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提升和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是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包含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之一,对于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具有重要的学科优势。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探索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芳  黎海燕 《南方论刊》2013,(7):104-105,8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担负着从历史教育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了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其话语主导功能,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实现四个方面的结合,即理论与史实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性与情感相结合、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展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行之有效,教学管理部门和实施教学的部门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完善实践教学的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4.
地方历史文化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生动素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地方历史,才能真正让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乡土史料进行教学,必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凸显学生中心,参与--体验式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相配合,建立多渠道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让大学生感知历史、体味历史、触摸历史,从而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纲要”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评价历史,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建军  周玉 《理论界》2013,(5):59-6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使大学生从历史根源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但是告别革命论却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起着釜底抽薪的消解作用。《纲要》教学必须对之予以正面回应,深刻揭示其实质、危害。以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应坚持以人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解放思想的原则,努力探索各种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纲要"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中,将集体智慧与个人专长相结合,既可以使教学内容充实而丰富,又适当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为其进行教学科研结合创造了条件。实行一般讲授和重点讲授相结合,对重点内容深度挖掘,相关热点及时跟进,既能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同时也能引领学生的思考。将专题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全球史观作为构建世界近现代史体系全新史观,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全球史观的兴起与发展,它突破"欧洲中心论"的窠臼,克服传统史学观念和的研究方法上的弊端,反映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为中国世界近现代史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把握普遍性,尊重特殊性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应该探索一套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话语体系。构建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体系,对于把医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准确分析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困境,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语境三重维度建构教学话语体系,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进而提升医学生对“四个选择”的认同度,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口述历史与历史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重新审视口述历史价值 ,指出在史学整体化和大众化发展趋势的浪潮中 ,口述史学的主体性特点并未损伤其价值 ,而是在新的理论和视角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客体的重新诠释和解读 ,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实现了对历史的重建 ,从而肯定了口述史学在深入探索历史真实面貌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历经百年,著作林林总总不下千种,总体看来,模式不一,侧重不同。文学史的发展是由传统到现代演变的,传统文学观与西方理论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异,二者之间的碰撞、整合在所难免。正确把握文学史学的历史感,寻找和构建一个供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交流对话的平台很有必要。撰写文学史,要贯彻历史的发展的观念,厘清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口述史学的引入,推动了当代中国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丰富了国史研究的史料来源,突出了其学术性特征,带动了其他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并使当代中国史研究更趋于社会化、民主化。但是,口述史学方法存在的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其在当代中国史中的运用与发展。因此,研究者应积极采用口述史学研究方法,同时又要认真研究,努力避免口述史学自身所存在的弊端,促进口述史学方法在当代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卫生史与环境史不仅在研究旨趣上相当一致,而且在研究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交集,卫生史关注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同样也是环境史的研究课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卫生史可以囊括在环境史之中,而是说就环境史研究来说,从卫生史的角度切入来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这除了内容和旨趣上接近等缘由外,还因为从卫生史的视角出发,对促进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并更进一步融入国际主流学术颇有助益,而且从卫生史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而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环境的历史到环境史——关于环境史研究的一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雪芹 《学术研究》2006,42(9):12-22
什么是环境史?如何研究环境史?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有自己的认识。有关环境的研究大体有三类,即:作为自然史研究领域的环境的历史;作为“社会的历史”之研究范围的环境的历史;作为人与自然之关系研究领域的环境史。环境史与环境的历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者尤其值得重视。环境史研究与第一类研究和第二类研究的关键区别分别在于它对人和自然的看法,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历程时,会以一种具有特色的人与自然互动的视角来重新解释历史和人事,由此可以领悟环境史研究的“不能”与“能”,并把握它的内在限度和认识特征。环境史研究的兴起是时代与社会现实的产物与要求,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明确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汉全 《江海学刊》2004,(2):145-152
对历史学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是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李大钊对历史、历史学、历史哲学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做了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研究李大钊对有关历史学概念的诠释 ,能够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史学理论体系 ,提供认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勃兰兑斯曾经说过:“文学史,就其本质意义上来说,是心灵史,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历史。”(《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序》)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文学作品来认识、挖掘作家的心灵历程,并进一步剖析作家所处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与美学思潮,从而像心灵史一样地去构建文学史,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的。最近一批青年学者撰写的《中国文人心态史》丛书,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意图。而由池万兴、刘怀荣二位博士合著的《梦逝难寻———唐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则是这套丛书中颇富特色的一本。一、角度新颖,方法得…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是思辨的历史哲学大师.他构筑了一个哲学的世界史体系.这是一个"精神"的世界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以"人是否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在什么程度上人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为主线,探讨了世界史的发展历程.他的历史哲学的意义不在于所构筑的世界体系本身,而在于他强调人的认识主体的作用,强调人的认识能力是可以随着变化了的形势而不断提升的.他的这一思想对以后的历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中的模式化、内在焦虑的问题亟待解决。现实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是片面的写作。文学修史要借鉴历史的研究思路加以观照。“全球史观”的思维特点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整体上看,金观涛、刘青峰两位教授所著的<观念史研究>一书体现的作为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观念史方法论与剑桥学派的英美观念史研究方法和海德堡学派的德国概念史研究方法均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更类似于后者.这种方法论倾向预示着汉语概念史的可能性路径.而只有真正理解国外概念史研究方法并具备自身方法论的自觉,才能铸就汉语概念史的范式.所以,汉语概念史研究才刚刚开始,是一项未竞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