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政治社会化的各种界定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评价。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在特定的政治体系中 ,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政治塑造、学习政治知识、参加政治实践、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它具有塑造合格公民、促进政治民主、保持政治稳定和推动政治发展的功能。指出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及同辈群体等非正式组织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性别角色是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通过模仿学习以及伴随自身认知的发展而形成的。大众传媒存在的角色定型,会影响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童话中的经典之作《安徒生童话全集》所传递的"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对政治社会化的各种界定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评价.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在特定的政治体系中,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政治塑造、学习政治知识、参加政治实践、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它具有塑造合格公民、促进政治民主、保持政治稳定和推动政治发展的功能.指出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及同辈群体等非正式组织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儿童发展研究中的群体社会化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 ,社会化具有情境特异性 ;家庭外的社会化不发生在两两成对的关系中 ,而发生在儿童、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关系中 ;文化的传递和由环境而引起的人格变化都是群体作用的结果。本文对群体社会化理论引起的争论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评论了该理论  相似文献   

5.
试析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同辈群体有着其他因素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作用,它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本文试从儿童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旨有提醒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同辈群体有正确的态度,通过合理地引导,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发挥它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是个体不断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体成为社会正式成员做准备,即预期社会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误,往往会导致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畸形"问题。儿童的不完全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是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畸形"问题。信息化给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从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缺失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课程文化在儿童社会化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学校课程文化存在脱离儿童的民族文化背景、文化单一导致儿童发展失衡等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民族学校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应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的观念,充分开发、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努力构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学校课程文化,有效促进民族地区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试论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同辈群体有着其他因素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作用,它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本文从儿童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概述了它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本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人格建构"其实是个体"自我品质"与"自我行为"的不断建构过程,由于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的"榜样群体"、"教养方式"、"人格典范"不同,导致了儿童在社会化中所获得的"人格烙印"也就不同。笔者根据长期的跟踪调查与行为研究,将儿童社会化"人格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烙印"分为:类植物"人格烙印"、类动物"人格烙印"、传统"人格烙印"及理想"人格烙印"。  相似文献   

11.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因大学生为道德社会化的主角而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社会化;其主体除了大学生外,还包括了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和其他职工;其过程是教化、内化、外化相统一的三个阶段;其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虚拟环境、人际关系环境.  相似文献   

12.
困境儿童问题是凉山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困境儿童社会化质量直接影响其自身发展及社会和谐、民族未来,其 意义影响深远。如何高质量地实现社会化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立足于优势视角,对大凉山“困境儿童”社会化进行分析,从 政府、家庭(或亲属)、学校、社会和社区五个层面提出建立困境儿童管理数据库,落实家庭监护责任人,建立地方学校校长责任 制,健全社会帮扶机制,加强乡村或社区文化建设等途径,施行精准教育帮扶服务,使大凉山困境儿童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视角下流动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农民工举家迁移到城市务工,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值得关注。农民工子女良好的社会适应与其所处的环境中社会化所必需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是农民工子女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就必须要关注社会化主体对其发挥的作用,探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对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影响。应该倡导社会化主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依靠社区教育,为流动农民工子女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在充实正面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推动学校教育社会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正式群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就学生社团功能、发展现状以及学校党组织在规定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并为社团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等方面进行初浅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特殊基础教育基本上还处于一个封闭状态,残疾儿童终日生活在同类群体这个狭小的圈子里和不完整的教育环境中,由于缺乏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延缓了残疾儿童的社会化进程。让残疾儿童融入到健全儿童群体里,让特殊教育融入到正常的普通教育中,目的是为了加快残疾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和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步伐。为此,我们做了为期四年的“两融教育”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学生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力量。要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正面教育功能,需要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影响等因素。在初中这个特殊的阶段,教育者需要对非正式群体加以调控,发挥其正向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儿童社会化双重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化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尤其重要,这是儿童从生物存在成为社会存在的必经之路.儿童社会化是指通过教育训练,使儿童能动地接受、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形成社会适应性,从而取得社会资格并发展个性的过程.儿童社会化具有双重内涵,一方面社会化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即社会化的目标是将儿童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的人;另一方面社会化是发展儿童的"个性",即社会化要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并使儿童获得个性.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其成员习得并共同拥有和相互作用、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的总和,表现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种形态。由于其计划性、专业性、组织性和日益丰富的内涵,学校文化在无形中向儿童传授着价值规范、培养着情感态度、发展着行为技能并进而影响、促进着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而获得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始终贯穿于人的一生,小学生处于社会化预期阶段,这一阶段小学生社会化是否适切,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将来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标准的社会人。"过度社会化"现象在小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过度地学习掌握各种知识;模仿成年人为人处事、语言行为过于成人化;思维模式上过于成熟,完全去儿童化;生活交际上过于功利化;衣着打扮、消费观念追求时髦时尚。为防止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不良发展,社会、学校、家庭应正确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使小学生社会化朝着合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某民工子弟学校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首先分析了流动儿童作文这一文本,指出民工子弟学校中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后果,如社会角色混乱、责任感缺失、能力弱化以及失范行为增多等,而且对流动儿童的心灵造成伤害。在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基础上,从学校、家庭、城乡社区等方面探讨产生流动儿童社会化困境的原因,指出流动儿童所处城市生活空间通过相互叠加的作用,对他们的伤害已经合法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