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必须要从八亿农民的实际出发呢?首先是因为农民占了人口总数的80%。民主革命时期如此,建国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总人口增加了一倍多,但农民占人口的比重仍然未变。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他们就将一事无成。”(《毛泽东选集》1078页)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不从占人口80%的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第二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状况如何,既关系到基本建设的规模、工业生产的建设、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农业生产作为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动植物产品的本质没有改变。基于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受到土地稀缺、水利环境条件恶化、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与生产组织程度差等约束的现实,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要以新的现代农业理念为指导,以系统论观点认识现代农业,从农业生产子系统角度要尽可能提高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效率,从农业科教子系统角度要助推农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农业管理子系统宏观层面要着眼提高农业能量转化效率、中观层面要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管理。  相似文献   

3.
要素流转制度创新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农民和科技是农业生产的三个重要的要素,也是当前农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土地、农民和科技问题的解决方式将影响到农业发展的进程和模式,影响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现在土地、农民与农业科技的利用及流转方式是与传统农业形态相一致的,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矛盾,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本文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出发,以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土地、农民及科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即通过改革实现土地资本化、农民市民化、科技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程大为  樊倩  周旭海 《兰州学刊》2022,(12):131-143
数字经济为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就理论基础而言,数字经济与农业的融合涉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分工和交易成本、农业工业化。现阶段中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的融合程度还不高,融合速度也相对较慢,主要原因包括城乡及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仍然较大、数字农业的基础设施短板十分突出、数字农业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数字农业的收益分享体系有待完善。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目标,可以从农业育种、生产、加工、流通及贸易、防灾减灾这些环节构想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格局。从现实路径来看,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统筹发展方向;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深化区域分工;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注重成果转化;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市场主体;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两减一增”的状况,即耕地减少和务农人口减少与农业产量增加,其重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家庭经营,但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愈来愈多的社会化要素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当今的农业生产已改变传统格局,成为一个跨产业、跨地域、跨家庭的行业.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性成为农业生产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但这种外部性对于农民经营的实力没有带来实质性变化.农民经营能力与农业生产能力的增长不是呈正比的,与农业生产能力增长相比,农民经营能力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家庭经营的脆弱性日益明显.农业生产能力与农户生产能力的不同步,给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解决农业生产能力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生产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应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从转变发展模式的理念出发,在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贯彻以人为本的改革宗旨,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农民自己的增富要求,制定阶段性解决增富问题的发展目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沿着"形而下"途径自主发展生产,实现增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杠杆作用,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和金融保障。为此要建立面向"三农"的公益性农业信用贷款体系,把国家对农村的反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农业生产占区域经济的比重很大,农业方面的新闻报道在整个新闻媒体所占的比重也很大。新闻媒体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要抓准着力点,突出地方特色,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大造舆论,引导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弱势群体特征 ,要求农民应采取联合方式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农民的联合包括农业生产的联合和非农行业的联合 ,农业生产的农民联合可以使农业生产工业化 ,也可以使非农行业的农民联合享受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利益 ,这两种形式的联合必须从农民利益角度考虑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举措。农业生产的农民联合在初期要支持非农行业的农民联合 ,发展以后后者则要支持前者 ,形成农村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农业政策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认识农业的首要地位,全面规划,粮食首要;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坚持集体经济是制定农业政策的基本方向;农村政策的核心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果、增加农民收入;要高度重视农业政策的制定,使农业更加现代化,是更重要的政策.邓小平农业政策思想,对于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绿色转型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本质上讲,农业绿色转型是“减排”和“增效”协同的过程,强调农业生产应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理论目标定位于化学投入品减量、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民收益增加。从农业粗放式发展到农业精细化发展再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农业绿色经济增长战略实现了从“为增长而增长”到“为发展而转型”的重大突破。但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当前中国农业绿色转型依然面临化肥、农药利用率偏低,耕地质量和数量“双压”,投入产出要素存在冗余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大等诸多现实约束。因此,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特征出发,可通过构建化肥、农药减量多主体协同机制,建立保全耕地质量和数量专项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以及创新农民增收渠道等举措,加速推进农业绿色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11.
借鉴发展工业的理念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 ,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借鉴工业市场营销理念 ,推进农业经济市场化 ;要借鉴工业规模效益理念 ,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 ;要借鉴工业社会化协作理念 ,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 ;要借鉴工业规范化理念 ,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 ;要借鉴工业依靠科技理念 ,推进现代农民知识化。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财政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生产的特点、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看,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当前,我国公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大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是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对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治的民主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衡量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参数,是事关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冷漠深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层面的,也有政治、文化层面的;要立足本国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健全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民主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增加农民收入重在增加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快城市化步伐和乡镇企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农民离乡离土,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规模,减轻农民负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社会从物质上和财政上帮助农民和"农村公社"发展的思想.列宁关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要维护农民利益的思想,关于以有力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得以发展.邓小平关于把农业放到一个恰当位置上的思想、关于在改革中改善农民生活和关心农民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思想,江泽民关于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思想、关于不断地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想,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农政权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农业不仅要现代化 ,更要国际化 ,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大势使然。中国农业要走什么样的现代化国际化道路 ?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本文从研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经验教训入手 ,结合中国国情和农民的成功实践 ,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低碳农村建设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构建一个适宜人类永续生存的低碳社会.而低碳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发展低碳生产,同时也要倡导低碳生活;不仅要建设低碳城市,更要建设低碳农村.目前,中国低碳农村建设面临着农业生产污染严重、乡村企业污染严重以及农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低、政府环保宣传偏差、农村环保投入不够以及农村环保法制滞后等一系列制约我国低碳农村建设的因素.为此,应该从农村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来破解低碳农村建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课题组在浙江、山东、湖南等地调查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自身素质,推动政府服务农业方式转变。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充分的结果,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逐步解决。一是要尽快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配套实施办法,解决其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其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制定配套政策方案,把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完善内部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和监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五是推动对外开放,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注入新活力。现阶段要大力推动东、中、西地区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9.
农民经济行为的二重性与土地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具有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积累和土地资金投入,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功能的土地制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而进行土地制度建设,必须从目前农村生产力的状况出发,着力于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的经济行为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土地制度只有适应它的要求,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只有深入考察农民的经济行为,分析农民经济行为的性质、特点和内部矛盾及其与土地制度的关系,才能把握土地制度建设的客观规律,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构思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农业的功能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进而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必然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并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遵循客观规律体系.鉴于农业发展方式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在现代化、城市化过程中,不是要完全消灭城乡二元结构,而是要打破传统的不合理的结构,建立和谐共存互促的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农业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加强集体经济是农业实现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的前提,培育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