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了把生活方式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我认为,应该及时地把生活方式由课题研究转向学科建设,建立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学。 谈到生活方式,一般说来我们往往会把它看作一个研究课题。目前,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苏联东欧国家,生活方式至今也仍然处于课题的地位,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把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可供比较研究的最低水平的指标体系近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研究专门机构的建立,国际间的青少年比较研究也在深入发展。实践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作出研究的结论在方法论上是否正确?或者说在这些研究中是否具备了最低水平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作为经过实践考验的普遍真理,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更是发挥了实际的指导作用。中共党史作为一个历史性极强、人文涉及极广的研究学科,更为需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特点,以期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得到研究启发,扩展研究视角,践行学科研究准则。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处在社会的大变革时代。社会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整体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动态体系,它的发展必然关涉到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空间两个向度的  相似文献   

5.
评价农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十年以来,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但是,如何评价农民的生活水平,目前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科学方法。我们认为,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分析不应只凭经验的估计和统计数字的直观结论,而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衡量指标体系,这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山东陵县县情调查为背景,对建立这一指标体系作一探索。 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比较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应该包括这样五个指标;1.口粮水平;2.收入水平;3.消费水平;4.消费结构;5.食品结构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把握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想观,它建立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上,建立在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的科学把握上。  相似文献   

7.
张峁 《科学发展》2009,(7):56-63
居民生活水平评价是需要建立在系统性的定量分析框架基础之上的,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首先提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概念,然后对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指标体系指数的构成因素及其权重进行了分析,接着构建了全省农村居民生活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指数进行了估计和分析比较,最后根据估计结果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中,马克思占有卓绝的地位。在马克思的许多伟大思想中,人学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文章通过探究马克思人学的动因、马克思人学形成过程及其发展,总结出马克思人学的主题、核心、方法论、功能、思维方式及根本价值目标。从马克思人学的角度提出了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方式方法,为社会主义深层次的解放人、开发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为批判杜林的庸俗社会主义观点而著,杜林用先验主义方法论将平等看作绝对的概念,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反驳了杜林的平等思想,并从平等的特点、实质内容及实现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平等的真正内涵。《反杜林论》第一次系统性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平等概念进行了论述,其平等理论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有人不恰当地把生活方式的涵义界定为消费方式的变更上。有的报刊提出,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应当逐步走向“吃的营养化,穿的高档化,用的电器化”。这种提法无论在广义上还是在狭义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有从根本上回答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社会科学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阐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方法论,进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根源。进一步论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区域广阔,人口众多,占全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基层工作十分艰巨、繁重,肩负着巩固国家政权的前沿阵地的重任。在新旧体制交替的改革浪潮中,在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的今天,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如何正确地认识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哪些对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状况与问题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是具有中…  相似文献   

13.
《城市》1992,(3)
一用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考察城市宏观经济效益,需要建立一系列新的指标体系。比如,反映城市投入产出效果的指标体系,反映结构关系及其变动效益的指标体系,反映经济总量及其增长效益的指标体系,反映城市功能效益的指标体系等等。但是,建立这些体系,一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有一个过程;另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贫困地区农村如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贫困地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基础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是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投入不足,底子薄的基础上起步的.是适应80年代初期农村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面临解决大量社会保障问题的迫切需要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各地以加强乡、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为重点,以发展保障实体为依托,以增强集体保障功能、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进行了建立以“四个一”即一个敬老院、一个社会福利企业、一个救灾扶贫周转金管委会和一个农民互助储金会为基本骨架的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制度雏型的探索.据1996年统计资料,西部除西藏、青海无  相似文献   

15.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 2 0 0 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那么 ,总体上的小康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 ?要回答这个问题 ,建立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必需的。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出发 ,探讨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了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指出小康社会由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组成 ,给出了其划分标准 ,并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任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陆旻瑶 《公关世界》2022,(4):138-139
本文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出发,分析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引导方式、融入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渗透、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同途径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道德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塑造人的理想、强化人的内心信念、规范人的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浅析了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运动员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雷鸣 《城市》2005,(5):25-27
城市现代化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天津要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加快现代化进程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应是天津在新世纪初的主要任务。本文针对天津城市发展特点建立了现代化指标体系,对2004年天津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天津“十一五”时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进行了预测,而且结合现实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建立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原则及其框架城市现代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进步作为先导,并把它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差异和矛盾,致使前进道路上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收入分配差足巨的问题。有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的收入分配中,最贫困的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方法论。在这一方法论的指导下,广大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应怎样开展高效的教学实践,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界广泛研讨的课题。文中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