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经济人权条款有关,这种修改是必要而合理的,修改后的社会经济自由度得到极大扩张.但是,宪法关于人权的规范还要进一步发展,建议增加基本人权种类和完善人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宪法修正案和政协章程修正案对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对于进一步发挥好人大和政协的职能,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粉碎后,在抓纲治国初见成效的大好形势下胜利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敬爱的叶剑英付主席在《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中号召说:“为了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保证宪法的实施,当前应该结合深入揭批‘四人帮’在全国进行一次普  相似文献   

4.
人权保障、私有财产权的保障是本次修宪的两大法治亮点,彰显了共和国宪法日趋成熟的宪政文明和法治文明.全社会在关注文本上的宪法修改的同时,更要关注制度层面的宪政建设.随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入宪,"人权"将成为约束公民权力的"关键词",中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人们将更加关注人权入宪后的具体的法治实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承诺如何落到实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等规定的入宪将开辟私产保护新时代,国家立法机关应对相关法律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补充、修改并完善有关保护公民财产权的规定.通过渐进式的宪政建设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权威的宪政保障,依然是"后制宪时代"的中国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使命.  相似文献   

5.
工科大学①为什么要发展文科②,这是我们在一开始创建文科时就遇到的一个老问题.经过20几年的发展,这个问题始终跟随着我们,不断追问着我们,也迫使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这里我们简述为以下7种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新增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并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方式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内容做了重要修改。本文认为这些修改内容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主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其形成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当今我国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期的客观要求,是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宪政的基础与依据。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完善和补充,它体现了宪法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我国宪法的四次修正案体现了宪法规定由国家公权力向公民私权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国家的整体意识向公民个体意识,由一党执政向全民参政,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并始终贯穿民主和谐思想。宪法修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宪政意义,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修改应该体现维护宪法稳定和实现宪法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修改,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体现了时代精神,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论现行宪法系指1982年颁布实施的宪法;所谓修改即指对现行宪法的部分修改。具体而言,是对现行宪法四次修正案的内容、相关背景及有关修宪的探讨争鸣的评述。本文试图对现行宪法修改状况作一简要概述,从而分析现行宪法和四次修正案对我国当代法冶或宪政进程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宪法修改可分为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两种主要方式.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除了形式上的差别外,二者还存在认识论、修改评价等方面的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和友人在一间咖啡室聊天,隔座来了两位20多岁的丽人。她们都穿着60年代的服装,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打扮。 穿白色直筒裙的那位,一边落座,一边带着艳羡的语气说:“没想到你的男友这么酷,这么有型!” 另外那位穿着Twin-set粉红针织上衣及窄脚裤的,则面露得意之色说:“不知道为什么,他对谁都不理不睬,却只对我一个人好。” “那是因为你的魅力无法挡嘛!”穿白衣的女子说。 我听了几乎为她捏了一把冷汗,忍不住想马上告诉她:“这样的男人绝不是  相似文献   

13.
硕果累累:八届人大又一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抓住立法工作这一“龙头”,人大各项工作的全面丰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抓紧立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初现。一年来,...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要在全国各民族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军民之间、干部群众之间、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以至人民内部的一切互相关系上,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这是“四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开放”政策的需要。是每个人或每个社会集团时时、处处都要接触到的问题,也是回避不了的。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宪章是一九四五年六月签订的,同年十月二十四日宪章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一九四六年一月联大举行第一届会议,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那时正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前后。联合国宪章就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三多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代签订的联合国宪章已经不能适应七十年代的实际情况。联合国三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在这一国际组织中各会员国所以不能处于平等地位,其原因之一是究章的不合理性所造成的。美帝国主义从联合国成立之日起就利用宪章的  相似文献   

16.
宪法修改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对其修改应有所限制。对宪法内容修改的限制是修宪限制之一,世界各国的宪法典明文规定了宪法内容修改的界限,我国宪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但历次修宪也呈现出对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内容修改的限制。借鉴他国对宪法内容修改界限规定的立宪经验,以完善我国的修宪制度。  相似文献   

17.
探讨宪法修改技术问题不仅是我国宪政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完善我国宪法学有关宪法修改理论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反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执政的理念,使其成为执政党必须遵循的国家意志,就能更加有效地改进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八二宪法的第五次修正案提出了若干新命题,在这些新命题背后隐含着中国宪法内在的改革逻辑。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部分,初级阶段理论告别了革命论,法治建设就此得以可能。初级阶段的法治是一种立法与变法的辩证结合,它需要有一个领导型政党作为人民的代表,以人民为中心,把握立法与变法的平衡。在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的国内与国际法体系。但是,领导型政党作为立法之上的引领方向者,必须严格自律,将外在的依法治国与内在的依规治党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是否有宪法惯例,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笔者看来,我国政治和法律生活中存在着的、超越宪法典之上的某些社会规范,如宪法修改需要中共中央提出建议、该建议被全文通过而成为宪法修正案、每次中央领导人换届时都应当修改宪法等,实际上就是宪法惯例。因为这些规范存在于成文宪法、宪法性法律之外,弥补了二者的不足,对中国宪法的运行起着实际上的支配作用。盲目排斥其存在,对中国宪政体制的完善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论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宪法第13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群众保护私有财产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明确了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确定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基本原则;重申了私有财产权的内容及界线应当符合法律;增加了征收补偿条款。从而形成了人权价值基础之上的由保障条款、限制条款和征收补偿条款构成的较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