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鸣  李丽 《学术探索》2012,(7):117-119
在市场主导的商业社会中,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尤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判断和取舍。然而,不同的文化、伦理观所引发的争议和冲突恰巧证明了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并未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意识。本文在肯定女性主体意识的进步意义前提下,透过广告中女性形象的伦理解读,进一步探寻现代女性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广告批评者认为,传统消费文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广告对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的出现起到了催生和促进作用;广告是一种消费文化,它瓦解了社会价值的正常结构和秩序;现代广告把商品消费变成了符号消费,消费者日益通过广告所倡导的消费来进行身份认同.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广告批评偏重于广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当代中国特殊的商业文化语境,也忽视了广告文化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3.
传媒的"她世纪"极大地激发了女性的消费需求.在传媒的影响下.新的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的现代女性形象在不断地被建构,而与此同时,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仍在不断地被强化.在传媒的"她世纪",女性作为媒介消费的主要受众群,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和作用,陷入了被消费和消费自我的双重诱导之中.传媒正塑造着我们的时代标准,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媒介消费观和媒介消费意识的重要责任,因此,其正确的性别意识和消费引导作用,对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研究历史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报纸广告一直以来受到历史研究者的重视。笔者通过整理《申报》和《商务日报》所刊登的广告,一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沪渝两地都市女性形象的变迁。我们发现当时的城市女性外在形象逐渐时尚性感,由于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可从事职业领域明显增多,从而使得女性的社会角色日益丰富,女性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开始力图改变在两性关系中的完全从属地位,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也得到一定程度认同。但不管广告中女性的外在形象如何时尚性感,中国女性温柔、善良、勤劳、任劳任怨、服从丈夫等传统形象一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沿海的一些大都市,由于受西方文化、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吸纳世界新潮方面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特别是随着商业的繁荣.消费文化在市民阶层中悄然兴起.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新女性、摩登女郎登上了城市消费文化的舞台,她们以特有的女性身体形象,既诠释了新式女性思想解放、身体解放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与传统女性不一样的角色,又说明在消费文化盛行的时期,女性的身体形象也被打上了商品的符号.女性的身体形象在社会各个层面充分暴露,既显示了新式女性独立的人格得到社会承认,又说明女性的身体形象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仍摆脱不了被欣赏、被阅读的歧视地位.  相似文献   

6.
广告在消费社会的形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积极作用于消费者心智,影响和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社会阶层观,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商品流转速度,营造了经济繁荣的社会表象,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极大浪费。从广告心理学、广告文化学和广告社会学的视角剖析了广告传播对消费社会的影响机理,按照广告传播——文化教育——消费欲望——社会发展的逻辑论证了广告与消费社会的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7.
蒋建梅 《学术界》2015,(1):170-175,325
消费社会阶段,身体成为个人的社会资本和身份建构的基础。女性身体是孕育生命的载体、男性阿尼玛原型和性欲望对象,由于女性的消费主体性、不均衡的社会性别权力,男性权力与社会消费资本、技术合谋,建构女性身体神话。女性身体神话体现为技术层面上的数据化、碎片化、图像化以及理想化,消费资本介入女性身体形象的生产,借助各种媒介和技术生产女性身体神话,规训女性身体,以达成自身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8.
茅盾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大致经历了从“旧女性——新女性——时代女性——都市女性”的艺术探索过程,最终在塑造都市女性时达到了女性书写的理想境界。其形象内质趋于丰厚,叙述方式臻于老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都市女性书写特质,为中国现当代都市文学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9):211-216
现代化的代价之一是理性的扩张带来了情感的衰落,最具价值的情感成为消费的对象,情感消费成一种日常生活和消费的常态模式。城市女性通过情感消费彰显价值、追求自我发展,成为情感消费最耀眼群体。情感消费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活动,更是深深嵌入社会环境中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情感消费极大体现和促进了城市女性的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但也引发了对情感淡化、情感虚拟化、真挚情感培育、新展理念下女性消费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人的身体是人的物质和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福柯在论述权力系谱学时指出,任何权力的运作都离不开对身体的控制和宰割,在消费社会物质充裕的条件下,身体仍然没能逃脱被控制的状况,文章首先阐述了在福柯的权力控制理论中身体的状况,然后在权力控制的视域中结合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以及消费文化等相关理论,从消费社会中权力和大众传媒相结合制造身体形象和虚假审美需求刺激身体消费、女性身体消费的异化等几个方面批判性地分析了身体消费被控制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消费身体的现代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性的身体被国家意识形态与现代商业资本、消费文化共同建构为消费身体.这两种社会权力作用于女性身体的过程,反映了现代性之于女性的双重意义:正是现代性带来的新的社会变革,造成了传统价值秩序的崩毁,解放了曾作为传统价值符码的女性身体;也正是现代性在终极价值理念和形上价值追求上的匮乏,引发了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使得消费文化乘虚而入,女性身体首当其冲地成为消费文化的奴仆.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及其社会性别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从来都不在文化之外,特别是女性身体,它是承载社会、文化信息的工具.消费文化作为规训身体的话语,使得女性身体的呈现更加"多样"和"复杂",其形式包括作为消费的身体和身体消费.消费文化一方面回应着传统的社会性别体制对女性身体的呈现要求,一方面又遵循资本的逻辑,将女性身体的审美价值和交换价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仍然也只是在缝隙中滋生.  相似文献   

13.
广告传播:符号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泓 《东南学术》2002,(3):39-43
广告的各种知识、意义和符号结构与整个社会和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广告通过符号资本/文化资本的方式 ,来建构社会消费的观点和信仰 ,进而通过控制意义、操纵意识形式 ,使得社会的控制得以保持和完成。在一定意义上 ,作为消费文化媒介的广告在传达其符号象征时就和语言一样成为了一种含义秩序。正是由于广告本身包含着商品以外的建构含义秩序的功能 ,使得广告传播过程蕴含有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控制力量。本文从消费文化出发 ,探讨广告与符号秩序建构的关系 ,进而对现代广告传播进行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闫禹  徐晓风 《北方论丛》2016,(2):151-154
与消费社会同生共长的消费文化,对人们的消费理念、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带有明显消费主义特征的消费文化,使消费者往往把消费品彰显自身价值的符号,对消费品、消费品的追逐体现为对符号的追逐。由此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不但异化了消费本身,而且昭示出消费文化的人文缺憾。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消费文化,必须为消费文化注入人文精神,通过人文关怀提升消费文化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丹 《学术探索》2011,(4):99-102
191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刊的《妇女杂志》,坚持致力女性自身发展的办刊宗旨,以丰富的内容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社会风采,成为中国历史上发行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女性杂志之一。它所塑造的中国近代都市新女性形象,使我们看到近代都市女性的身体意向、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建构与变化。研究《妇女杂志》既是对妇女发展历史的回应,又是对妇女发展未来的一种关切。  相似文献   

16.
广告中被消费的性别形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素梅 《学术论坛》2004,(3):145-148
女性主义对广告等大众媒介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媒介中女性形象被歧视、被贬抑以及角色定型等方面,由此分析性别模式中存在第一性与第二性不平等现象;但是多数论题中隐含着性别的二元对立倾向,即女性处于第二性是由男性掌控的话语权所致。就文化批评而言,这种分析是切中要害的;但就传播本质而言,广告是一种说服性和营利性的传播,它的文化意味更多地决定于其商业运行规律,在此背景下,广告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便由文化批评所应有的合目的性变成了商业运行的手段和方式。对广告的文化批评如果只是在文化的层面进行,把女性在广告中被贬抑和定型化现象归罪于男性,忽视男性在广告中同样被消费的状况,则很可能强化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不仅对性别平等无益,而且误中了商业运行重塑现实、重塑文化的圈套。  相似文献   

17.
以“海滨故人”为标征的形象群体是庐隐在“社会问题型”小说中塑造的第一批觉醒了的中国现代知识女性形象,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这个女性形象群体精神世界的共同特征。“海滨故人”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一方面体现在追求自主的爱情,一方面体现在追求事业上的价值实现。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原因,她们在上述两方面的追求均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是英国传统文化与维多利亚后期消费时尚融合的产物.在他们身上,既保留了英国传统绅士的某些特点,又体现出消费享乐的社会伦理,其消费享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同勤勉的中产阶级划清界限,对传统的清教道德形成有力冲击.作为消费时尚的体验者、传播者,花花公子颇具个性的装扮既具引领消费时尚的意义,又蕴含着对当时的社会语境对人的压抑进行无声反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台湾社会形态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台湾广告的内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由过去以资讯告知、文字表现为主转变为具有浓厚象征意义与认同形式的广告为主.台湾消费时代早已到来,财富的积累、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以及职业结构更趋专业化等因素都使得台湾"中产阶层"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身份认同产生强烈需求.台湾广告发展到现在,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有着浓厚的台湾特色,并运用各种认同凸显这种特色,影响台湾民众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20.
赵凤玲 《江汉论坛》2008,(5):120-124
传统社会的中国女性,由于受到传统伦理的束缚和制约,其社会生活相对寂寞,读书识字只是少数女性才有的机会,大多数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身居闺阁,较少参与社会活动.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思潮和习俗的影响,女性才有机会走出闺阁深宅,接受新思想、新思潮的洗礼,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都市开始萌发,放足、进入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只是一部分女性的生活内容.大多数都市女性由于受到西俗的影响,开始和国际接轨,"摩登"生活被很多年轻女性所接受、所效仿,中国传统都市女性的生活样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交际舞的东传以及在都市女性中的流行并引发关于礼教的争论,所有这一切都得利于近代门户开放和西方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