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  王文佳 《现代交际》2010,(10):45-45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人为本思想,要准确认识以人为本的三个层次客体:在现实层次上以人为本是以“最广大人民”为本,在基本层次上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在最高层次上以人为本是以“每个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06,(4):21-21
概括讲,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深刻内函和基本要求如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人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4.
王艳 《职业时空》2009,5(2):75-76
从以学生和教职工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两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只有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充分挖掘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下,才能提高高等教育水准。  相似文献   

5.
人是物质(客观存在与物质需求)与精神的二元体,那么胡锦涛同志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中,此文认为该以精神为本。而且是以每一位公民的精神为本,而不是以多数人的精神为本,更不是以少数人的精神为本。以精神为本当然也不是忽略物质生产,甚至停止给人民的物质供给,而是注重每个人的精神世界的修养。  相似文献   

6.
高原  王文佳 《现代交际》2010,(12):52-52
以人为本四个字的中心在"为"字上,即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只有落实到现实中才能实现其价值。按照党的十七大的精神,落实以人为本则要求我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各项权益、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杜玉荣 《职业时空》2008,4(7):85-85
一、图书馆职业关怀的意义职业关怀是指在本职岗位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其核心内容是重视通过职业来体现对人的关爱和理解,营造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和创造性。图书馆职业关怀是指,在图书馆管理中强调由“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弘扬职业精神,倾注职业情愫,为读者创造一个优雅生存、  相似文献   

8.
施旋 《职业》2012,(29):104-105
本文以"以人为本管理"为研究对象,从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家长为本三个方面阐述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从人的利益出发,突出人的重要性,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需求。在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也不例外,应当尊重职工的意愿,本文就人性化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充分研究教育对象,从“人是道德的本体”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有七情六欲,也有理想信念;有经济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从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在反对"物本"、"神本",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同时也都具有强烈的现世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在"以什么人为本"、在"以人的什么为本"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的螺旋式发展,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金侠 《职业时空》2008,4(1):122-122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语教学“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的逐步落实,英语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重视每一个学生发挥主体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就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实践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就是要实践好"群众利益无小事"。  相似文献   

14.
洪飞 《现代交际》2010,(11):66-6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以人为本”,在强调“以人为本”的视阈之下,各大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逐渐淘汰原先的行政管理模式、操作性管理模式下,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本论文主要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的运用,以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老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老年人为本,在工作中要做到为了老年人,服务老年人,依靠老年人。  相似文献   

16.
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成为今年全国和各地两会的热词,成为各地新一轮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为了什么?胡锦涛总书记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思想,新路线,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在经济,政治,教育,社会活动中尊重人的平等地位,强调人权和社会地位平等。"人"为经济政治生活的中心,国家为人民之本;"人性原则"提倡人性解放,万物平等,个性自由,尊重人权;和谐原则,即天人合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合作,人口与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从人本主义来审视城乡一体化,就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与政治,更多体现在思想和文化,生态与环境的统筹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夏利荣 《现代交际》2013,(9):101-101
以人为本,是指人在这个以人类为主宰的星球上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部分构成,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理性看待核心价值观实践主体和现实环境的改变是理论宣传工作的前提,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民大众认同的传统文化,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社会为本,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导向,以群众的社会实践方式,把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通过宣传教育升升到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实践行为,提升实践主体的理论自信和行动意志。  相似文献   

20.
韩俊 《现代交际》2015,(2):155-15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观念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建设中都具有指导性意义。对于高职班级管理工作而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意味着将学生的需求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学习模式的改善,使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高职教育中的人本思想入手,分析了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