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网络主体的匿名性、平等性、去中心化、自由性;网络社会的法律、伦理及道德规范的“真空”;以及网络行为的“失范”,要求网络主体提倡网络行为的自律。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在网络伦理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提倡网络主体的自律,网络伦理需要主体自律,自律应成为网络主体的伦理美德。政府应从完善法制、道德教育、弘扬传统和技术发展等方面为网络自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当下对赛博空间的道德认识并没有跳出传统的先验理性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局限,因而反对传统理性的道德预设,祛除人类理性对赛博空间的道德遮蔽,揭示赛博空间现代性道德的独特存在方式及其所担当的启蒙角色,将有助于赛博空间的道德发展回归其自身,注重当下的批判实践,也为现代性道德最终走出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就业分配市场化改革,硕士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材料水分多、面试都会去、毁约多借口等就业不诚信现象频发。这些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变革对道德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有指导性制度缺失、主体道德失衡等原因。通过建立诚信教育机制、保障约束机制、主体自律机制来培养研究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实现诚信就业的制度他律,提高研究生诚信道德的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为在当代的新型存在方式,主体在赛博空间中的存在及其境况,是作为一种人类解放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需要进行检审并给予回应的重大时代课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那种声称主体在赛博空间中获得了解放或者赛博空间是主体解放场域的观点,只看到了问题的虚幻表象。事实上,赛博空间是主体身心分离后身体缺位的意识自由的场所,这种意识自由本质上是数据中介下的意识的任意性。现实的主体在赛博空间中异化为一种虚拟主体。数据化的虚拟主体的背后实际发挥支配作用的是资本权力,这反映出赛博空间本身异化为资本主义生产工具的现实,并由此产生了相关的伦理难题。对此,应当在赛博空间明确历史唯物主义主体性的基本要求,确立人的感性意识,以现实地吹散赛博空间的解放迷雾。  相似文献   

5.
伴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社会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网络社会在为人类生活创造奇迹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网络伦理严重失范,网络社会中侵权行为屡有发生,网络违法、犯罪比较猖獗,网络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从网络技术自身、网络社会法律规范缺失、网络社会中独特的非理性行为以及网络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网络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并从自律与他律二元角度提出完善网络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图像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视看和认知方式.图像的功能发生了异化,人们服从和遵从于图像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图像控制着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各种道德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表现为窥视行为反映出的道德堕落、网络谣言泛滥反馈出的道德失范以及图像作品庸俗与图像审美异化."图像时代"道德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当前的道德建设机制不能有效解决"图像时代"的道德问题、网络世界成为道德问题的最大产地和载体、图像世界监管难度大以及行为主体道德意识薄弱等造成的.解决"图像时代"背景下的道德问题必须培养文明自律的图像行为,提高图像主体的自律自觉性;法律法规协同群众监督,增强图像行为的他律约束性;建立学校德育长效机制,久久为功解决图像道德问题;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则是要以人为本,回归人民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今电子网络时代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形式,赛博朋克科幻小说关注赛博空间的虚拟现实,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以吉布森为代表的科幻小说作家们所展示的赛博空间中,一切都是对当前世界的隐喻,对当下的思考,对当前的现实问题进行想象性的解决。他们刻画了网络、信息科技对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控制以及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启发人类重新审视当代科技现实与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反思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虽然电子商务促进了中国商务贸易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网络信任危机影响到电子商务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存在着互联网安全技术发展滞后、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网络交易中支付安全等问题,分析上述问题存在原因,提出了加强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健全法律制度、加强以道德为主体的网络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QQ":公共空间的双重逃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聊天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时髦的交流方式,这是一种依赖文字和现代技术的赛博空间叙事。这种叙事,既是对传统聊天的重建,也是对现实生活以及公共话题的双重逃逸,其结果,一是人的感性身体经验的缺失,二是人类内在自我中的非理性成分极度膨胀。  相似文献   

10.
网络聊天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时髦的交流方式,这是一种依赖文字和现代技术的赛博空间叙事.这种叙事,既是对传统聊天的重建,也是对现实生活以及公共话题的双重逃逸,其结果,一是人的感性身体经验的缺失,二是人类内在自我中的非理性成分极度膨胀.  相似文献   

11.
现代网络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现实问题,它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以人为道德主体的行为价值问题,即人性问题。当网络虚拟空间中人性自利成份过分膨胀,而制约它的理性工具过分软化,就容易引发人的道德人格扭曲、道德冲突等非理性倾向的网络道德问题。从现实人性善恶趋向于自利入手,对网络所带来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以求网络道德的理性复归。  相似文献   

12.
郑洁  白崭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4):135-138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与传统的社会语言相比,具有道德主体的自主性趋势更强、道德体系的开放性范围更广、道德意识的自律性要求更高等伦理特点。网络语言在传播和运用过程中凸显出语言本身的污染、语言内容的虚假、网络媒介的道德缺失以及被迫接受者的道德失范等伦理问题。加强网络语言伦理建设,需要采取整合不同文化背景的网络语言伦理、实施有效的网络语言伦理教育、强化网络语言的伦理过滤与技术监控、完善网络语言伦理的法律监管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出现和繁荣在为新闻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伦理危机和挑战,网络新闻媒体的伦理失范现象频频发生。网络新闻媒体的伦理失范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结果,除了网络新闻媒体自身的原因外,政府和社会的道德监管不力以及网络法律的缺失也是媒体伦理失范的重要原因。因而,对于伦理失范的矫正和治理不仅需要媒体自身道德意识的提升,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伦理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暴力的泛滥以其独有的方式撕裂了道德底线,向现行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此类事件不能仅在道德层面进行约束和思考,道德的谴责已无济于事,必须从法律层面进行约束和思考。网络语言暴力属于名誉侵权行为。既然属于侵权行为,那就应当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以法律从主体、客体、内容和责任方面进行有效规制。这样有利于拓宽法治的空间、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惩治、震慑和预防网络语言暴力侵权行为,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道德激励是道德调控、道德建设的内在机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完善道德激励机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分析道德激励内涵入手,对传统道德激励与现代道德激励进行比较,并提出当前我国实现道德激励现代转化的路径:吸取道德教育传统资源,构建德行有用、德福一致的道德生态环境;实现道德激励主体的多元化;创新道德激励的方式方法,实现道德激励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一直是低效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德育所提倡的道德远离大众,凌驾于大多数人的利益之上;二是德育远离生活。所以要提高德育的实效,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目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成人的变化,特别是价值趋向的变化,这些都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影响。青年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现阶段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公民守法道德作为实现法律的德性保证,其对法治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向度上,公民守法道德表现为强制守法、自觉守法和信仰法律三个层面.就实现条件而言,公民守法道德的养成离不开公民意识和保障机制的确立,也需要政府切实有效地履行自身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在华跨国公司的不道德行为及其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华跨国公司的不道德行为主要包括有商业贿赂、污染环境、出售“问题”产品、盘剥员工、违规用工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除了企业自身利益机制的驱动之外, 还与中外文化差异和我国监管机制、市场环境不健全有很大关系.要加强对这些行为的监管,就必须完善我国法律法规,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充分实施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道德的发展 ,这使得道德的法律化成为可能。但道德的法律化是有限度的 :从范围上看 ,有些社会关系主要靠道德来调整 ,法律只起辅助作用 ,甚至不能适用法律 ;从功能上看 ,法律直接规范人的行为 ,但对人的思想并不具有直接的约束力 ;从道德发展的角度看 ,法律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保障高层次的道德要求 ,而且对法律的过度依赖还会导致道德的弱化。因此 ,我们在树立法律最高权威的同时 ,还应充分重视道德等其他调控手段的作用 ,避免法律对道德领域的过度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