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微 《民族学刊》2021,12(10):106-114, 130
本文以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从发文量、刊发载体、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进等维度,对1992-2021年间国内彝语文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彝语文发文量总体比较稳定,已形成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近三十年彝语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凉山彝语”“彝语支”“彝文古籍”和“信息处理”等。同时,研究还发现,彝语文研究阵地分布不均,彝语文研究的跨学科表现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彝语文研究者缺乏合作,核心研究机构分布失衡;研究角度和内容单一,新的研究热点尚未形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彝语文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拉祜族     
拉祐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思茅、临沧两专区,主要聚居区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人口近十七万,自称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彝语族的彝语支,解放后改革了拉祜文.据初步研究,拉祜族古代属羌人系统,他们曾由青藏高原不断南迁.公元三至五世纪居留在云南洱海区域,与当地各羌语族体被泛称为"昆明人",大约十世纪后,又分两路大举南迁:东路称为拉祜西、拉祜普的  相似文献   

3.
怀抱     
心理学家说,在一场突然的事变中——比如火灾、爆炸、坍塌——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扑进母亲怀里,而母亲的第一个反应也是紧紧搂住孩子。孩子脆弱的心灵化解不了一场惊变,而母亲的怀抱仿佛是一块海绵,缓缓地吸收孩子的恐惧,直至平复。专家们说,在灾变中身边没有母亲的孩子,心理将会遭受无可挽回的创伤。对于孩子来说,恐惧比肉体的疼痛还难忍受。由此可以想象,发生在韩国的夏令营小学生被夜火活活烧死的那一刻,孩子们绝望无助,有多么可怜。在贵阳的一次爆炸事件中,由于母亲没有把7岁的儿子抱进怀  相似文献   

4.
儿童音乐剧教育活动主要融合运用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学习环境。其中,舞蹈元素近年来在推动孩子们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收到重视。本文探究了在儿童音乐剧教育提活动中教育戏剧的指导作用,并重点分析了舞蹈元素如何融入并丰富教育过程。舞蹈在此环境中不仅是身体表达,更是一种情感和想法的沟通方式。通过舞蹈,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戏剧的情感和主题,增强身体协调性、节奏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舞蹈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为音乐剧教育活动增添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学,是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实行六年一贯制的教学结构.在这六年中绝大多数孩子从六周岁入学上一年级到十二周岁读完小学六年级小毕业.在这么大的年龄跨度中孩子们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身份"也应该随之改变,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各年级段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面对低年级的孩子,做家长式的班主任;面对中年级的孩子,做指导员式的班主任;面对高年级的孩子,做大朋友式的班主任.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培养学生习惯、影响孩子心灵、树立良好品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1,2(1):80-80
2010年11月17日,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第二次术语审定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民语委副主任陆振宇,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沙马拉毅教授,四川省民语委办公室副主任侯前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民语委业务处处长杨义杰,以及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四省(区)民委、民语委、彝语文工作机构的有关专家、学者共三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术语审定。  相似文献   

7.
峨山彝语土话的小称和北京话的儿化有类似的语言现象,从语言表意功能可以把峨山彝语山苏话中的[a~(21)]尾音和纳苏话中的[zo33]尾音的语言现象可视为"小称"结构,本文初略探讨其中小称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莫老师就是我们的好妈妈!”听到孩子们如此形容她,莫露香心里香香甜甜的。莫露香是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刘家村三小的一名不平凡的女教师。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1980年从师范毕业后就回到本村任教,不离不弃;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她成了这些孩子们的贴心“妈妈”。刘家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人口不多,经济落后,但山清水秀,在外人看来,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奠露香32年如一日扎根这里,并不是眷恋这“世外桃源”,而是为了这瑶山深处孩子们的教育前途。  相似文献   

9.
张阿敏 《民族论坛》2007,(11):40-40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之际,中共湘西州委宣传部、湘西州文联面向全州中、小学共同发起了一场主旨为"美丽的湘西、可爱的家乡"的征文竞赛活动。孩子们踊跃参与,此次征文共收到学生参赛作品13万余篇,经大赛组委会聘请的专家组认真评选,共评出特等奖获奖作品3篇,一等奖获奖作品30篇,二等奖获奖作品60篇,三等奖获奖作品120篇,优胜奖获奖作品240篇,优秀指导教师153名。孩子们的作品中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也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本刊限于篇幅,仅在孩子们这些饱含着对家乡、对生活的真诚热爱的文章中选编数篇,让我们共同体会土家、苗、汉各族孩子们对家乡的深情,共同培育湘西自治州明天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声乐学习中,儿童、家长、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提高儿童声乐启蒙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家长要了解孩子是否对学习声乐有兴趣,要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做好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工作。声乐教师不仅要培养儿童发声的技能、激发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还要注意把握儿童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儿童的思维能力、身体机能、成长过程等,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儿童的特征,挑选合适的歌曲,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建筑、民族禁忌、民族崇拜物、民族鬼怪神灵、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这八个方面考察了同伴交往对少数民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的影响。通过对云南丽江纳西族、迪庆藏族、澜沧拉祜族,贵州铜仁苗族、三都水族,四川凉山彝族共1 202名少数民族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同伴交往对少数民族儿童的民族文化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不同民族之间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同伴交往对西南少数民族儿童的民族文化认知产生影响的特征及其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这些特征和差异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民族文化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邹高峰 《民族论坛》2012,(17):16-17
<正>"莫老师就是我们的好妈妈!"听到孩子们如此形容她,莫露香心里香香甜甜的。莫露香是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刘家村三小的一名不平凡的女教师。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1980年从师范毕业后就回到本村任教,不离不弃;说她不平凡,是因为她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她成了这些孩子们的贴心"妈妈"。刘家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人口不多,经济落后,但山清水秀,在外人看来,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莫露香32年如一日扎根这里,并不是眷恋这"世外桃源",而是为了这瑶  相似文献   

13.
在儿童声乐学习中,儿童、家长、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提高儿童声乐启蒙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家长要了解孩子是否对学习声乐有兴趣,要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做好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工作。声乐教师不仅要培养儿童发声的技能、激发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还要注意把握儿童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儿童的思维能力、身体机能、成长过程等,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儿童的特征,挑选合适的歌曲,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攸乐人解放前的社会历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攸乐人(又称基诺人)共有六千余人,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攸乐山上;其语文属汉藏语系藏彝语族彝语支;目前族系尚未确定。攸乐人聚居地区,面积约四百平方公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密布。攸乐人很早以来就定居在这里,辛勤开发这块富饶山区。历史上也有部分汉族、布朗族和“本人”的劳动人民迁居这里,与攸乐人友好相处,对山区的开发和攸乐人的进步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攸乐人的社会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但迄解放前仍残存着原始公社制的基本特点。因此,解放后,党对攸乐人的社会改革,和佤、景颇等族一样,不把土地改革作为一个革命运动阶段来  相似文献   

15.
绘本是一种文字简洁、意蕴无穷的用图画来传达信息的儿童读物。绘本常常将生活中的哲理和深刻的道理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好看的画面传达给孩子。绘本以美轮美奂的绘图,给孩子带来视觉的享受,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俗话说: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多想多问,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并积极开发绘本中的儿童哲学,将哲学教育引入课堂,让儿童获得生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绘本是一种文字简洁、意蕴无穷的用图画来传达信息的儿童读物。绘本常常将生活中的哲理和深刻的道理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好看的画面传达给孩子。绘本以美轮美奂的绘图,给孩子带来视觉的享受,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俗话说: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多想多问,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并积极开发绘本中的儿童哲学,将哲学教育引入课堂,让儿童获得生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香囊     
洁尘 《民族论坛》2006,(9):58-58
古代生活的仪式让后人艳羡。香囊便是一桩。香囊消失在今天,可能与服饰的变化有关。想那古人长袍阔袖,大轮廓有了,就须得一些细节上的考究,香囊的精致美丽就挽了一个考究的结。今天的服饰多以爽利简洁为要义,香囊的佩带就不太容易找到对应物,其实,女子系长裙,腰间是可以挂一件有缨络的香囊的。关键是,现代人缺乏温润的营造心境。香囊又叫香袋,也叫荷包,起初的意思是辟邪除毒,“五月绣香袋”是全国各地的风俗;到了端午节,大人就给孩子们戴上一个叫“五毒”的香囊,上面绣着蜈蚣、蛤蟆、蝎子、壁虎和蛇,有的还要绣上扫帚、辣椒、小蒜头和小黄老…  相似文献   

18.
幼儿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情感与意愿的一种形式,也是他们游戏的一种方式.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表达方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利用实践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让孩子们通过最真的画面,反映出自己的意愿,达到与外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幼儿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情感与意愿的一种形式,也是他们游戏的一种方式。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表达方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利用实践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让孩子们通过最真的画面,反映出自己的意愿,达到与外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土地上曾有河流漫过,天空中曾有大雁掠过,山野中曾有孩子们的歌声飘过,节日里曾有欢乐的土风舞张扬过——中国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把它们留住、传承和坚守,让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的文化艺术教育丰富起来,μ润孩子们的艺术心灵,我们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