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电视台一个“鉴宝”节目现场,一位老先生拿出一幅年代久远但却保存完好的画。他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他的父亲告诉他,这幅画出自名家之手,价值连城。多少年来,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敢有半点疏忽和大意。这次,他想知道个究竟,因此想让专家给鉴定一下,看看这幅画到底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2.
尹承志,一个令江西书画界甚为尊敬的名字。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上至今还保留着他书写的碑文;方志敏烈士纪念碑上还留有他的书作;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这座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多次有他的书法作品悬挂展出。作为一位当代书法名家,尹老擅长草、隶、篆诸体。他的草书深得于右任草书之精  相似文献   

3.
虚掩的门     
葛春富 《现代交际》2008,(10):43-43
他痴迷绘画,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画界泰斗,于是他拿着自己的画登门拜师学艺。而老先生却轻易不收弟子,除非他的画能让老先生动心。第一次老先生说他的画像涂鸦,毫无章法;第二次老先生说他的画呆若木鸡,还不如涂鸦有灵气;第三次老先生说他的画像一潭死水,还不如木鸡有韵味。  相似文献   

4.
虚掩的门     
他痴迷绘画,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画界泰斗,于是他拿着自己的画登门拜师学艺。而老先生却轻易不收弟子,除非他的画能让老先生动心。第一次老先生说他的画像涂鸦,毫无章法;第二次老先生说他的画呆若木鸡,还不如涂鸦有灵气;第三次老先生说他的画像一潭死水,还不如木鸡有韵味。  相似文献   

5.
《公关世界》2008,(11):72-73
赵恒,别名赵恒男,1967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书法师承祖传,父亲赵庆善老先生对其启蒙,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先后拜当代书法名家杜锡瑞先生、当代狂草艺术大家范润华先生为师。作品曾入选“全国青少年金石书画家作品展览”,并被日方收藏。作品曾荣获北京军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法展”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炎黄世界》2011,(6):28-29
吴南生同志是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他在从政之暇,爱好书法创作,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上追王羲之、王献之,并融合祝枝山、董其昌、傅山、王铎等名家精髓,参合己意,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杜甫所谓“书贵瘦硬方通神”,用来解读吴南生的书法艺术,是较为贴切的。本刊这次选登了吴南山同志近年的几幅书法作品,特别是年近九十时期的力作,可以直观地了解他虽然年岁大了,但写起字来仍然“力透纸背”,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与涵养。  相似文献   

7.
论书法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看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不怎么好,还不如我写的",这是因为他们不懂"书法语言".不懂书法语言,当然不知道书法在讲述什么,也就理解不了书法作品的内涵.所以,学会书法语言是学好书法的根本.书法艺术是线条和造型艺术,书法语言是通过线条和造型的变化来表达的,线条的轻重、疾涩、浓淡、节奏、速度、虚实、章法的变化都是书法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书法之页     
阿卜杜·哈基姆·易卜拉欣是一位勇于追求、大胆创新的阿拉伯书法家.他博采众家之长,熔库法、巴士拉两大书法流派于一炉,集书法、绘画、图案造型于一体,构思巧妙,表现手法新颖别致.他的书法作品具  相似文献   

9.
书法家李发胜,字涛声,号太山道人,斋名“苦心斋”。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远东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名誉主席,山东炎黄书画院副院长。曾在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李发胜的书法作品用墨浓淡相宜,体式旷达严谨,笔法纵横飞动,内容丰富厚重,立意新颖脱俗,一种阳刚大气扑面而来。没有激情便没有风格,没有风格便没有生气;这是书法艺术真谛。李发胜生于历史苦城泰安,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13岁便正式拜师求艺,他先后叩拜于山东书法名家金芬先生和魏启后先生,后进京拜书法大师王遐举先生为师。他师古好今,博采众家,锲而…  相似文献   

10.
缘来 《公关世界》2015,(2):94-95
收藏书法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路,收藏和投资都是有层次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目前达到的学识、判断真伪的眼力、承受风险的能力,来决定收藏的层次。和所有艺术门类一样,书法收藏或者欣赏都有共同的规律,就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大的鉴赏家,几乎都是从收藏近现代书法起步。因为古代离得远,收藏者和古人对话,需要很扎实的基础和知识。比如收藏王铎的书法,需要了  相似文献   

11.
无言的诗,无行的毵;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是对书法的美誉。但能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字可修心养性,陶冶情操,对调解浮躁的心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用陈旦生的话来说,书法创作是难事、雅事、亦是乐事。  相似文献   

12.
刘艺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组织、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于一身的中国书坛风云人物。他的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并擅行、楷、隶诸体。法度严谨、风格清健秀逸,洒脱自然。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历届全国书法展览,又曾参加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东京“中日代表书法家展”、台湾“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展”、温哥华“当代中国画名家展”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  相似文献   

13.
默翰 《公关世界》2010,(6):59-59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志平,是位颇有实力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鉴赏》并被该委员会授予“当代书法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草书《白居易诗》被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授予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多幅作品被收录入《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他曾出版过个人专集。  相似文献   

14.
九十九岁的王会尧老先生,是一位传奇式的归侨教师,凡是认识他的人部为他的经历啧啧称奇。我和老先生相识已久,好儿次想写他,部因为事务太忙未能如愿,近日我与《汕尾日报》记者梁水良专程前往海丰县彭湃中学教师村拜访了他。这位寿星园丁精神依然矍铄,身板也还硬朗,不让人扶,独自带我们上楼。  相似文献   

15.
冯仲英,号山野居人,河北辛集人,大学文化,河北省省直工作。他自幼爱好书法、绘画和诗词。他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人,同时又是一位悟性较高的人,从事书画既不是专业美术院校毕业,又不是名家得意门生,完全靠自学美术史,自学历代大家和近代、当代名家,到大山去寻求灵感。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有这样一位老人:74岁时,他在英文不通的情况下,独自游历欧洲各国;98岁获得硕士学位;100岁时,书法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如今,这位名叫赵慕鹤的老人已经102岁了,已然成为“活到老,学到老”的最佳例证,他的这些经历也被形象地称为“逆生长”。  相似文献   

17.
讨分数的人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相似文献   

18.
双眼井     
张洋 《中外书摘》2010,(9):60-61
井是水之源。 为此,我常常想起幼年时的那口井。 那时我在一个乡间小学念高小,校长是位身穿长袍布鞋布袜的老先生,都叫他惠校长。惠校长在这所亲仁小学教书多年了,就连学生的家长也是他教过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们平常人眼里,科学界的人们在1949年后好长时间都不大吃香。因此,当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当年有的科学家工资比毛主席还高,我着实有些不能相信。然而老先生说这是事实。他还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叶企孙先生。老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工作,担任秘书,而秘书们的总管是谁呢?这个人的名字也会有很多人熟悉,那就是邓稼先。  相似文献   

20.
艺术品收藏与旧时最大的不同是他开始平民化,你可以在书画市场淘到一些你喜欢的,或许不是名家的好作品,他的意义不再是之前的金钱保底,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是一种精神的富足,或者说是人们追求美的投资。艺术品收藏还可以激发人们对艺术史的学习,所以它带给人们绝不仅仅是观赏价值,他的附加值,远远超过艺术品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