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围绕《劳动法》的各项基本制度及其法条,就《劳动法》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制度以及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完善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劳动法中的法律抵触的有关问题,指出了劳动仲裁法更新的必要性以及劳动争议解决的裁审分轨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瑞典劳动雇佣制度评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瑞典的劳动雇佣制度中重“事实”、健全而完善的反歧视规定、严格的解雇制度和无城乡差别的待遇等,对维护职业安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瑞典劳动雇佣制度所处的国别环境有很大的特殊性,就其整体规定而言,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不一定适用,但分析其相关作法,对健全劳动法制过程中的中国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船员劳动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分析了船员法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殊性,主要包括船员劳动力的特殊性、船员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和船员劳动过程的特殊性,结论是船员劳动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方面、劳动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利和地位方面、劳动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结合并形成产品——海运服务的过程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一般陆上劳动的特殊性,因此,用于调整一般陆上劳动关系的劳动法不适应船员劳动关系调整的需要。在我国为了保护海上劳动者——劳动权利,促进海运业的发展,必须制定作为劳动法之特别法的船员法。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执行我国《宪法》、《劳动法》有关职业培训的规定,提高职工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经济收入,更好地促进我国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展开,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有效的经验,从劳动立法的角度作了三个方面的阐述:1、加强和注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立法;2、全面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实施劳动预备制度。  相似文献   

6.
自然人及家庭不具有劳动法上用人单位资格已经成为司法实务界的共识。就家政工人而言,随着我国家政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家政工人数量日渐增多,家政工人遇到劳务纠纷时雏权难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最高人民法院和人社部将非员工制的家政工人排除在劳动法保护之外的规范性文件不仅有悖现行《劳动合同法》之文意,而且已经不适应中国现实需求。因此,废止该类规范性文件,归位《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文意解读,为家政工人劳动法保护留下流动性适用空间,由裁判机构根据劳动关系的相关标准裁定是否适用劳动法不仅符合现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亦可为裁判机构在保护家政工人的法律和现实之间找寻平衡点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劳动监察制度的生成逻辑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监察制度的生成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现实的依据,此外人权观念的勃兴和人权运动的兴起也对劳动监察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劳动监察制度既是劳动法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劳动法制继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不仅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贯彻核心劳工标准,也有益于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是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关系是解决劳动法问题的逻辑起点,因此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也应当遵从劳动法的立法目的。然而,我国现行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却呈现出封闭、复杂的特征,其中退休返聘人员在工伤损害救济中所遭遇的劳动关系认定瓶颈是这一特征的重要例证。劳动关系认定规则的缺陷直接造成劳动关系认定的困难,进而影响劳动纠纷的解决。因此,根据劳动法的立法目的重新厘清劳动关系的含义,推进劳动关系的理性扩张,是对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因劳动关系认定困难而引发的各种争议的有效制度回应。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是我国劳动法中的特色规定,体现了我国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原则。《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扩大了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情形,增加了当劳动合同因期满发生终止时要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并取消对普通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年限限制,但对高收入者仍有上限规定,新法的制定很明显加大了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力度,但是作为一项制度,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仍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中的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探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相对于用工者所处于弱势地位,与其用工者在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是以法律形式平等掩盖了双方的实际不平等地位。这就要求现代劳动法应以约束和规范用工者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价值取向,要在法律上形成劳动基准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衡平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劳动法制建设、劳动立法、司法与执法工作并举,为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机制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是关系到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和制度障碍出发,提出了解决劳动力流动的管理制度创新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日趋频繁与复杂,但我国的劳动诉讼处理制度相对较落后。通过实证分析和借鉴他国的劳动诉讼制度,提出我国应采取严格条件的"双轨制"的劳动处理机制,制定单独的劳动诉讼法规,并于密集工业区的人民法院下设专门的劳动法庭。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转移服从成本—收益原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迁入地收益应大于迁出地收益和迁移成本之和。根据这一基本法则考察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和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劳动力转移,可以发现二者的区别:在传统经济体制中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行政转移型,劳动力转移困难且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步转变为自主转移型为主,但以户籍为首的制度体系的存在,形成了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加大了劳动力的转移成本。对此,应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出发,进一步深化劳动力流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劳动基准与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基准是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享有的最低劳动权利、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具有强烈的公益属性。我国对于劳动基准实施艰难的现状表明,通过传统诉讼已不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基准纠纷,而劳动基准与公益诉讼之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呼唤着将公益诉讼程序导入到劳动基准纠纷的解决过程。我们应当构建完善的劳动基准公益诉讼理论与制度,从而维护不特定多数劳动者的劳动基准权利。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律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劳动者合法权益大量受损和合法权益受损后难以救济的重要原因。应该制定和完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劳动行政监督制度和劳动纠纷案件司法建议制度,以加强劳动权益的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问题一直是影响兵团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但影响着兵团农业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兵团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至于影响着兵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灰色系统模型对兵团今后的劳动力总量需求给予较精确的预测,并且分析出未来劳动力需求状况以及满足劳动力总量需求的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式社会治理的产物,问世以来对维护我国社会治安、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着合理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生存困境,其中权力制衡式微、日常管理混乱和救济途径不畅等运行规范性困境尤为严重。在依法治国和尊重人权的法治语境下,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加快违法行为矫治化改革。为了遵循权力制衡和程序正当的法律原则,违法行为矫治化必须实现控审执分离,创新执行管理模式,完善监督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必然因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其目的不仅仅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持企业的产业活动,而且突破了劳资双方的契约关系,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秩序,尤其是政治秩序.在达成这些目的过程中,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将可能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劳动契约以及政治秩序一元化目标下对法治进程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尝试提出分别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三方协商制度建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犯罪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犯罪学研究成果颇丰,各种犯罪学论著为我国犯罪学学科建设和防止、减少犯罪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之争面前,犯罪学关于劳动教养的研究却沉寂已久。劳动教养制度在性质、范围、对象、执行各方面和犯罪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研究息息相关,犯罪学研究应该关注社会现实中的犯罪倾向和治理,应该在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以及改革发展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完成时代所赋予的犯罪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