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燕 《唐都学刊》2001,17(2):108-111
转变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在我国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高教必须正视的重大理论问题.知识经济呼唤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人的充分发展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比翼齐飞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融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于一体的课程,在培养人、塑造人、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中实行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奠基工程,当前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体现着鲜明的人文理念,内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普遍性要求.21世纪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和挑战,则是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的更为深刻、更为重要的背景和原因.荚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也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英语教学中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摆在我们许多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远坤 《学术交流》2001,(5):139-14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范畴;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应试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异化,素质教育与考试并不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是我国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这种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构建一个旨在创新的教育新体系。笔者在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过程中 ,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现谈一点认识和体会。一、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等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素质教育 ,是从我国国情出发 ,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形成的教育思想体系。素质教育主要应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着手。1 要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提高学…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趣味教学、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奠基工程,当前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体现着鲜明的人文理念,内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普遍性要求.21世纪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和挑战,则是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的更为深刻、更为重要的背景和原因.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也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英语教学中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摆在我们许多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体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我们应该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已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不是停留在静态的理解和思考上,而已开始应用动态的实际操作和运行中.  相似文献   

8.
人才的竞争、知识水平的高低、劳动者的素质等问题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日趋增大,因此各大高校对于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视.通过阐释一流学科竞赛和素质教育的界定、关联等问题,让人们更了解两者的发展和关系;分析欧美国家一流学科竞赛推动素质教育实践理论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更符合我国发展的模式.一流学科竞赛模式对学生的价值导向、创新精神、专业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大帮助,以国际竞赛的形式还可以了解国外学生的动态学习水平,因此,学科竞赛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从顶层设计、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诸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在国学教育基础上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性探索,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几个方向,包括:师资培育全员化、素质教育管理课程化和素质活动主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各学科知识传递的主要渠道和平台.因此,课堂教学建构情况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首先需要从课堂教学着手.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而这一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课堂教学结合人的发展规律来进行科学建构,即要尊重人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将传统固化的、灌输式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化成一种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能够进行大胆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由此现代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主要方向.该文分析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具备的要素以及该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进而围绕"两个转变""两个结合""三项原则"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罗汉东 《社科纵横》2008,23(9):155-156
从以人为本角度论述新形势下教育的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出以人为本教育价值去向的内涵和实质,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解释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的质量对新时代教育的创新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当下高校的教育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该文就当下高校教材管理现状进行阐释,并就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薇 《社科纵横》2004,19(3):130-131
素质教育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力为基础 ,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 ,以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使之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教育模式。本文侧重从音乐审美功能及其实现角度 ,结合实际 ,论述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面向我国课程思政建设、素质教育的相关战略政策,立足高校建设发展与课程思政的推行落实,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探讨.通过梳理课程思政的形成背景、概念界定,指出课程思政是素质教育创新推进的发展举措;提出基于课程思政的素质教育改革模式的三大方面,包括顶层目标设计、教学模式结合、教学方法创新;阐明这一改革的实践落实,包括全员特色培养、全课程融合教学、全方位教学建设.理论和实践案例证明,基于课程思政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在专业教学课程建设中有着指引方向的作用,是新时代人才培育的必然要求,不断培育出具备一流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对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过精粹的论述.他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工作的重点,中等职业教育是最早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但是在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并没有被完全的展现出来.本文初步探究了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共同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分析,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融合模式为: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育人强国为目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以研学旅行为载体,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阵地;融合路径为:目标综合性、基地共享性、融合全程化、形式多元化.通过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融合,可落实劳动教育,发展研学旅行,并服务当地,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娟 《社科纵横》2005,20(1):155-156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才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这就对整个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而素质教育正是适应时代发展 ,对传统观念中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体制等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最主要的场所 ,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既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 ,又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 ,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最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是教育者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如何创建全新的教育机制和模式 ,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必须努力克服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弊端 ,才能保证创新教育在良性、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推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 ,以“仁”、“礼”作为德育的核心 ,用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方法 ,实现了对英才的培养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论蕴涵着向现代化转换的因素、胚胎和萌芽 ,我国的素质教育吸取其精华 ,形成了把品德放在首位 ,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 ,以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为标志的全新的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