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例析法,对「ために」「ように」在前后项动作主体一致的场合、不一致的场合,前项动词接否定的「ない」这一场合以及两者都能使用时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ために」句中后项动作主体的目的意识强,「ように」句表示后项动作主体以前项的状态为目标的意思。在具体运用时,除了要掌握基本规则外,还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5,(5):117-118
<正>一、韩英社交称谓语的差异1.姓名称谓。韩语姓名称谓语采用"姓+名+接尾词、姓+接尾词、名+接尾词"的形式,姓名、姓、名是被称谓的主体,接尾词"■""■""■""■""■"等表示关系亲疏、地位尊卑。英语社交称谓中的姓名称谓有"教名+姓"或"教名+中间名+姓"两种形式。由此可见:韩英称谓语姓名称谓的组合形式不同,韩语"姓前名后",而英语"名前姓后";韩语需要使用接尾词而英语名字往往和宗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形式名词有很多,常用的形式名词有:の、こと、もの、ところ、わけ、はず等,由于形式名词不表示具体的意思,在使用时一定要跟在具有实质意义的连体修饰语的后面使之具有体言的性质,因此也是困扰日语学习者的难点之一。而形式名词中的「ノ」和「コト」由于使用频率高,掌握这两个形式名词的用法极为关键,本文主要以形式名词「ノ」和「コト」为例,通过举例论证浅谈其用法及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4.
「南中」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和中国内部发生着联系。两汉时代,这种联系便更加密切。那里有着丰富的物产,居住着許多部族。据史籍記載,「南中」的人們,有的是『其国各立君长,人皆椎结左袵,邑聚而居,能耕田』。有的則『无君長,辫发,随畜迁徙无常』。有的則『或土著,或随畜迁徙』。又据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的記载,『洋河郡……多两潦,俗好鬼巫,多禁忌,备山为田,无蚕桑』。这些,都说明当时「南中」地区人民,有的还是以部落而居,虽有农業,而随畜迁徙者,仍是不在少数,可見他們当时,尚处在家長奴隶制阶段,甚至比这个推断还要落后一些。比起当时的中国内地,远为落后。  相似文献   

5.
日汉指示词分别有一个中性词"この人"、"这"用来指人."これ"、"这个"直接指人时受限制,原则上两者都不能用于指称上司、长辈,但可以指称亲属或关系亲密的人."这个"的使用范围比"これ"广,在非正式场合,当关系亲密或带有调侃之意时,既使指称对象是上司或长辈也可使用"这个",但"これ"无此用法."この方"、"こちら"为敬意表达,与"这位"对应."'こ-/这-'+时间语素"都可以表示以发话时间为基准的不远的过去或不久的将来,但汉语没有"这里+时间"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打招呼时,彼此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称呼形式。在说英语的国家里,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对于男性通称Mr.加上他的姓;对于女性,表示礼貌和性别的标志则是在姓上冠以表示婚姻状态的Mrs.或Miss。虽然女权主义者已提出用不表示婚姻状态的Ms.作为女性的通称,以求与Mr.保持平等,但我们不应忘记,面对一位已婚的妇女时,传统的称呼依然是多得令人头晕目眩。举例说吧,当Susan Jones和Robert Smith结婚以后,人们称丈夫为Mr.Smith或  相似文献   

7.
提起英语中表“人”的后缀(suffix),一般都知道是-er;-or;-ist;-ian,尤其对-er-、or两个更为熟悉,认为在动词后面加上-er或-or,就是表“人”,至于这些后缀的译法,初学者都给它个“者”字了事,其实英语中可表“人”的后缀远远不只这几个,其译法也不能以一个“者”字了却。笔者就这几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英语中表示“人”的后缀英语中表示人的后缀常见的有:-an:接在国家名和地区名的专有名词后,表示某国或其他的人。例如:American(=people of America)Mexican(=people ofMexica)-ant/-ent:一般接在动词后,表示某一动作或行为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很多意思相近、用法相同的同形词,给语言相互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不留意的话就会掉入同形词的陷阱,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各种误解,严重的甚至引起摩擦。因此,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对排除文化障碍也有意义。以中日同形词“先生”为例,对其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用法、色彩等进行了对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汉语的“先生”具有不稳定性,词义一再萎缩;2)历史地看在感情色彩方面汉语的“先生”含褒义、贬义、中性,日语的「先生」基本上为褒义;3)语体色彩方面汉语和日语的“先生”相同,都可用于口语和书面;4)汉语的“先生”只是一个称呼词,而日语的「先生」既是称谓又是职业;5)日语“先生”一词增加了“对他人亲密的或带有玩笑的称呼”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9.
「と」、「ば」、「たら」和「なら」形式的条件句,其具体使用语境复杂多样。「と」条件句,用于表示客观叙述认识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中两事物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在强调该条件的规律性和必然性的语境下使用;「ば」条件句,用于表示认识主体认为要想达到所期待的结果就必须满足前项所提出的条件,在强调该条件的必要性、恒常性和因果性的语境下使用;「たら」条件句,用于表达客观叙述假设的因果逻辑关系,主要用于以某个具体动作的实现为条件的语句中,在强调该条件的个别性、偶然性和实现性的语境下使用;「なら」条件句,用于表达认识主体认为的假想因果关系,在强调该条件的假定性和说话人主观性的语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10.
称呼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对同一个人在相同或不同场合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称呼,在选择称呼语的时候可以作有标记或无标记选择。无标记的称呼的转换遵循社会称呼规则,体现发话者拉近关系、表达平等等动机;有标记的称呼的转换违背社会称呼规则,表达发话者表示反抗、改变权势、保持距离等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语接尾辞的分类与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尾辞是构成日语词汇的要素之一 ,以前接词的性质为标准 ,接尾辞可以分为前接动词型、前接名词型、前接形容词型和特殊型。接尾辞不仅可以改变派生词的词性 ,而且还可以增添某种意义或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和中国人相同,古代日本人的姓名结构也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但是古代日本的姓氏文化有其独特性。「うじ氏」和「かばね姓」结合起来构成了古代日本人的姓氏。日本古代公卿贵族的姓氏多源自地名;中世武家的姓氏「みょうじ名字」也多源于地名。江户时代以前,日本人将「名字」作为表现家族由来的符号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1875年明治政府颁布《苗字必称令》以后,很多人应急随意地给自己起了「名字」。姓氏反映出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是以血统为纽带形成的宗法社会,而日本社会是以地缘关系组成的集团社会或等级社会。  相似文献   

13.
人死精神是否消滅,在古代很早就發生了疑问。孔子并不曾确实說明鬼神的有無。墨子是最早說明灵魂不滅的凇该鞴砣q」中举出了許多鬼神的故事,証明鬼神的存在,人身虽死,灵魂还是存在的。庄子以薪火来比喻形神,所謂「指傳于取薪,火傳也,不知其尽也。」①老子說:「以道(?)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亦不伤人,」②所以老子亦承認有鬼神的。荀子則不承認有鬼神的存在,「天下篇」所說:「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即是明証。两汉之际,桓譚的「新論形神」③『以燭火喻形神』亦云神滅,惟自汉以前言神滅論者,以东汉王充最为突出。他说:『人之死,犹火之滅也,火溅而耀不照,……火滅光消而燭住,人死精亡而形存;謂人死有知,是謂火滅复有光也?虎  相似文献   

14.
一、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概念 1.「お国言葉」方言,土语 这是一种能够分辨出说话人是来自日本哪个地区的一种地区性语言,跟 「方言」表示的意义接近.不过「方言」是与「標準語」、「共通語」等同一级别并且意义对立的概念,是只能在特定区域使用的社会价值不高的语言.而与之相对的「お国言葉 」则是没有相对应的意义对立的概念,而且也没有那种社会价值不高的感觉.「お国言葉 」不仅在语音方面,文法、词汇等也包含在内的较全面的概念.所谓「お国言葉」的「国」是日本大名时代的「国家」的意思.另外,「お国言葉 」还在向外国人询问对方本国语言时使用.  相似文献   

15.
「~~んです」句型在日本的研究可谓兴盛,但在中国却极为少见,只有为了初级教育而浅见于各种教科书中的解释说明,且缺乏体系。一般的中国日语教科书,对「~~んです」句型的说明主要着重于"强调"、"说明理由",而且导入时期太晚,造成「~~んです」句型的误用。但是「~~んです」句型本身却有着"需要使用而不使用,总有不妥之感;无须使用而使用,则会造成无礼且不自然印象"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如若不能系统地领会「~~んです」句型的机能,即使不犯语法范畴的错误,也难以使用正确的日语。笔者在本文之中,将参考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日本人日常用例,对「~~んです」句型的机能进行再次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日语敬称接尾词“一殿”的考察刘晓民语言是不断变化的。敬语既是语言现象之一,也应不断有所变化。日语敬称接尾词“一殿”附在人名、官职名等之后表示敬意。古时“一殿”附于“关白”[系古代辅佐天皇的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等地位极高的人之后使用,但在...  相似文献   

17.
秦及汉初官文书中以“族某氏”表述吏民的氏,说明不晚于战国晚期秦庶民已经较普遍拥有氏。西汉中期以后,《史记》、西北汉简则广泛使用“姓某氏”,甚至成为官文书的固定格式。私名前的称呼在汉初之前应被视为氏,而非姓或后人惯称的姓氏。姓在汉代官文书中的使用可能是改从周道并修订律令导致的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日语敬语的表达形式繁多,用法也非常复杂,往往因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同而变化,颇难正确把握和运用,其中敬语接头词「お」和「ご」最具有代表性。现代日语敬语具有体现日本人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交际艺术的语言精华、必备的基本教养和不可缺少的社交润滑油的性质,其特点是相对性、社交性和受惠性。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日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吉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本论文顺应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N に A」这一结构来探讨形容词(A)的语义特征、「A」与「に」和「N」相互关系,同时,更好地揭示「N に A」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宗”字冠于称谓之前,用于同一宗族的人,或是对同一宗族之人的自称,后来,也用于称同姓者,或是对同姓者的自称,并不限于同一宗族范围,即将同姓而未必同宗者也视为同宗,“同姓一家”,以示与对方关系之亲密,这当然未免有攀附之嫌。这种现象,古人诗文集中颇为常见。“宗”又是一个常见姓。称谓之前冠“宗”字,此“宗”是表示同宗同姓呢?还是表示姓“宗”?这一问题,甚至某些学者也不大明了,有时会因此导致失误。“宗”字所冠称谓,以亲族称谓为最常见。此类冠于亲族称谓之前的“宗”,都作同宗或同姓解,而不作姓氏解。“宗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