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卿,据李斯《谏逐客书》,当指异国人在本国为官者,亦即《左传》、《战国策》、《史记》中所谓的“羁旅之臣”,其位为卿大夫。有关客卿的系列制度,统称之为客卿制。此制度是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时代通行于列国的重要制度之一。过去从制度方面研究客卿是一个薄弱点,本文打算就此从楚国的角度来作些探讨。一、客卿的选拔春秋战国时代,楚为了富国强兵及对外军事斗争的需要,除了选拔本国的人才之外,还注意从异国来的人中选拔擅长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人才,以充任各级官吏,从而形成了选拔、任用、爵禄、封邑等一整套制度。客卿的选拔,是客卿制度中首先应该探  相似文献   

2.
秦客卿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虽无客卿之名 ,但有积极引进、大胆重用异国人才的客卿之实。战国客卿制不过是春秋时楚材晋用类人才跨国仕进之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规范化的延续和发展。秦客卿制是以言论和谋略见用的选官方式。秦以客礼待异国人才 ,不仅破格擢用 ,委国而听之不疑 ;而且注重礼数周全 ,有不求全责罚的容人度量。战国中后期秦国的发展壮大和统一帝业的完成 ,从一定意义上讲首先应归功于坚持百余年不动摇的客卿制度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促使国家机器运转的核心动力之一,在以争霸称雄为主旋律的春秋战国时代, 人才的向背对各国的荣辱兴衰更具有毋庸置疑的决定性影响.秦通过长期大胆地引进、重用异国人才,扭转了本土人才匮乏的不利局势,使天下人才济济于秦.史实证明,异国人才是成就秦国兴起、发展以至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异国人才对秦国的贡献,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秦国的政治改革、军事强盛、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也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鄙秦、仇秦的观念与东方士人入秦相映成趣。东方士人的宗国观念已极淡薄,功名富贵成为一般士人的人生最高目标。在社会价值体系转变风潮的激荡下,“仕”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士阶层本身的分化和普通士人的贫困是促使东方士人仕秦的主要原因。秦王为了加强君权,用高爵厚利招徕东方士人,成为东方士人入秦的巨大吸引力;秦国缺少严格的宗法制,客观上有利于秦国引进人才。从人才地理方面看,秦国客卿主要是韩、赵、魏三晋士人;从学派方面看,秦国客卿多为法术刑名和纵横策士。客卿成为左右秦国政治的基本力量,对秦国政治贡献巨大,客卿极力推行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理论与制度垂范中国政治两千余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争霸称雄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西部开发极具典型意义。秦国之所以成功地开发西部,并最终统一中国,客卿制度的实施,无疑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山西从西汉至民国时期,无论在国内战争,还在是民族冲突中,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历史上军事人才辈出。他们的籍贯分布不但是长期战争环境导致的结果,也深受政治、文化、选拔人才制度的影响。其在空间的分布随着历史时期军事、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和区域的开发、选拔人才体制的变化,呈现规律性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赴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干部的选拔,“应当通过法定考试,公开竞争”也就是说用公开招聘的办法,考试考核的办法,民主选举的办法选拔人才。这样就能使年轻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就能避免在用人问题上出现的不正之风。我们必须坚决执行,选拔出适应于新形势要求的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历代的统治者都花了不少的精力来研究用人理论这个问题。不少的文人、学者对选拔人才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古代最早提出“人才难得”思想的是孔子。他说“才难,不其然乎?”三国时候的曹操,提出了“用人唯才”的主张。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唯才道兼具者贤士也”。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贤人。他们都懂得访求贤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我们的革命导师对人才的重要作用,都做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党的十二大把“按照德、才兼备选拔干部”的原则,明文写进了党章。 无数的历史事实,也充分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用上了贤才,国家则兴旺发达,反之则衰败下去。汉朝的董仲舒被汉高祖选用了,他根据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历史事实,分析诸子百  相似文献   

8.
作为制度文化,科举取士在中国历代选举制度中处于封建社会后期,而作为选官方式,科举取士又是中国古代社会有效地组织其统治机构、进行政权建设最后的也是最佳的一种选择。古代正史二十四史,如果再加上《清史稿》,从《新唐书》算起,有《选举志》者凡七史,适与科举取士人才选拔制度相始终。七史《选举志》于人才问题研究承先启后,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秦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进而统一六国的原因,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本文试从其用人制度及用人特点上 来分析秦国逐步走向强大的原因。历史上秦国主要有两大用人制度,客卿制度和军功爵制度,这两大用人制度是切 合时宜的,符合秦国历史发展需要。而且秦国的历代君主都能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做到唯才是举,用人不疑。  相似文献   

10.
葛洪的《抱朴子》外篇自成一家之说,其思想光辉体现在诸多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人才思想.本文从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选拔、人才的识别、人才的任用以及人才自身的素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抱朴子》的人才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汉晋社会的真实状况,对于今天的人才培养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同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实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在人才选拔方面的利弊与当代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其合理、科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从纵向看,有原始部落“选贤任能”的禅让制,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汉朝的察举征辟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来的科举制.近代社会有文官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从横向看,有选官制、学校考试制与特殊人才选拔制等.总体上来说,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这里拟从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入手,来探析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性,从而做到最优化地向社会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13.
自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确立以来,以考试形式录用公务员成为各阶层社会力量充实政府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方式。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公务员法》,以法律手段确立了公务员必须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录用,这标志着中国公务员管理进入法治化和科学化阶段。但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有效选拔录用高质量的人才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方面。古代科举选才制度为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渊源于夏、商、周,这一时期出现的《军政》《军志》《令典》等兵书和集三代兵学思想之大成者姜望的思想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已开始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和《司马法》等兵书继承和发展了夏、商、周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展现出丰富的内容:一是依据战争中的客观因素及其矛盾去认识战争指导原则和发展规律,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战争中要观形察势、因变治变;三是论述了战争中文与武、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文德与武备并重、政略与战略结合等。这些朴素唯物辩证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史上,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曾采用过各种方式以选拔符合他们需要的统治人才。例如《礼记·王制篇》中曾提到“乡论秀士”,对人才进行选拔。而在《礼记·射义》中又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的记载,谓诸侯每年要向周天子选荐“人才”。这些记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时期,有过诸侯、官吏向君主推荐人才之事,至于当时是否成为一种完整的制度,当然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左传》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状况的历史著作。在春秋战国大兼并的时代背景下,外交言辞、军事战争、君主王权等成为其主要的叙述对象。然而,《左传》在叙事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胆识过人的勇士形象,并以其言语和行动表现出了他们的忠君、知恩图报、勇武、果敢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左传》中的这一类勇士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描述其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在危机中的抉择,探讨《左传》中这一类勇士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7.
杜佑的《通典·兵典》以《孙子》的说法为经,以历代的相关见解、战例、军事设施、器具等等为纬,来布局谋篇,因而对于军事制度的考证显得十分薄弱,达不到全书中其它制度那种溯源明流、贯通古今的效果,但依然给读者了解和研究古代军事诸多方面提供了方便。杜佑认为军事附属于刑法,美化府兵制,否定募兵制,对安禄山叛乱的必然性作出机械的解释,是其不足之处;但对迷信运用于战争持批判和分析态度,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东亚科举文化圈的一员,日本在平安时代曾推行中国式的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在江户时代亦曾施行以"学问吟味"为名称的考试选才制度。日本学者远山景晋撰写的《对策则》一书,最为直接地呈现了"江户版的科举制度"的存在。无论是选拔人才的目的、推行考试的程式还是录取之后的任用,这一制度皆以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为蓝本。《对策则》具有古典文献学式的"对话"功能,既可以最大限度地论证"东亚科举文化圈"的历史事实,也可以为"科举学"向跨文化研究的拓展提供文献佐证。  相似文献   

19.
[摘要]入学选拔制度是大学把握生源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和完善大学特殊人才选拔制度,对于培养顶尖社会精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历朝历代人才选拔和国外大学入学选拔制度,以及当前我国大学特殊人才选拔的尝试,都能为特殊人才选拔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唐代选拔政治人才的制度,继承前代而趋于完善,为后代所沿用,这就是以“一切以程文为去留”①为特征的科举制度.一般而论,这个制度比起以往的选才制度来,其进步、合理性就表现在它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从而改变了以往凭门第选人的弊端.然而,如果认为唐代科举已完全决定于考试,这也不是事实.实际上,它是一种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选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