学学科的开创者和行政学院发展的奠基人。在先生辞世五周年的日子里,回忆起师从先生度过的难忘岁月,从心中感激先生对自己的培养和扶持。特别是缅怀和追思先生创建吉林大学政治学科和发展行政学院所走过的奋斗之路,更敬仰先生目光高远、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为吉林大学政治学科的创建和行政学院的事业发展呕心沥血、拼搏奋斗的一生,也是为中国新时期政治学科的重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一生。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先生开创的事业和勇争一流的奋斗精神将会永存,并将激励着后人继续推进先生所开创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的史学研究中,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史学家,这其中就包括新会陈氏的祖孙三人:陈垣先生、陈乐素先生、陈智超先生。陈垣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国际级学者,陈乐素先生是中国宋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陈智超先生则在宋至清初历史、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陈嘉庚先生与孙中山先生以及汪精卫、蒋介石等国民党要员交往的梳理,考察了陈嘉庚先生因公忘私、一心为国的伟大情怀.虽然陈嘉庚先生与孙中山先生以及汪、蒋二人的交谊深浅不同,但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钱文忠  王海燕 《文史哲》2002,7(1):33-38
比较佛教语文学在陈寅恪先生和季羡林先生的学术史上的不同作用与地位,可以明显看出,陈寅恪先生的“史学三变”和季羡林先生的“佛教语文学三转”之不同,佛教语文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完全不同的演进轨迹从而显现。陈寅恪先生因“史学三变”而灿烂夺目,季羡林先生则因“体”一“用”一“体用圆融”的“佛教语文学三转”而彪炳辉煌。  相似文献   

6.
赵喜儒 《阴山学刊》2011,(3):100-102
屈连璧先生是一位儒雅的学者,堪称学术楷模;屈连璧先生身正学高,是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屈连璧先生亮节高风,堪为道德模范。  相似文献   

7.
<正>余光中先生的文章虽短,其实也是一篇精简有力的评论。文章由木斋先生说起,回顾了清末民初以来试图融合新旧体诗、有志拓展中华诗歌的才人们的努力,并希望木斋先生"以治史的卓见来创新史,而融古今于一炉"。可谓真知灼见,语重心长。余光中先生的硬笔书法,朗健开张,拙朴可喜,诗趣盎然。夏可君先生关于杨键先生《苦山水》水墨系列作品的评论,则是我近年来见到的最好的艺术评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年寄语     
新的一年到来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顾2005年,《社会科学论坛》进行了全新改版,重新调整了栏目和内容。针对学术界评论薄弱的现实,特别加强了学术评论的分量。 2005年我们得到了学术界许多朋友的帮助,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章培恒先生、莫砺锋先生、吕启祥先生、李伯重先生、陈乐民先生、汪熙先生、高增德先生、来新夏先生、陈平原先生、贺卫方先生等为本刊奉献了他们的大作。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特别是陈平原、贺卫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先后在北京、厦门、广州等地的高校任教。在京期间,鲁迅先生对教学尽职尽责,为学生仗义执言而险遭缧绁之灾。迫于经济环境、家庭环境的恶化,鲁迅先生离京南下。在厦门大学,鲁迅先生因与顾颉刚、林文庆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再次选择出走,另谋它就。在广州中山大学,鲁迅先生亲身经历了动荡时局与新一轮的人事冲突。最终,鲁迅先生放弃高校教师职业,辗转沪上,成为专职作家,完成了自我社会角色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此次世纪之交的学术盛会于99年8月15—18在成都召开。到会的中外代表共230人,其中国外代表43人。本次大会的主席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先生,大会的执行主席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会会长曹顺庆先生。到会的国外学术指导有:80多岁高龄的比较文学界的先驱的雷马克先生,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主席佛克玛先生,前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谢佛莱尔先生,日本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贺微先生。本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是,面对新世纪,比较文学应以人文关怀作为自己的深层背景。乐黛云先生在题为《二十一…  相似文献   

11.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上,登载了陶行知先生1920年3月21日写给“日昌先生”的一封信,这是陶先生致“日昌先生”的第二封信。同时还附了“日昌先生”先后致陶行知的三封信,信末署名均为“乡教弟柯”。柯即柯临久,亦即“日昌先生”,那么,他为什么自称为“乡教”呢?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以他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冲锋陷阵,呕心沥血,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我们文坛的瑰宝,我国人民为有鲁迅和他的著作而感到无比骄傲。正如韩愈所吟咏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先生的著作将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鲁迅先生杂感的脍炙人口,是早有定评的。今天,在纪念鲁迅先生的同时,仅就鲁迅先生和小学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王庆 《社会科学论坛》2013,(10):131-138
2013年5月26日,听到伍铁平先生去世的消息,我的心中猛然一沉,这太突然了!我曾到三里河南四巷的病疗中心去看过伍先生多次,虽然先生的病不大有治愈的可能,但也不至于走得如此猝然,让人毫无心理准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只好无奈地接受这一事实。现在谨就个人的理解,回忆一下我所认识的伍铁平先生,作为对先生的哀思。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古体诗以朴素凝重的语言,直面现实的写作风格,成为其文学遗产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五首古体诗的分析,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高清海先生逝世将近一年了。我们几个先生辞世时陪侍床边的学生,逐渐地从巨大的悲痛中恢复过来,开始继续思考和研究先生的哲学思想。哲学界已经深切地感受到先生辞世所带来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出现了一些研究先生思想的论文。2005年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把先生思想研究列为主题之一。有的博士生开始以先生的哲学思想研究作为论文的选题。先生在他的学生和人们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鲜明。我时常觉得,先生并没有走,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会给我打个电话,让我去做什么事情,或者约我出去散…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每次回南开,不管再忙,一个必做之事就是看望恩师杨生茂先生。今年1月份来南开参加学术会议,自然少不了到恩师家拜访。言谈之间,先生突然冒出了一句话:‘钺恐怕过不了今年。”先生晚年很幽默,常常以“自嘲”使聊天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先生当时气色很好,谈话一两个小时并无倦意。我以为先生是在开玩笑,并未在意,并约好5月份博士生答辩时再来拜访先生。4月下旬在厦门参加中国美国史年会期间,  相似文献   

17.
读研究生前,曾看过任继愈先生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看过他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1978年到北京读研究生,按导师黄心川先生的安排,修习了任先生的佛教概论与古代汉语。1984年起跟随任先生读博士。其后,在先生指导下从事佛教文献学研究、整理敦煌遗书,并作为先生的助手参加《中华大藏经》的工作,亦曾在先生直接领导下在北图善本部工作多年。几十年相随,  相似文献   

18.
杜国庠先生担任广东学术界主要领导期间,尽可能保证陈寅恪先生的良好工作条件。他对陈寅恪先生的真诚尊重,源于他崇高的人品,深厚的人文精神,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良知。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会议室的墙上虽然张挂有李谋盛(1913~2004)先生的照片,但年轻的老师和研究生们恐怕大部分不知道先生何许人也。其实,先生离去的2004年“十一”长假,距今不过两年而已。事实上,先生退休已久,又住在校外,早在1990年代,外界就鲜有与闻。高校中众多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刘希先生是原徽州地委老宣传部长,程怀銮先生是《徽州报社》的资深编辑,多年后,程怀銮先生同质朴、深情的笔触回忆他与刘希老交往的往事,读来让人感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