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跨文化适应力调查问卷对青海藏族青年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情感、跨文化态度、跨文化能力四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藏族青年跨文化适应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态度影响力最大并且在年龄、性别、生源、专业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青海藏族青年在早期难以获得系统的本民族文化,在青海的高校环境中,他们缺乏文化适应的主动性,需加强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作用,以有效地改善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经济交际中,语言、文化、商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礼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经济交际在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表现、作用和影响,并提出如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经济交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导演李安在1995年执导了他的电影处女作——《推手》.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有关中西年轻人在移民美国之后,与前去一同生活的中国老人之间因思想观念不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其本质是中国老人在国外遇到的一系列跨文化交际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对于电影中细节的观察以及在国外三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中国老人出国不适应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出应对方式,期待能帮助在国外遇到同类跨文化交际问题的人们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4.
谋生于合法与非法之间:在以色列的福建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问题、调查方法与资料来源 中国人向以色列的劳务迁移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才开始显现的.中国与以色列的第一份劳务合作协议签订于1992年,此后10年间,中国与以色列累计签订外派劳务合同总额7.8亿美元.据2002年底的统计,中国在以劳务人员总数约有万人,占以色列外籍劳务总人数的7%.参见<中国和以色列劳务合作情况>,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hzs.mofcom.gov.cn/aarticle/ztxx/i/ak/200403/20040300190559.html).由于同期中国外派劳务人员总数在40万人左右,参见<巩固与开拓并举引导与规范齐抓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o/dj/200510/20051000646288.html).前往以色列的劳务人员所占比例很小,而且派遣的地区也比较分散,因此长期未引起社会关注.然而,2002年4月和7月在耶路撒冷发生的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中,共有4名来自福建的劳务人员不幸被炸身亡,并有多人受伤.此消息震惊了中国民众.由此,在以色列的中国移民问题,尤其是福建移民问题,一时引起了相关媒体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在概述分析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现状,尤其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对高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希望可以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本着"以思想的力量改变世界"的宗旨,实现各国之间科技、情感、设计等领域跨文化交流的TED演讲视频,通过网络媒介风靡全球.这些演讲视频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除了归因于其独特的风格形式以及蕴含的智慧与思想以外,还得益于演讲嘉宾们强大的语言魅力.那么,TED演讲语言是如何有效实现并促进了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呢?本文将从TED演讲者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与跨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尝试提出如何通过TED这个国际性交流平台来实现各国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以广西高等院校为东盟留学生设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为焦点,分析东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心理障碍和该类课程可以产生的积极心理学作用,以及该类课程对于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跨境跨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生态文化、器物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以及语言文化方面阐述了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并提出了一些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产生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还列举了所教教材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的现象,进一步阐述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依据比较优势参与族际分工以获取比较利益是民族间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民族间的经济融合进程会受到各民族之间竞争力的差异、文化的异同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利用社会资本发展民族圈经济、通过政策援助帮助少数民族融入现代经济以及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变革,是实现多民族经济融合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治理当前企业存在的会计失真问题,国家决定对企业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在试行中,无论在委派主体、委派客体、委派人员以及对委派人员的管理方面,都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文章在剖析存在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明确会计委派主体、委派客体,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和优化会计委派实施的环境等一系列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学的迅速崛起对网络教师形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探讨与分析网络教师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较之传统教师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教师形象塑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国家和社会长时间、大范围的应对行动。在应对疫情中彰显出的国家能力、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攻坚克难的国民集体行动等,都将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从学理上讲,应对疫情需要动员、统筹与共识;在应对实践中,产生了共同的行动、记忆与认同;围绕应对目标,全社会在道德、精神和意识层面强化了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的攻坚克难总是得益于已有的内在凝聚力,而经历攻坚克难,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又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了解和把握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和外显标志是进一步探讨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文章选取全国15个典型民族旅游村寨为样本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与AOMS软件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了统分析计。结果表明: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主要表现为利益诉求和条件诉求。利益诉求根据重要程度大小依次表现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传承及环境优化四个方面;条件诉求依据重要程度大小依次表现为观念可持续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文化可持续传承、外力可持续推动、产业可持续支撑、资本可持续投入、产品可持续吸引及环境可持续保障八个方面。外显标志按照受访者的感知强弱依次表现为人气与口碑、规模与效益以及环境与氛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不仅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更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与“四个新”的内在逻辑联系,从目标任务体系中解析,是总目标与总要求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维度中解析,是价值内涵与现实路径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整体与部分关系中解析,是总保障支撑总目标实现、总要求推进总目标实现的内在关系;从逻辑里路和实践进路关系中解析,是实现“五个更加”的壮美广西建设内涵与“四个新”“三个共同愿景”和一系列重要工作要求实践进路的演进和拓展。要系统把握“1+1+4+3+N”目标任务体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理,把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规律性认识、深层次内涵、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以广西高等院校为东盟留学生设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为焦点,分析东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心理障碍和该类课程可以产生的积极心理学作用,以及该类课程对于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跨境跨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科技和社会全球化取得了飞速发展,全球化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主流.同时,跨文化交际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村里,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得更频繁,联系得更紧密.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语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使用.对于中国英语教学和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的必要性和需要考虑的因素;总结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文旨在突出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渠道和重要因素,英语学习者大体上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必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问卷调查、个案观察和访谈,来分析民族意识的内在体验形式和外在表现形式,并进一步探讨思考了民族意识发展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认同感是民族意识的内在体验形式,民族成员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服装、历史具有很强的认同感;第二,群体性是民族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民族成员大多数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民族群体,而让自己“落单”。  相似文献   

20.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面对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了解他们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才能避免文化冲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