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1,(14):11-11
河北省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成为首要战略目标。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被纳入国家  相似文献   

2.
《决策导刊》2007,(5):1-1
重庆直辖以来,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三大经济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主城都市区、渝西走廊、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发展战略,近期又提出了“一圈两翼”(“1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接合部的广西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广西已逐步摆脱经济总量全国倒数的窘境.开始谋划新一轮大发展。11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全体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富民强桂”的战略新目标。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廊坊市信息化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的思维模式,应该从区域经济圈的经济和信息化的协同化着眼考虑,把廊坊城市信息化与“大北京”、“环渤海”区域经济圈的信息化建设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廊坊市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银行业的发展将支撑唐山市“环渤海湾经济区”、“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和“曹妃甸工业园区”的发展战略,对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唐山市银行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唐山市银行业发展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支撑措施。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作为国内七大经济区之一,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启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采取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国际化操作对策,重点选拔东北亚经济圈进行操作,并且努力与环日本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建立起互补互动机制,以此为战略依托来进一步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渠道与领域,通过对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周边国际经济环境考察建立起价值观,从而把国内区域经济与国际区域经济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东北地区走上东亚和亚太经济合作大舞台,立足于21世纪初叶的历史碑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汪洋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提出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战略举措,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握战略内涵,抓住战略节点,发挥战略优势,抢抓战略机遇,为“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河北作为沿海大省,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优势。“一线两厢”作为总体战略布局,为河北“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在区域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上作了进一步的安排,对河北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战略指导意义,确立了河北内外联合开发的完整空间开发模式。“一线两厢”战略与河北环渤海发展战略:协同效应河北实现“三步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必须有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产业支撑,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
建设“一小时经济圈”,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重大战略举措。铜梁作为“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渝经济带、渝遂高速公路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应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努力打造成为重庆主城功能拓展区。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3,(41):14-15
8月28日,山东省印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即“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涵盖山东中西部11市的91个县(市、区),分别占全省面积、人口的62%和66%,部分地区在两个规划中略有重合。“一圈一带”是继“蓝黄”两大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深入实施重点区域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至此,山东的四大区域战略将17市全部覆盖。“一圈一带”规划的出台对带动山东中西部崛起、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8月以中共十八大为标志的新一届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发展的主战略,使京津冀一体化实施变为可能,这对北京而言则是一次重大利好。北京必须抓好并且用好这次机遇,一是尽快把首都经济圈战略提上重要决策议事日程,并作为未来10年首都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二是尽快把首都经济圈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把首都经济圈战略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统一起来;三是尽快把首都经济圈战略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接、对表,寻找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契合点,探索有利于首都  相似文献   

12.
黄波 《决策导刊》2004,(5):27-29
一、大力实施北上发展战略,加快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城市化步伐,切实提升重庆的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构建“重庆1小时经济圈”战略决策,包括潼南在内的整个渝西走廊各区县都是战略的承载者、实施者和受益者。潼南地处“重庆1小时经济圈”西部边缘和成渝经济带交汇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极有条件建成“重庆1小时经济圈”边缘上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是胡锦源总书记为新阶段重庆发展确定的三大定位之一。统筹城乡就是要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农村支持大城市;大工业促进大农业,大农业又支持大工业。而“一小时经济圈”正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抓好“一小时经济圈”的构建,对促进我市城乡协调发展,乃至推动成渝经济区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决策导刊》2007,(7):6-6
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一圈两翼”战略、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的背景和意图是什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最近在一次会议上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是我国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的起步时期。党中央实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四川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为四川交通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四川需要着眼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基本建成交通强省的目标,突出解决交通发展中的紧迫性、关键性问题,为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就四川省“十四五”交通规划有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余敏 《决策导刊》2007,(8):14-15
市委确立的“一圈两翼”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我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的总体部署,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核心内容。构建“一小时经济圈”,使其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主要载体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战略平台,对于重庆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决策导刊》2007,(3):F0003-F0003
九龙坡区位于重庆市主城西部,是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之一。全区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人口96万,辖7个街道、11个镇.近年来,该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推动“十五”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决策导刊》2006,(10):21-22
按照“科教兴渝”、“人才强市”和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战略,重庆市着力构建“一体两翼一组团”的职教发展战略格局。自重庆市委、市政府2004年9月作出由重庆市教委、永川市政府在永川市建设重庆职业教育基地的战略决策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做出重要指示,而环首都经济圈的一体化建设不仅是政治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在环首都经济圈一体化的角度,重点就环首都经济圈社保一体化展开研究,为环首都经济圈社保一体化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促进环首都经济圈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