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的出现和迅速普及创造了一个新型的虚拟生存空间——赛博空间。它具有数字化、开放性、自由性以及资源丰富性和时空压缩化等特点,潜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赛博空间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哲学的框架,更广泛、更直接、更生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存在方式,并且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赛博空间的精神性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而建构的赛博空间具有虚拟化、符号化、在线化等特征,其独特的存在与运行方式导致了人类精神在新的层面的超越: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的精神性超越,公共精神对私人精神空间的超越,博客精神与个体理性的超越。博客是网络表达的最新形式,博客以其思想的独立性、行为的个人化与出版的自主性特征推动了个人话语的张扬与个体理性的现实性超越。  相似文献   

3.
赛博空间已成为重要的行为交往空间之一,其交往行为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用哈贝马斯的行为交往理论来阐释这个空间的交往行为已经不太可能了。从费瑟斯通的赛博空间观点出发,探讨了行为交往的后现代特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指出建构赛博空间的行为交往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和互联网构造的赛博空间正引领文学领域的深刻变革,这不仅表现在文学的意义诉求转向图像化、娱乐化的狂欢,而且也体现在赛博空间对文本类型、文本构成及特性的重构上。文本类型的重构以联网计算机在文本生产中的作用为标志分为计算机作为作者或合作者生产的文本,作为传输媒体生成的文本,作为表演空间生成的文本三大类。文本构成及特性的重构,如比特化、虚拟性、多媒体整合性、交互性等也与计算机在文本生产中的作用相关。赛博空间对文本领域的种种重构,引导着文本研究、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伦理秩序是一种具有客观交往规则的关系结构,交往规则内源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被认为“虚拟实存”的赛博空间改变了“实际实存”中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它不但重现并重构了熟人关系,而且密切了陌生人之间的联结 源于网络社交的赛博空间伦理秩序由此萌生,它凸显交往自由的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已渗透和影响到人类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的一切具体领域  相似文献   

6.
试论赛博空间的实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赛博空间是以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联为基础 ,通过知识与有关规则形成的人与计算机共同构建的空间 ,实质上 ,科学知识的广延形成赛博空间。在量子力学中 ,由阿哈罗诺夫和玻姆提出的AB效应表明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并不一定体现在物质本身的变换不变性上 ,而是体现在物质本身的同一逻辑蕴涵效应具有不变性。赛博空间的实在是由知识的实在性提供的 ,赛博空间创造了新的实在 ,是一种开放实在。  相似文献   

7.
以现象学的多重稳定性、工具倾向性和体现的概念引入赛博空间,认为赛博空间具有现象学的蕴涵,赛博空间具有多重稳定性、工具倾向性和体现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在以赛博空间为代表的当代传媒语境下,文学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学不是“终结”了,而是部分发生了转型.转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纯文学”为指导原则的文学场的裂变,二是文学走向艺术化,形成一种“新形态的文学”,即除了传统的文字形成的文学之外,还有使用词语和各种不同符号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文学性的多媒体作品.  相似文献   

9.
对赛博空间、鲍德里亚的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共时的比较研究,认为赛博空间的出现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描绘的世界进一步现实化了,在可比性的基点上,探讨了鲍德里亚哲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赛博空间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对赛博空间、鲍德里亚的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共时的比较研究,认为赛博空间的出现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描绘的世界进一步现实化了,在可比性的基点上,探讨了鲍德里亚哲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赛博空间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媒介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网络沉溺的危害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沉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多的人认为网络沉溺来自于网络内容的诱惑,而本文则从媒介形式的角度,探讨网络空间与网络沉溺的相关性,以期拓展人们认识网络沉溺的视角。具体分析了网络空间所呈现的三重视域———客体技术层面、主体性意识层面、主体行为层面,并基于此探讨网络媒介形式、使用媒介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空间行为特性等方面与网络沉溺的关系,并认为网络媒介的双向去中心的互动、意向性的行为方式以及虚拟实践中的多重自我身份等由媒介形式所形成的特质,构成了网络沉溺重要的作用机制。从长远来看,网络空间的形式特质将比网络内容的影响更为隐蔽而有效。  相似文献   

12.
自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以来,此一术语已成为中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理论架构。对哈氏这一概念的运用,尽管可超越这一概念所产生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不能脱离其核心内涵,即公共领域构成的四个"要件":必须以市民社会的形成为其存在条件;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关心普遍利益的公众;必须形成具有批判性的公共舆论;必须具有公共媒介和公共场所。根据这一标准,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用于对当代中国网络空间的分析时,可认为网络空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准公共领域"。从"准公共领域"迈向"公共领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与市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赛博空间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信息空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要推进赛博空间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应约束赛博空间传播使其遵从维护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诚信传播、尊重他人的原则,并以强制约束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其发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联省自治理论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提出的联省自治理论,是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以平民政治为核心,以自治自决为途径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民主、独立、进步色彩。但是其理论存在着理由不充分、手段不正确、矛盾之处甚多等缺陷,尤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的阶级局限性和理论的落后性更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府是 2 1世纪先进生产力和管理科学的杰出成就。本文对电子政府的建构思想、技术特性、功能与效率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对电子政府的虚拟特性与效率、任务与功能、宏观调控和网络经济的特性与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归纳了建构中存在的关键性和复杂性问题 ,并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系统建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是其重要内容.村民自治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对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分析探讨这些问题对农村和谐社会构建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如何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的对策,使之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广西宜州市合寨村率先开始的村民自治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制度创新。它一出现便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并迅速在全国推广起来。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诸多优越性。如果能够克服其目前所存在的制度缺失,使之臻于完善,那么将是建构农村和谐社会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历史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断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分析和考究爱国主义逻辑在网络空间内的演进路径,不仅是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题中之义,更是立足社会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应然之举。设计/方法通过对网络空间爱国主义的场域逻辑、运演逻辑和价值逻辑的比较分析,以明晰其发展境遇、生成理路和意义秩序。结论/发现虚拟生存场域的空间边界,规约着网络社会人的生存发展向度,进而也影响并重塑着爱国主义逻辑的空间表达和研究路径。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逻辑必须遵循技术的程序性思维和符号化表达,涵盖线上和线下两大话语体系,融合传统与现代两种传播模式,兼顾精神驱动和行为选择两个方面,回应意义指向和意义建构两项维度,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