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刘明钢 《学术论坛》2003,8(5):20-23
毛泽东处理我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主要经验有:坚持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政治方针、政策和行动;坚持把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具体地分析共产国际的指示,吸取合理的要素,摒弃错误的成分;争取共产国际理解与支持,同时支持帮助共产国际;维护团结,避免公开批评共产国际和苏联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建设中,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地阐明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他一方面强调经济建设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另一方面又主张向外国学习,积极发展对外交往,争取外部援助。学习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搞好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早就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土改方案,主张"和平解决","让农民可以得益,地主也不吃亏"。国民党虽接受此方案,但长期空喊、议论。1949年,蒋介石下野反思,认为在大陆失败的主因是未能按孙中山主张办事。他重读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演讲,决心入台后首先实行土改,并将这一任务交给其亲信陈诚。台湾的土改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既使大量农民上升为自耕农,又以土地债券和公营公司的股票补偿地主。结果,台湾农业超越战前最高水平,土地资本向新兴工商业转化。台湾一度跻身亚洲"四小龙",土改是其起步阶段。陈诚自称,台湾土改是不流一滴血的革命,美国人视为典范,不少国家纷纷取经,但是,这种土改,不能改变社会的两极悬殊,只改变了财富的占有形式和占有者的社会身份,不少地主摇身变为资本家。近年来,台湾社会出现"外来者打压本地菁英,损害了‘我们’地主的利益"的看法,这就不仅是在为台湾地主叫屈,而且是在为"台独"理论张目。  相似文献   

4.
中央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党委建设国际商贸中心重要部署确立后,市委就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更快更好地推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和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城的城市定位;确立了"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近期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基本思路;确定了全力营造改革与发展大环境的主要任务;制定了坚持"实力决定一切,稳定压倒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5.
地方保护主义成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来是政治学、法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经验证明,能否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仅对于正确平衡国家整体利益与地方局部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说,直接关系到政局稳定和国家、社会的凝聚力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江泽民同志正确指出:“我们既不允许存在损害国家全局利益的地方利益,也不允许存在损害国家全局利益的部门利益。在新形势下,必须更好地坚持发展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总的原则应当是: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元老谭延阁之三女谭祥,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娴淑敏慧。后经蒋介石与宋关龄介绍,与陈诚一见倾心。陈诚戎马倥偬,无暇顾家,而谭祥多年来对家庭无私付出,相夫教子,孝敬婆婆,深受陈诚敬重,两人情意浓浓,情真意切。谭祥接与陈诚结婚后,既能做好贤内助的本分,深得陈诚的敬重;又能服务社会,参加战时妇女工作,深受军民的尊敬。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需要建立社会认同机制,其主要内容有: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建立健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机制;建立政府与民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公众利益表达、诉求机制等。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社会认同机制的层次性要求,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发挥现代传播工具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贯彻“双百”方针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究竟是互不相容的“对立两极”,还是有机联系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两者关系,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于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贺麟的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以《文化与人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在会通中西文化方面成绩卓著,<文化与人生>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文化观.贺麟较早地认识到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有赖于文化发展;他强调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坚持学术自由,反对过分的政治干预;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同时又反对割断文化传统,强调坚持民族的主体性,提出"儒化西学"的主张.贺麟的文化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和合哲学理念对邓小平理论创新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他擅长从不同的理念、制度、实体、利益之间找到能够交集融合的结合点,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实现其伟大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在政治上强调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对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经济上主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融合;在文化上提倡兼容并包、百花齐放,促进文化繁荣的新局面的形成;在外交上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实现祖国统一上的“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总之,“和合”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重要理论来源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陈诚《与安南辨明丘温地界书》笺释杨富学在明代中外关系史上,陈诚(1365~1458年)是位颇具影响且极为关键的人物。永乐年间,他曾先后三次出使西域,足迹远至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之赫拉特)、撒马儿罕(今哈萨克斯坦撒马儿罕)等十余国,极大地促进了明朝与这...  相似文献   

12.
陈诚的家世生平 ,一直存在一些隐匿不清之处。本文据新发现的陈诚文集、家谱资料 ,考述了陈诚的一生 ,对陈诚的祖籍、家世、生卒、登科、仕宦、交游、谪戍北户良乡、与修《永乐大典》、一使安南、五使西域、家居赋闲、晚年起用等生平活动业绩作了系统梳理 ,并附以《陈诚年表》。  相似文献   

13.
周四丁 《理论界》2012,(4):133-137
孔子以周天子的利益为义的内涵、以周礼规定的正当利益为私利的内涵,主张利在义中的义利关系,运用道德的手段建设义利关系。墨子以民众利益为义的内涵,以利他为私利的内涵,主张义利等同的关系,运用兼相爱、交相利的手段建设义利关系。韩非以诸侯国利益为公义的内涵、以臣民合法利益为私利内涵,主张义利相生的义利关系,运用法律制度来建设义利关系。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在结构上完整地包括了国际环境分析、国家利益目标规定和对外方针政策的确定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以及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国际背景中,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是为国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对外方针,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军事合作、全方位外交和反对全盘西化等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5.
论庞德的社会学法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斯柯·庞德法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对法律概念、法律的历史发展、社会工程与社会控制及社会利益的探讨。他主张 ,法律的概念应包含司法和行政运作成份 ;2 0世纪以来 ,法律的发展不仅应保护个人利益 ,更应加强保护社会利益 ,即侧重于社会化的法律的发展。他还主张 ,法的目的是尽可能建筑社会结构 ,以有效地控制由于人的本性而不可避免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以最小的阻力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中人类的利益。庞德的社会学法学具有自由主义、社会福利主义色彩 ,对我国近代的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盟国人”是让参与者面对神灵起誓,表示效忠于当权者.出土的侯马、温县载书是东周“盟国人”的遗物.“盟国人”一般在祖庙、社或城外的祭祀场所这些有神灵的地方举行;誓辞由当权者拟定,仪式上还要用牛、马、羊等牺牲,有时也有歃血的程序;“盟国人”中的国人包括各级大夫官吏、士及工商行业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祝晓光 《河北学刊》2004,24(6):194-197
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并壮大了私营企业主这个利益群体;而且,这个群体也在不断地分化.由于他们自身也有着迫切的政治参与愿望和利益要求,因而各类社会经济中介组织便成为适应这个群体变化并使之政治参与有序化的重要机制与渠道.从长远看,这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并使之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加协调地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克立先生提出的"马魂、中体、西用"理论,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三者的相互关系,指出了一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原则和坚持对外开放方针相结合的综合创新之路,对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借鉴意义。本文力图梳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借鉴以西方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利用好三者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理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荣 《天府新论》2005,3(1):138-140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方针 ,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 ,启发人的自觉性 ;必须关心人的利益和需求 ,调动人的积极性 ;必须开发人的价值和潜能 ,激发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次重大论争。在这次论争中,李大钊有力地驳击了胡适的改良主义主张,指明了“问题与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场论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工作方针,切实解决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