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吐蕃时期佛教寺院发展状况及政教关系公元八世纪,莲花生主持建成桑耶寺。这是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前虽建造了一些小寺,但仅有佛像而没有增伽组织,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寺院)。此后,佛教寺院发展速度似乎并不很快。赤松德赞时期,规定“赐给寺院民户150户,给每名僧人3产属民,总计赐给桑耶寺和305名僧人寺属奴户1065户”,①而并未提及其它寺院。可以推测,当时吐着王朝虽极力推崇佛教,但寺院建设似乎并不随他们对佛教的热情增长而同步发展。而当赤热巴巾的大臣尚蔡邦·多日在堆龙地方建了一个有4名僧人的江浦寺时,则要立碑为…  相似文献   

2.
公元10世纪后半叶以来,卫藏地区许多旧寺院的修复和大量新寺院的兴建,是佛教在卫藏地区再度弘传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标志,为后弘期以来藏传佛教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后弘初期卫藏十弟子的建寺弘法活动、藏传佛教各派形成过程中寺院的建设,勾勒了后弘初期卫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大致轮廓,并简要分析了藏传佛教寺院在地域分布、数量和规模、僧伽来源、相互关系、寺院功能等方面所具有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北魏是一个佛教迅速传播的时代,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是大量佛教寺院的修建。《洛阳伽蓝记》记载了作者杨街之所亲见亲访北魏洛阳佛教寺院的情况,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佛教寺院是由宦官主持参与修建的,宦官们充分发挥了其在建筑方面的特长,建造的佛教寺院规模宏大,装饰华美,这些寺院的修建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是研究北魏佛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宦官政治是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明代宦官普遍信奉佛教 ,积极营建寺院 ,是天下佛教寺院重要的檀护力量 ,各处的佛教僧团也呈现趋附宦官势力的倾向。因此 ,这成为明代宦官政治史和佛教史的一大特点。宦官营建寺院的活动 ,有种种复杂的表现形式 ,总体上是借助于皇家背景 ,使其势力由宫廷渗入民间社会 ,其实际意义也远远超出宗教范畴 ,具有了更多的社会及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5.
承天寺塔在银川市西南角的承天寺内,俗称西塔,始建于西夏毅宗天祜垂圣元年(公元一○五○年)。据明代《嘉靖宁夏新志》记载:西夏皇太后没,藏氏为确保年满周岁就“幼登宸极”的毅宗皇帝“圣寿无疆”而建的。(也有的说是为贮藏宋朝所赐的大藏经而建。)它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反映了西夏人民对佛教的信仰,也是西夏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迷信巩固其统治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蔡日新 《船山学刊》1994,(2):129-142
佛教东传,便与中国的绘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寺院佛画的绘制,早在三国时便已滥觞。孙吴时的曹不兴,也许是史传较早的佛画作家。当时僧人康居会携佛像入吴,不兴则加模写,惜乎其作已佚。讫乎东晋载逵,不啻本人信奉佛教,尤善雕塑与绘制佛像,他在瓦棺寺所塑的《五世佛》与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以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被时人称为“三绝”。萧梁时名画家张僧繇的佛教壁画被时人奉为佛画样式,有“张家祥”之称。李唐时期吴道子笔下的佛画。  相似文献   

7.
谢重光和白文固二君是近些年活跃于佛教史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佛教寺院经济和教团史的考察,功底扎实,治学谨严,学术成果累累,已引起海内外学界的注目.他们二人合著《中国僧官制度史》一书,在出版之际,约我作序,表示了对我的信任和尊重.但我的专业在中国哲学,近些年也研究一点中国宗教,只不过对传统宗教和道教稍有涉猎,对佛教则仅有粗浅的了解,于僧官制度更不在行,不是合格的作序者,故当辞之以让高明.无奈谢君恳切相约,难以拂其好意,诚所谓恭敬不如从命,又我对谢白二君所从事的研究专题十  相似文献   

8.
11世纪,西藏阿里古格王益希沃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来藏整顿西藏西部佛教后,孕育了西藏佛教后弘期噶当派的产生;仲敦巴创建热振寺,开辟噶当派,“由他(仲敦巴)将噶当派教法如夏日之海潮,播向四方。’①噶当派的寺院和信徒迅速在整个卫藏地区蔓延、发展。《佛教源流明灯》记载:“大兴佛法善知识,更是无量亦无边,此时佛法称最盛”。②法尊法师说:“在宋元两朝之间,西藏中兴之佛法,要以此派为最盛教派了”。③13世纪中叶,领兵进藏的蒙古将军多达那波写给阔端汗的信中说:“现在西藏以喝当派的寺院最多”。可见当时噶当派的势力之盛…  相似文献   

9.
后周世宗文明限佛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箭 《文史哲》2003,(4):28-33
后周世宗限佛是“三武一宗之厄”中最为温和、文明、理性的一次。其限制整肃措施既严厉又有序、周全、斯文。对无寺院的地方还批给赐额增设寺院。实行“学而优则僧”。建寺赐额、剃僧度牒、出家试经成为限制驾驭佛教的三条羁縻。对和佛道二教有关的愚昧野蛮迷信巫术狂热行仪都予以禁止。既销毁多余的铜佛像 ,又废止官府的铜鱼符以铸钱 ,合理配置铜资源 ,妥善处理停废的寺院。文明限佛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更富有经验 ,没有鼓动者 ,佛教已基本中国化 ,寺庵僧尼已不太多。  相似文献   

10.
禅林制度是唐代禅宗创造的一种“农禅合一”的体制。在唐朝中期社会内部发生变化、佛教与寺院受到波及的历史背景下,禅林制度应运而生,对于旧式寺院经济向新时期转换,对于支撑佛教在中国的传续,起过一定的作用。本文试从寺院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禅林的生成演变及历史作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文化部那个“四人帮”的亲信,由于白骨精江青的青睐,得到了赐姓赐名的荣宠。江青这种伎俩,一般地是在自己心腹、亲信身上使用。但也有例外的情形,如某地妇委会主任第一次和她见面,就被赐名为“克周”。一个药方,几种用法,但其反革命用心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蓬勃发展,至隋唐则发展到它的高峰。而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其能够顺利地被中国人,或者说中国的思想文化所接纳、同化,必有其深层次的因缘际会所在。根据一般文化交流史上的规律,“文化的同化暗含着选择。从一开始,外来理论的全体就被缩减为一些要素,通过已有的中国观念和实际或其实或假想的结合,这些要素易于同化和融入。”①而佛教所代表的异质思想文化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上的“强宗”──儒家思想的关系,许多先辈时贤已多有论述。笔者不揣浅陋,仅就佛教中的“大乘居士思想”对…  相似文献   

13.
北京之白塔与常见之“宝塔(窣堵坡即Stupa)形制不同,引人注目。它和窣堵坡之“宝塔”传来的时间、路线都不一样。前者随同佛教与寺院建筑自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内地,时代较早。至于白塔,则自尼泊尔传入,先到西藏,后到北京,然后传到其它地方。传到北京的年代为元世祖时,  相似文献   

14.
马健 《理论界》2008,(12):128-129
人们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中国拍卖业始于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但是敦煌出土的文献资料和中国寺院经济史料证明,公元7世纪已在中国佛教寺庙里流行的处理亡僧衣物的“唱衣”与现代意义上的拍卖其实非常相似。“唱衣”甚至还曾一度影响到了世俗社会的商业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唱衣”实际上是中国拍卖业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中有所谓“大乘”和“小乘”两大教派,大乘教派是佛灭后(公元前486年)逐渐兴起的一个新教派,其正式形成的时期,大概在公元初纪。自此派建立,方将原始佛教(即佛陀的最初教义)以及部派分裂时代(约公元前四世纪至一世纪间)的佛教称为“小乘”。自此两派形成长期对抗形势,互相贬斥,纷争极烈。小乘以大乘为非佛说,大乘则卑视小乘,几同外道。这在中国情况就有所不同。佛教初轮入,即大小二乘同时并入,并且大乘教很快取得优势地位。在中国所建立的佛教各宗,多数属于大乘,小乘只有“毗曇”(后  相似文献   

16.
佛教自传入后,随着西藏社会和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地通过自身的调整,适应各种社会形态和制度,因此同样也能适应社会主义制度。那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措施引导它相适应呢?我们认为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清理清除达赖在精神领域的影响“达赖集团对我区寺院、农牧区的渗透问题这是寺院和农牧区非正常活动的主要方面,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主要方面”①。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政治上的达赖已被推翻,经济上其特权已被取缔,但在精神领域的达赖仍在兴风作浪,“甚至在~定时期,由于揭露、批判、斗争不得力、不得当…  相似文献   

17.
《全辽金文》所收刘方《施地碑记》的标题应为《施地状刻石》,该《刻石》的主体部分“施地状”的撰写年代为1233年,将该“施地状”刻于石的年代为1258年。该“施地状”是在金元之际山西遭受蒙古军的残酷掳掠的背景下签署的,其刻于石的历史背景为金元之际山西全真教势力的壮大昌盛对佛教教团产生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广建寺刹,集结僧众,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力量。对于集权国家而言,对佛教的控制和利用自然就包括这两个方面,一是改造利用佛教义理作为集权国家意识形态的附庸或者一个部分;二是将佛教僧团严格置于国家监控之下,使其既不成为政治上的异己势力,在经济上也不侵害国家利益。就后者而言,自佛教盛行的南北朝以来,历朝都设有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僧官制度,以实施对寺院僧团的管理,通过各级僧衙僧官来向社会僧团贯彻国家各项佛教政策和法规。但历代对社会僧团…  相似文献   

19.
《佛教常识答问》是作者十余年前所写的未完成之稿。当时因与外国佛教人士谈话时,翻译同志多以缺乏佛教知识,感到困难,这篇东西,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而作的。原来计划用八个题目写,已写成的有:①“佛陀和佛教的创立”,②“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③“僧伽和佛的弟子”,④“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还未写的有:⑤“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⑥“中国和日本、朝鲜、越南的佛教关系”,⑦“中国和南亚各国的佛教关系”,⑧“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佛教关系”。作者打算最近着手继续写成。现将已写就之稿,登载本刊,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同志们不吝指教,以便修正错误。《佛教常识答问》这个书题,要求它的内容尽可能地作客观的介绍,而不作主观的论断。这是为了使读者能够获得一些较为切合实际的有关知识,同时也许可能为批判研究提供一些比较朴实的素材。作者认为自己的水平有限,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但主观上则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三武一宗”毁佛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武一宗”毁佛的历史考察求士,明德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始盛于动乱的十六国时期。其渐兴,与所谓的胡汉之争,华夷之辨有直接的牵连。道教被认为是汉族的宗教。佛教则是外来品,被认为是“胡神”,非汉族的皇帝往往通过佛教来为自己的统治制造合法的根据。后赵石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