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除了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之外,还要拥有广博的双重语言文化知识及对其差异的认识.在交际过程中必须注意语用能力的培养,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以实现语言交流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大学英语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形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交际语言教学法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在外语课堂上起着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重视非语言交际尤其是体态语的使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诠释和简化教学内容。了解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及文化,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针对预科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在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使用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是社会人,又是文化人.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易犯文化错误.而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通过分析学生文化测试中语用失误的原因,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交际环境变小、与其它人口多的民族杂居等原因,越南的尔都、布依、仡佬、阿连和马良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正在出现逐渐消亡的危机。要保留和发展这些濒危语言,笔者认为这些民族必须得到良好的普通话(即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以便创造与各民族进行平等交际的环境。同时,要多种形式地组织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为他们使用母语进行交际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语用失误指的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错.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语言时存在大量的语用失误.论文从对比、分析英汉语用失误现象入手,讨论了称呼语、招呼语、委婉语、礼貌准则等方面的语用失误.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的各自特性,及不同语言的各自特点,以顺应差异,防止表达失误,从而达到正确运用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肖健 《民族论坛》2008,(6):55-57
本文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南通西藏中学学生对藏语、普通话和英语三种语言的态度以及相关语言的使用情况和交流能力,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三种语言持积极态度;大多数人在西藏讲藏语,在南通则依具体情况有变化;学生三种语言的交流能力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被调查者对母语的态度中情感因素起重要作用,对普通话和英语的态度中理性成分更多;西藏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被调查者使用藏语,南通的语言环境改变了他们的语言行为;南通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他们普通话和英语的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们现阶段学习和接触的英语,都是以现代英语为主。而现代英语又是在古英语、中古英语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的。推动英语发展和语言形式变化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既有语言环境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像历史政权的更迭、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也有语言使用者出于交流方便,主动对英语语言形式做出的调整和改变。本文分别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语言使用需求三个维度,对英语语言形式改变的具体动因展开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试论原声电影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璐 《民族论坛》2010,(8):60-61
欣赏英语原声电影不仅可以学习语言表达,同时可以获取文化知识,有助于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半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达到英语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实现语言和文化双收益。  相似文献   

10.
在运用语言教学和教学法基本理论的同时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实施这一目标的策略,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共同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英语在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生产劳动、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对比,强调语言的文化承栽功能,从而论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期外语学习和从事语言教学的同仁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充分重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学习对语言运用有着深刻影响.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论述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力图使人们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讲出合适而得体的话语,将语言能力更有效地转变为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语言,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用来交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国际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口语又是英语用来交流的载体.因此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学习美语不仅仅是懂,更重要的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的教学中不仅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而且要对口语教学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只有这样,中国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才能适应世界.  相似文献   

14.
韩洁 《民族论坛》2006,(10):53-53
随着中国和国际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任之一。然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多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形式上,剥离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使语言学习成为脱离社会文化环境的单纯语言技能训练,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语言能力除了听、说、读、写外,还应包括社会交际能力,也就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研究或从事外语教学,不能忽略该语言主流文化的影响,应加强文化教学。"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社会学家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在论述语言与文化关系时说,“一个社会的语…  相似文献   

15.
胡娟 《民族论坛》2006,(12):47-51
本文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使英语学习成为一个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作者受输出假设的启发,预测语言输出实践除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知识及语言应用能力之外,还能促进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增强。作者从理论分析,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三个层面验证自己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习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不但要学习语言本身,而且更应该了解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形式。本文初步总结了中西方文化在语义、语用中的若干文化差异,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同时建议教师以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17.
张迅 《民族论坛》2010,(3):53-55
预制语块的文化因素研究是把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引向跨时间、全方位、多视角的对比研究,语块的形成与其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在语言交际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因素上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对英语预制语言的习得有着正负二方面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如何与人交流是门艺术。人们通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交流中应用言语行为理论,一般来说,言语行为,尤其是言后行为,是通过言语表达体现说话者意图。但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和语言体系中的个人,常常因缺乏相互了解而导致语用失误。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说话者的意图以及听者的推论与其母语以及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Michael Lewis的语块理论(Lexical Approach)为依据,以258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从口语、写作、翻译、语言环境、学习方法五个纬度对藏族大学生英语语言输出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三语"语境和语言输出的模糊认识是导致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能力较低的主要因素,而语块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语言和语言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行 《民族研究》2002,(1):59-64
语言和语言群体是同目前民族学界讨论的与民族和族群问题有关的一对范畴。同一语言的使用者不一定有共同的语言交际行为和语言认同态度 ,因此语言和语言群体可能是不一致的 ,语言群体相对语言来说应该是第一性的。在没有超方言的民族共同语或标准语的情况下 ,方言更接近语言群体 ,有更多的共同的交际行为和认同感。双语现象的出现使语言群体向更大的双语或多语的语言群体发展。文章对影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群体的年龄、地区分布和语言使用场合等因素做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