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作文是“情动而辞发”,而读者阅读则是“披文而人情”。怎样“披文而人情”呢?我认为阅读时要先“沉下去”,然后“浮上来”。“沉下去”就是潜心阅读探究,“浮上来”就是有所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古哲先贤如是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作文的血液,有真情涌动的作文,灵动、鲜活、风采逼人!  相似文献   

3.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练写——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沿袭已久。此模式流程冗长,结构松散,主客倒置,反馈信息量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与现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格格不人。在此模式下学生写作文都是“奉命而作”,作文写出来往往是空洞乏味,缺少新意和灵性。“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原动力,只有积极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作文教学才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古人云:“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情感是不是可以成为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催化剂呢?  相似文献   

5.
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除了视其是否做到“以文传意”外.还要看它是否能够“以情感人”。唐代诗人自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把“情感”喻为诗歌的根本。狄德罗亦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可见.他也把“情感”视为文学创作之基础。正如古人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五情发而为辞章”。这就是说,人们往往都是在有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需要和欲望之后才去进行写作的。为此,在常规性的作文教学巾,适时而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它不失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拓宽学生作文思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为诚 《新天地》2011,(12):198-199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学生只要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怎样才能让学生的笔下生情呢?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学生作文时,只有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吐真言,抒真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感情真挚”是《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辞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之一。这是因为“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动情”(《文心雕龙》)。高考作文特别强调考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将个人的情感融于作文材料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者的心弦,才会产生令人“怦然心动”的感染力。作文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又离不开思想感情。不出自真挚的感情,很难把话说得动听,“假,大,空”,“高、大、全”的东西只能令人生厌.正如庄子所言:“不精不致,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可以说,喜、怒、哀、乐都要写得真挚。有时扰伤也能打动人心,“伤心也是动人的歌”,只要是发自肺腑之音。那么,怎样才能以真挚的感情打动人呢?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理论领域经历了一次跨学科的“情动”转向。欧美剧场理论与实践在最近几十年对“剧场性”与观演关系的思考有诸多隐秘而巧妙的共振之处。“情动”转向与戏剧的剧场性之间具有对话的可能,现当代剧场观演关系可以被认为处于“情动—情感”交织的阈限处。贝克特的戏剧《开心的日子》于1979年在伦敦的演出作为一个案例,展现了剧场如何在文本—表演生成过程中,表达“再现”的裂缝中流露的“次要情动—情感”,从而对以“再现”为模式的戏剧叙述提出批评。这一类“情动—情感”呈现的微妙强度与针对“情动”转向规避当下公共危机的批评形成对话,从而探索剧场与“情动”构建“人类纪”后危机时伦理—政治前景的开放性可能。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总体上看,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意。从作文教学的效果看,耗时低效,学生怕作文、教师怕上作文指导课的现象依然很突出。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是习作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教师要启发学生作文的愿望。”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作文时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空洞、不具体,对作文缺乏兴趣,不能“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学生缺乏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及如何将习得表达出来的手段和形式。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辞发于外。好的文章无一不是人们激情感慨之作。有了情感,思维自然活跃,心潮涌动澎湃,思想的浪花碰击飞溅,很想一吐为快,哪里还有苦思冥想的窘境?有了丰富的情感,常常会产生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下笔千言,如有神助。因此,我尝试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写作的创新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作文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作文教学必须注重思维训练。这是因为,从写作的本质来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文心雕龙》),写作是一个由感知——内部语言(加工制作)——转为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叶圣陶语)再从学生的写作实践角度看,习作病例大多体现为言之无物、语无伦次。这两种常见病显而易见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根源还在思维能力上。言之无物源于思维空白;语无伦次源于思维混乱。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强化思维训…  相似文献   

13.
一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的真情。目前,学生作文大多内容贫乏,语言枯燥,其中有章法技巧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缺少感情投入.所写往往是老师强行规定或自己硬凑虚构,因而呆板乏味。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那么,如何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有血有肉、有情有感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公文是为处理公务而形成并使用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效用的应用文体。公文中有品、有学、有文、善治者必讲其技法。技法者“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相似文献   

15.
学生只有储备了丰富的情感,作文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储备情感?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在课文学习中储备情感;在课外阅读中储备情感;在潜心观察生活中储备情感;在坚持不懈地写日记中储备情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储备情感。要激励学生储备情感,语文教师自己更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人。丰富的情感储备,为学生激扬文字、表情达意奠基。  相似文献   

16.
一、文情运动文情,即文章情感,是我国写作理论古老而复杂的课题。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写作家作过许多探讨,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但是,最早谈到情与创作关系的并不是《诗大序》,先秦《礼记·乐记》就有“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说法,屈原《楚辞·惜诵》有“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之句。嗣后,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指出“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则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把情感视作诗之“根”。迨至明、清,诗话、诗论之作诸家纷起,蔚为大观,不少著作都不乏独到的见解,袁枚《答蕺园论诗书》说:“且夫诗者由情  相似文献   

17.
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重要表现之一,便是人们明确表示了对于抒情作品的热烈爱好,并论及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当时人的情感观念在文学领域的反映。(一) 汉代儒家文艺思想与其哲学、伦理、政治观念紧密结合着。关于情感,以《礼记》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皆有情,情系不学而能,系人心感于外物而生。儒家又特别重视对于情感的节制引导,强调用礼乐教化治理人情,使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以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固。这些看法反映于文艺,一方面就把诗、乐(“乐”是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的结合)的产生,解释为是人心为外物所感、情动于中所生,而反转来又作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本原是情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诗歌教学的意境导入刘亚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个“情”就包括境界和情调。它是通过形象显示,又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读者从形象化的语言中受到感化,引起激动、联想和想象。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型教育目标的确立,语文教学在兼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检测。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用集体性教学方法,一学年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普遍有一定提高。现将点滴收获陈述出来,以飨同仁。 1 作文指导要有针对性,准备充分,调动学生情感 与作家的文章一样,学生的作文也是思想感情内容和语言文字形成的统一体,这就所谓“情动而辞发”。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一开始,教师向学生明确写作目的,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与本节作文课内容有关的课外班集体活动,或者根据作文指导需要当堂为学生提供现场活动。其目的一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二是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