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群体、注重伦理的人际关系.五伦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了解了它,就等于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不仅对于我们正确的对待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以来以至近年来的文化讨论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的方面,注重阐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方面,重在说明保存传统文化亦即保存民族特性的必要性。前者(不是全部)固然有忽视文化的民族性的偏颇,在理论上也确实对此问题探讨不够;而后者对文化的民族性亦缺乏明晰的疏义界说,甚至把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也当作民族性来宣扬。鉴于此种情形,对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从理论上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关系作出具体的分析,就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大踏步地迈进世界的大舞台。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正面临着诸多的考验,人们为此做出过许多的探索与努力。汤池的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也正是其中之一。汤池的试验,对于承继传统文化提供的启示是:坚定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注重传统文化对人由外而内的塑造以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隐逸传统对现代休闲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隐逸传统中所形成的某种精神追求,如高洁的人格、高雅的文化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人在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闲适与现代人的休闲有根本不同,但是它那注重精神自由、注重文化素养、注重人格境界的意蕴却能够给现代休闲文化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学衡派"的文化理路得自美国思想家、文学批评家欧文*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并在现代中国引发了一场人文主义文化思潮.这一思潮对于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化批判具有一定的理性反思,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参与世界文化对话中,具备了一定的合理性内核.但"学衡派"文化取向上的非政治化法则与过分注重道德规范的建设,使其在现实中仅辗转于理论层面的论证,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20世纪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局面.  相似文献   

6.
休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审美状态。中国传统美学以艺术和美为研究对象,其经验性和非体系性的特点体现了古人心灵自由跃动和精神逍遥无拘的特点,这正是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最根本特点。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充满人生智慧的美学思考,饱含丰富的休闲智慧,这对于以审美经济为基础,过分注重消费化、娱乐化的当代休闲文化应当有所启示。休闲的内在化,建立起真正适合本民族的当代休闲文化,传统美学应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西藏和平解放时,进军西藏的解放军注重西藏传统文化保护。民主改革以后,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西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使得西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继承。西藏传统文化对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西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西藏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促进西藏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品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文化生产要注重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这种统一并非两种价值的比例分配,也并不要求所有文化产品都必须同时具有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注重两种价值的统一对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此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实现文化生产两种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探讨传统家训文化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影响,或许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的纵横层面,了解儒家思想文化何以对中国社会民众心态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约束力是极为必要的。虽然早在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教诫儿子伯禽注重德行修养、礼贤下士等有文字资料记载的家训,然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居“家”之“训”的全面而系统的家训则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的,而对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家训…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审美定义.对于元明清中国绘画偏向山水一途,朱光潜则认为从美学观看,艺术美在价值上高于自然美,因此没有理由只注重自然画而不注重人物画.对中国传统“意在笔先”的绘画原则,朱光潜在改造克罗齐的意言一致观基础上提出“意到笔随”的创作理论.凡此种种,朱光潜通过“批判的综合”中西方艺术理论,以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心灵”“化”西方理论,所以说朱光潜的艺术观本位是中国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其基本精神为讲究中庸、注重伦理、爱好面子、重义轻利 ,这些方面对中国人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形成了中国人一些特有的消费动机、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方式和特有的购买决策标准。重视和研究这一问题 ,对于企业参与竞争、搞好市场营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档案编纂的关系上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档案编纂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及档案编纂对于维系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所发挥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会平 《兰州学刊》2008,(8):167-168
中华民族历来是非常重视和谐的一个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注重和谐。在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张玲丽 《理论界》2006,(11):126-127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在而言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她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和社会基础,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对于民族的复兴、对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再造与复兴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提出了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新的民族文化的课题。反思传统文化要克服偏激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非宗教性 ,以伦理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 ,宗教与宗教理论相对不发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特性是其致用性 ,不注重自然科学与原理的研究 ,而关心经世致用的为人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应用技术方面取得若干成就 ,但在理论科学方面几乎是空白。非宗教性与致用性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性特征。这一特征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道佛三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同西方哲学是迥然不同、大异其趣的。西方哲学同近现代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自然科学是以外在于人的物质自然界为主要研究对象。中国哲学则以人自身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以生命为中心,注重人生、注重修持和体验。现代新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是中国哲学在回应西方哲学的挑战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新儒学的价值之一在于对中西哲学的融通、会通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事实上,在今天这个时代,给我国各方面予深刻影响的不…  相似文献   

17.
语言活动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文本结构模式作为语言活动的一个方面,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文化不同,文本结构模式的倾向亦有所不同。英语里演绎式主旨置首意义组构方式折射了西方注重个性表达的文化观念。汉语里归纳式主旨置尾意义表达方式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的价值观。了解荚、汉两种语言的文本结构模式差别及相关社会文化内涵,对于实现有效的跨语际交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汉传佛教是当今世界佛教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汉地佛教,之所以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地普遍选择大乘佛教,盖因大乘佛教注重利他济世、强调慈悲普度的精神,较诸小乘佛教注重自利、强调自我解脱更能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注重利生济世的大乘菩萨道精神和强调心性、注重现实人生的禅宗思想,确实是汉传佛教的思想特质之所在.汉传佛教(特别是禅宗)受中土主流意识形态之儒家思想影响之大,在融会、吸收儒家思想方面之成功,甚至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上都堪称典范.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人间佛教”,继承和发扬了禅宗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太虚大师对于佛教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把传统佛教的注重“佛本”变成注重“人本”.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两座对立的高峰,儒家思想蕴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学说构成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它们共同建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滋养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永不枯竭的源头。儒家重实践,重人事,重论理,重教育,注重美和善的统一,把审美情趣和社会功能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主张“诗言志”、“文以载道”。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无为,摆脱外物的奴役,追求个人精神上的绝对,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审美情趣则力图摆脱功利性,对审美与艺术特征有着比儒家更深刻的理解。毛泽东本着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推进中国的新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讼,无讼就是不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和争端,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法律上的反映。传统法律的无讼思想具有注重人际和谐、轻视法律诉讼、重视道德教化、注重犯罪预防、重视贤人政治、轻视个体权利的特点。传统无讼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和民众的法律意识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