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邵允振 《探求》2002,(3):4-6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思想。本文从必然性、重要途径和实践要求三个方面探讨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深化对这两个重要思想学习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邵怀 《社科纵横》2001,(4):30-31
本文认为重视师德修养是"以德治国"的客观需要,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对师德的要求具有一定特殊性.并对如何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5):26-2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经济文化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我国在国家管理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其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创造性地探索了治国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国家稳定、民族复兴的基本前提。因此,基于和谐社会视域下阐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民 《学术交流》2002,1(2):141-144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又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胡信华 《探求》2001,(4):49-51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是法律与道德内在的逻辑要求,更是我国法治和道德的现状决定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一是道德,特别是公务员道德法律化、制度化;二是培育社会公德,特别是公务员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理论创新,坚持"以德治国"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必须抓住重点,推进"以德治国"必须营造浓厚的德治氛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涵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要通过培养法治精神 ,以达到法治社会的目标和理想。  相似文献   

8.
肖建杰 《唐都学刊》2006,22(1):56-59
进行政治社会化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首要而关键的问题,因而我们必须找到推进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一个社会对该社会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传播、继承的过程。“以德治国”为新时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探索“以德治国”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对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德治国”是新时期政治社会化价值导向和核心内容;“以德治国”是新时期政治社会化的最佳方式;“以德治国”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孟燕  刘永君 《唐都学刊》2005,21(5):38-42
以德治国与中华民族精神自古就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古代以德治国思想即重视整体利益、以德为本、自强不息、尚贤、重行、诚信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旨。当代以德治国方略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拓展和提升,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从严治党的新理念.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使中国共产党进入21世纪后能够胜利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也只有从严治党,才能落实党的"三个代表"的纲领和"以德治国"的方略,使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1.
由《光明日报》理论部、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与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学习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于 2 0 0 1年 3月 1 0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的代表及沪上的一些专家学者共 40余人。《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赵石宝、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郝铁川、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尹继佐出席了会议。为了更好地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与会代表围绕着“以德治国”中“德”的内涵是什么 ,“德治”…  相似文献   

12.
张芙华 《社科纵横》2005,20(5):124-125
“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式,是对传统的治国方式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的一种创新和升华,它将其三种涵载体,即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社会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基本环节:1.加强与“依法治国”方式的结合,增强社会舆论的强制力;2.加强实际的宣传教育,坚定人们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正确的内心信念;3.冲破传统的治国方式,创立新的具体的德治环节,产生新的“传统习惯”力量。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正确区分不道德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利于促进人际和谐与人的心理和谐,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鉴于此,要积极探索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即通过立法,把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使之产生强制力;通过公正执法和惩治不道德行为,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家庭美德意识。同时,党员干部要成为遵纪守法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  相似文献   

14.
王俊峰 《唐都学刊》2004,20(5):118-121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辨、理顺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评析甄别传统道德与传统美德的功过,科学界定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异同等,对于我们充分认识"以德治国"的方略,全面理解"先进文化"的蕴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寿灿  傅文 《浙江学刊》2003,(5):153-156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出发 ,探讨以德治国的历史局限与现代发展 ,并在二者的内在关联与时代差异的分析中揭示现代德治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白羽 《浙江学刊》2002,2(1):193-195
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道德生活的外部条件 ,迫切需要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道德运作方式 ,制度伦理体系的构建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有效方法。法律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制度伦理体系构建的两个维度。制度伦理体系的操作系统应体现经济、政治和伦理目标的一致性、相应监督机制的完善和社会利益制约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性的实践探索:继承"民本"思想,提出"执政为民"理念;继承"天人合一"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继承"德治"传统,践行"以德治国";继承"和合"传统,推进祖国统一及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云霞 《探求》2001,(3):55-57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精神动力和保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迫近,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国有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切实有力的对策,进一步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坚持创新,注重实效,努力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今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郑重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为了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贯彻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于近日召开“学习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理论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广州市人大、市委政策研究室、市纪委、市委党校、市教委、市文化局、市妇联、团市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20余人。大家畅谈了学习体会 ,并对“以德治国”思想的意义、内涵、实质以及如何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精神、如何加强广州市的思想道德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丹娜 《探求》2004,2(1):11-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根红线.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观,强调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发展;它坚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使我们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科学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就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群众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