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谈学报编辑学者化问题》(杨焕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1994.6《从接受理论探讨学报编辑业务优化与编辑学者化》(贡献),《南京师大学报》(社)1994.4《学报编辑学者化刍议》(宋绪连),《辽宁大学学报》(社)1994.3  相似文献   

2.
杨牧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编辑学家。其对我国编辑出版学研究的贡献,一是从编辑《文史知识》的实践经验出发,以编辑艺术为中心,探讨期刊编辑学理论,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期刊编辑学理论体系;二是以编辑素养为重心,深入探讨编辑主体的修养、意识等,对编辑主体建设研究成绩卓著;三是热衷于中国出版史研究,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提出了古籍编辑出版的十大任务;四是关注现实,注重编辑出版实践中的热点、大事,在出版改革实践及研究中身先士卒,多有建树。其研究的最突出特色是以实践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学术与现实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向新阳先生的《编辑学概论》一书于1995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一反此前编辑学研究重“术”轻“学”的流弊,而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为编辑学建构了一套理论体系,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编辑是否有学的问题。因此,就向著所特有的理论价值而言,堪称编辑学研究的一部扛鼎之作。向著的突出贡献,是在引进“编辑劳动”的概念。作者的眼光,不再囿于具体的操作之术,而是以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作为参照系,找到了创作劳动与编辑劳动的相似点。这一点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从方法论的层次,为编辑学研究找到了一个特定的高屋建瓴的观照点。由这一点出发,作者确定了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围:“编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编辑劳动。”然后,再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建构学科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4.
戴文葆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研究与编辑合而为一是他编辑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他开创了编辑史研究,揭示、唤醒了中国编辑的主体意识;他撰著的《历代编辑评传》是第一部以人物为主线的中国古代编辑史,使编辑史成为学界认知中编辑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编辑史的探讨,丰富了编辑学的研究,对新兴的编辑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绩是不应低估和磨灭的。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观察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笔者曾针对W·斯台格弥勒的所谓“范式变更使世界本身也变了”(见《科学哲学中的革命—围绕库恩科学观的争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0年第1期)的观点,提出“要区别观察客体自身与观察主体所认识的观察客体的界限”。并认为:“观察客体自身并不会因理论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改变的只是观察主体所认识的观察客体。即由于理论结构的改变,使观察主体对客体的观察的角度、范围以及所作的观察结论发生了变化。”(见《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胡俊卿同志在《也谈观察中主体和  相似文献   

6.
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矛盾运动,形成了编辑活动的总规律,是贯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总纲。研究编辑学,就必须过滤出其关键范畴,并以此为切点,在合乎逻辑的思维延展与理论选择中形成稳定而开放的学科特性。而编辑主体、编辑客体无疑是编辑学理论体系中的关键范畴,是铺展编辑学范畴之网、构建其理论大厦的重要链条,是编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从科技(学术)编辑的工作流程来看,不存在“编辑学者化”问题。科技(学术)编辑应当首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编辑,可以成为研究编辑学的学者,可以成为自己所编辑的某一专业学科领域的学者,但不必一定要成为自己所编辑专业学科领域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就编辑学的发展和早日创立问题,尹玉吉等同志在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新闻出版导刊》93年第1期上谈了他们的观点: 首先,在创立编辑学之前,首先充分收集、整理和研究古今中外的编辑历史,研究其中的著名编辑家的思想和实践。他们都是卓有成就的编辑家。虽然,他们没有专门写过“编辑学”著作,但是,从他们的编辑实践里,从他们的著作思想里,不难发现有丰富的编辑学方面的理论和思想。但是,他们的编辑理论,编辑学思想在存在形式上是零散  相似文献   

9.
王华良是我国投入编辑学研究比较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学者型编辑。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工作等领域,其特色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研究编辑概念、编辑起源、编辑学基本规律等核心理论问题,融哲理性、思想性于一体;研究编辑意识、编辑劳动、编辑选题与审稿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理性与创新性结合紧密。他对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本质的探讨以及与之相关的编辑中心论、编辑中介论,在编辑学理论建构和编辑学学科发展中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编辑学"这一学科术语为讨论对象,对"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包括其《编辑学报》)所采用的英文对应语editology(编辑学)和"中国编辑学会"所认可的英文对应语redactology(编辑学)追本溯源地予以考证和比较。除了通过引入"编辑研究"这一国际视角,对"编辑学"的英文对应语的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还特别指出,在西方学界,不仅编辑理论(editorial theory)一直被视为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编辑活动也一直被当成对作者最终意图的一种提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学术质量与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术编辑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该努力培养学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培养一定的学术涵养 ,有助于促进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编辑理论与编辑工作既有统一性亦有分离性 ,而且学术研究亦不排斥多学科研究的可能 ,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应首先培养某一学科专业的学术涵养并兼及编辑学涵养 ,这与做编辑“杂家”并不相同。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需要编辑之于学术研究付诸更大的努力 ,同时在青年编辑的进修、科研等方面应力求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的编辑理路呈现出很丰富的历史色彩,在中国期刊史上成为经典性刊物文本,也成为学术界研究日新的领域之一。从编辑学角度审视《新青年》的成长发展和演变,无疑会从内在机理上理解它作为公共传播媒介的成功路径,能够彰显出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性启示。《新青年》所反映出的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独白性”和“复调性”完美统一,从编辑主体“主撰陈独秀”的独白办刊走向同人“轮流编辑”时代的复调共振,这其中的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论路径和历史演变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青年》精准地把握了杂志编辑的时代脉搏,因此而彰显,而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者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编辑工作与学者工作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提出了不同于时下大多数人的见解,认为“编辑学者化”不是要编辑成为他所负责的专业的学者、专家,而是要使编辑成为在编辑学这一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而且可以使编辑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协同学原理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系统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子系统,也不断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编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基本范畴在与其他信息交流中不断得到泛化和发展,日臻于完善。编辑的概念存在已久。编辑一词始于南唐粱代,据《南唐史·文艺传》载:“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荚盈满。”而中国的编辑工作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殷商时代,“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本文将协同学的理论引入编辑学领域,借鉴协同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对编辑学研究有所拓展。一、编辑系统具有协同学特征(一)协同学的基本观点协同学…  相似文献   

15.
王建平 《南都学坛》2005,25(2):124-124
近20多年来,编辑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编辑学的研究也从一般问题的探讨提升到编辑特殊规律的研究上来。最近出版的姬建敏的《编辑心理论》,就是一本理性探索媒介构造人——编辑心理的学术专著。该书以编辑心理作为研究对象,专门“描述编辑心理现象,展现编辑心理状态,揭示编辑心理规律,调适编辑心理问题,预测编辑心理趋势,提高编辑心理素质”(封面语),在编辑学乃至编辑心理学研究领域里都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邵益文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是我国最早投入编辑学研究的几个人之一。他提倡"一切为了读者"的编辑观,认为编辑以读者为中心就要为读者打算,要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他倡导编辑活动的"二优律",坚持以优选、优化为手段分析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他注重编辑主体的研究,强调编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重视编辑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以普通编辑学命名的专著,推动了普通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他注重编辑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助推了编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他还在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出版教育研究、编辑学的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功绩卓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已有了可观的进展。研究的内容也相当广泛。理论研究是建立编辑学理论体系所不可缺少的。随着编辑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编辑在工作中才可能更自觉地运用某些规律,使编辑工作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作用也才能更好地显现。当然,这决不意味着理论研究可以脱离我国编辑工作的现实和广大编辑的实践。“实践出真知”,“理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编辑学理论中,学报编辑主体论常从编辑主体的思想立场和文化素养、知识功底和学术素养、职业品格修养等方面论及,这些编辑主体论思想,其实在刘勰《文心雕龙》通篇都有印记,可以说是现代编辑主体观的萌芽.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继承刘勰编辑理念的科学性,启迪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实践,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正在由潜科学向显科学过渡,作为编辑学的分支,学报编辑学(或称学术编辑学)也将为其自身的存在而发展,因此,需要从多视角、多层次的对高校学报的编辑实践进行研究,逐渐完善其理论体系。一、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编辑实践的意义所谓系统,钱学森曾指出:“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载《文汇报》1978年9月27日)系统工程主要以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刘雪立和何明星所持的关于“编辑学者化”内涵的观点提出商榷。编辑工作与作为学者的研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编辑匠的上一境界应该是编辑家而不是编辑学家。编辑学研究与专业科学研究并不矛盾。“编辑是一门科学”、“编辑学的研究起步不久 ,需要大力提倡”并不能成为要求编辑都成为编辑学家的理由。将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界定为编辑学者是偏颇的。编辑学者化的内涵应为专业学者和编辑学者的有机结合 ;如果选择其一的话 ,就首选专业学者 ,其次选编辑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