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寻根意识"是20世纪末中国朝鲜族小说最明显的意识倾向之一.本文通过朝鲜族小说描写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风俗习惯等,分析了朝鲜族小说所表现的民族"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2.
朝鲜(韩)民族的来源主要有几种说法:西伯利亚的阿尔泰民族、东夷民族、百越民族、北狄民族等。从历史上看,朝鲜(韩)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现代朝鲜(韩)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表现为文化心理一致的共同体意识、敬重祖先的家族意识、对文化传统引以为豪的自觉保护意识、与众不同的独立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朝鲜古典说话集中体现着朝鲜民族的文化意识,要约之:(1)它具有人本主义文化意识,体现着下向的慈爱与和谐的伦理;(2)受巫俗思想影响,具有急功近利的现世功利主义文化意识;(3)朝鲜因其半岛的地理环境及其外来的文化影响,其民族具有"智"、"力"均衡的文化意识;(4)朝鲜的说话文学是以花郎道思想为中心,杂糅其他外来文化因素,体现着方圆调和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朝鲜神话是民族精神的最初反映。它所蕴含的民族原初意识既含有骑马民族的刚健因素,也具有农耕文化的智能因素。这两者形成一股文化合力,表现为“现世乐生”而又不专极端的民族精神。它是一种高扬生命意识的精神,也是一种积极乐天、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成为朝鲜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源泉,使朝鲜民族及其文化显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试论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朝鲜民族服饰之美,不仅表现在整体设计的简洁明快和色彩的和谐统一上,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服装的独有的审美特征和样式。在朝鲜民族传统服装样式中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源于朝鲜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民族气质以及宗教信仰,特别是源于其崇尚自然与和谐统一的质朴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研究中国朝鲜族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及巩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朝鲜族已成为我们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自我意识、认同意识和国家意识逐步形成。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朝鲜族为开发中国东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韩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强制吞并朝鲜后,以《朝鲜教育令》为基本法令推行殖民主义教育。为了培养殖民地统治的顺民,日本统治者对朝鲜人民进行了泯灭其民族性的同化教育以及低级简易的愚民教育。然而,殖民者的最终目的是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奴役和剥削,培养下级劳动者的实业教育也受到殖民当局的重视。面对残酷的殖民教育,朝鲜人民在国内外开展民族教育,向朝鲜青年传播爱国思想和民族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处于新的转型时期的今天,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将是:一、要强化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二、要加强民族主体意识,结合当代世界文化走向,选择朝鲜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三、充分利用网络高速公路,扩大朝鲜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四、提高人口素质,确保稳定的文化群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朝鲜族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国朝鲜族两重性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朝鲜族形成了注重秩序、积极入世、民族传统心理与现代意识集于一身、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民族性格 ,在这种民族意识的支配下 ,延边注重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 ,注重品牌效应 ,也重视打造民俗形象  相似文献   

10.
朝鲜很早就接受了中国文学。包括文学美学理论。朝鲜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促进了朝鲜古典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朝鲜古代文人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不是盲目的和无条件的。他们的接受意识比较明确,是以透彻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意识为基础。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传播到朝鲜之后,广泛地受到了选择、分析和评价,经过了“变形”的过程。所以,美学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改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李德懋作为立志于"兼济天下"的道德实践者,以诗歌的形式,既揭露侵略者的凶残、野蛮以及种种社会罪恶,又歌颂朝鲜民族历史文化的悠久与民俗、民风的淳朴,表现出其强烈的民族文化寻根意识与忧国恤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国民党“政治土匪”利用日伪时期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和矛盾,对东北朝鲜族人民加以迫害,使他们流离失所。相反,中国共产党自六大以来一直把东北朝鲜族作为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对他们加以保护,歼灭了在朝鲜族地区胡作非为的“匪帮”,进行土地革命,让朝鲜族人民分得土地,提高了朝鲜族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了我党传统的民族平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朝鲜诗话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诗话是在中国诗话的直接影响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在长期的流变过程中,它又结合朝鲜诗歌体裁的创作实际,推陈出新,点石成金,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鲜式诗学体系,因此就具有其独立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朝鲜诗话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朝鲜诗话反映了强烈的民族主体意识;强调写诗必须有自我发现;诗话诗论的对象主要放在本国、本民族的诗人诗作上面;诗话论诗的内容充满着民族自豪感。第二,朝鲜诗话深深打上儒家文化的印迹。第三,朝鲜诗话具有欧派气质,善于论事而采用语录体、随笔体、史论体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道出了精辟的诗识。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半岛对于其古代根基历史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过程.自朝鲜王朝以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极力推崇箕子崇拜,到独尊檀君朝鲜,当下意识与认同是决定这种变化的关键.朝鲜王朝作为明朝的藩国,处于中华世界体系之中,箕子作为来自中原王朝的教化之君,将朝鲜提升到"小中华"的地位,是朝鲜实现"由夷入华"的关键人物,因而受到极度尊崇,与之同时,檀君则处于被贬斥的地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与日本殖民势力的侵入,中华世界解体,大韩民族国家的形成,箕子被抛弃,檀君作为民族祖先的地位得以确立并被强化,成为韩国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灵魂.因而,现实需求与民族认同是解开韩国根基历史塑造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5.
象棋是朝鲜族特别喜爱的民间娱乐形式之一。象棋之所以深受朝鲜族民众的喜爱,是因为它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与象征,蕴含着丰富的意味。黑格尔指出:象征“主要起源于东方,经过许多转变、改革和调和,才达到理想的真正的实现。”象棋所蕴含的这些象征意义虽然不是自觉的,但是它的确渗透着民族群体的潜在意识与文化心理,反映着在长期文化积累中所形成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风水文化起源于中国,在古代就开始在朝鲜半岛传播和发展,对朝鲜民族居住环境的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从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陆续有朝鲜族人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聚居,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意识,风水观念持续顽强地发挥作用,指导他们进行居住环境的选择设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因此,探讨风水观念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环境选择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对今后更好地进行朝鲜族村落的规划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朝鲜民族以其特殊的人文历史和发展进程,孕育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朝鲜族女性作为创造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另一主角,在朝鲜族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朝鲜族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朝鲜族女性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朝鲜族女性被视为贤妻良母的代表,相夫教子的模范,能歌善舞的典型,勤劳智慧的化身,任劳任怨的楷模。在朝鲜族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朝鲜族女性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形成了朝鲜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大家庭,这个民族大家庭称做中华民族。中国朝鲜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既具有与其他兄弟民族相同的共性;同时,又具有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个性特点。本文试从历史、文化和心理三个方面,对中国朝鲜族的个性特点略加阐述。一、中国朝鲜族的历史特点中国朝鲜族并不是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民族,而是迁入民族。越境迁入,是中国朝鲜族历史的开始,也是中国朝鲜族历史的特点。这个显著特点又决定了中国朝鲜族一系列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特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战乱、饥荒、封建暴政,特别是由于日…  相似文献   

19.
境外中国朝鲜族在我国跨境民族中极具影响力和典型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忽视的群体。跨境传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之一。东北地区朝鲜语文媒体是东北地区跨境传播的生力军,延边卫视又是其主要力量。以延边卫视为例,对东北地区朝鲜语文媒体跨境传播的定位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在受众定位、内容定位、语言定位和渠道定位等方面,突出青年特色、服务特色、语言特色和社交媒体特色,打造立足延边、辐射东北亚区域的新型融合传播格局,在跨境传播中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朝鲜.韩国学研究"栏目是全国高校学报中仅有的以朝鲜和韩国为研究对象的栏目,它充分体现了延边大学的民族性、地方性特色。"朝鲜.韩国学研究"属于交叉学科、交叉栏目,同样属于民族学范畴。"朝鲜.韩国学研究"栏目已经设立了20年,应该说特色积淀已久,具备了向名栏发展的条件。目前,延边大学学报需要通过依托本地区的地缘和族缘优势、本校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凸显问题意识,进一步提升"朝鲜.韩国学研究"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把"朝鲜.韩国学研究"栏目办成真正的名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