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现代小说作家中,写知识分子的题材是极为普遍的,不少作家像巴金这样执着于这一题材,这样广泛地描写各类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这样忠实地反映他们的思想性格和对人生的探索和理想的追求。他真是描写知识分子出色的有特殊才能的作家。正如巴金所说:“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是我最熟悉的世界”,①因而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的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不朽的典型形象,这是巴金给中国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巴金塑造了旧中国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尤其出色地描写了“五四”以来,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在不同时期的痛苦挣扎和愤怒的反抗。从二十年代末期的杜大心,到四十年  相似文献   

2.
伴随当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历史性转变,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整体面貌和创作也发生剧变。从叙述视角上来看,十七年到新时期初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始终以政治视角为主,作家对叙述视角的确立更多地是出于表达文学立场、创作思想和政治诉求的考虑,极少出于对文学形式、技巧、审美价值做出思考。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进入新的创作阶段,其中叙述视角从政治化的外部视角向个人化的人性、心灵的内部转移成为这一创作阶段转型的重要标志。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意味着作家创作立场的选择和确定。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视角从十七年、新时期及至90年代持续至今的转变,从政治视角到人性视角,从集体叙事到个体叙事,标志着知识分子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知识分子精神反思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力图勾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山,他以峻切的现代理性和对农民的俯视精神,开掘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和国民的生存状态。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的四川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京派”等都以不同的审美风范开掘出民族文化心理的现代表现。“左翼”乡土文学体现着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批判意识向阶级意识的转换过渡特征。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实现了文化批判主题向阶级意识的转换,作家对农民的心态由俯视变为仰视。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乡土文学”旗帜,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当“乡土文学”纷现于二十年代的现代文坛时,至今,引起过许多评论者的关注。然而,评论者似乎只注意到它的浓郁的“乡土气”,却忽略了作为一批现代作家在他们特异的文学世界里所体现的强烈的现代意识。综观这一时期的“乡土文学”,具备着现代意识是这一批作家和这一流派得以产生影响及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基因。乡土作家现代人格的自觉初创期的中国现代小说,在题材上以描写婚姻自由,争取个性解放居于绝对优势。随着文化革命的深入,要求文学在更加深广的历史层面上探掘中国的现实状况,这使初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小说进入一个多元而有序的创作态势,以其题材的丰富、视域的开阔、审美旨趣的深远警醒而惹人注目.这是由于作家写作态度回到主体性位置,对现实生活经验进行“精神性的装饰”所致,而且确信它将推动中国乡村小说在新的世纪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五四”到建国前这一时期是乡土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主要作家及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综述.展示从20年代到4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不断更新视角.“乡土”成为具有更多重要意义的承载体,在主题上由文化批判到社会政治批判和到社会革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乡土生活。中国社会的一切思想和价值判断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体现,乡土成为作家展示现实中国本相与内核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以文学不断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新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在时间、空间、价值观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剧烈转变,作为具有反映、想象与建构社会生活功能的新世纪乡土文学书写,与当下乡村社会发展发生着深层的内在联系。新世纪乡土文学中,书写底层、脱贫攻坚、社会小康和“新时代山乡巨变”为主题的作品,在延续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时,也承继着20世纪40-70年代“社会主义文学”精神。郭文元的专著《乡村中国的社会主义想象——20世纪40-70年代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以下简称《乡村中国》)就是在这样的语境背景下出现的一部研究成果,该著在“再解读”路径上,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学想象方式、文本叙事的复杂性,发掘20世纪40-70年代小说乡村书写中有关“社会主义”话语的现代性,对该时期大量作品做了别开生面的论述,将该时段相关小说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价值层面和思想领域,尤其在研究视角、价值辨识、问题意识等层面都具有突出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价值,对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认识书写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文学具有突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学流派纷呈,在鲁迅的带动下,“乡土文学”兴起,不同地区的作家用不同的文笔表现不同的社会风俗。本文从主题方面论述了“乡土小说”对我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滥觞于五四时期的现代乡土小说到20世纪30年代左翼时期发生了明显的转向。王任叔作为五四乡土作家,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了左翼乡土作家。从五四到30年代,他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风格色调都有了一个明显的跨越。透过王任叔乡土小说创作的变化,揭示了五四时期到左翼时期乡土文学从文化启蒙逐渐过渡到阶级批判,从对国民性的改造逐渐转移到对农民阶级意识觉醒的挺进,这种文学现象的转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书写是陕西作家创作的共同特点。乡村是陕西作家刻骨铭心的精神记忆,是他们文学创作的‘‘家园”,是他们心灵自由的栖息地。乡村,是陕西作家创作题材的自然选择,是他们文学才情发挥的理想之地。陕西作家的非功利态度,使他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心无旁骛,达到了较高的心灵自由境界。乡村已成为陕西作家的一种精神守望创作题材的宿命选择。  相似文献   

12.
废名,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杨义先生说他是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派小说家,北大唐沉教授称他是一位真正有特色的作家,而钱理群教授的博士吴晓东先生(现在北大任教)则称他为诗化小说的鼻祖。从二十年代的影响不大到后来的“第一个”和现在的“鼻祖”,说明废名的地位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不断的上升。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描写自己故乡农村和小城镇生活风貌的作家,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者。在这一群作家中泰先艾“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①,悲惨中流露着谴责和同情;许钦文描绘着…  相似文献   

13.
对“生命”内蕴的探掘,是现代小说中普遍存在的艺术命题,尤其是在鲁迅小说与“乡土文学”中,更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从鲁迅的第一声呐喊《狂人日记》起,到沈从文全部表现“生命”主题的小说。呈现着一条清晰可寻的艺术脉流。这条艺术脉流的开拓者是鲁迅,承继者是乡土作家群和沈从文。 (一) 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以强有力的历史脚步跨入封建古老中国的土地,随同它的文化一起,西方现代主义的哲学想潮、美学理论、文学艺术也吸引了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不是中国作家用现实主义精神去吸取西方现代主义技巧,而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乡土文学在其产生、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艰难的岁月,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时至当代,以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为载体的乡土文学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制约,遭遇瓶颈、经典匮乏,为其寻谋发展出路成为作家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只有回归民间、关注民生,升华作品内在的主题表现力,深化乡土文化的审美体验,将乡土文学的表现手法加以创新,才有实现当代乡土文学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变迁入手,根据知识分子身份的转换,分析1950年代前后乡土小说在表现内容、叙述框架和言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论述现代知识分子在乡土文学中寄托的启蒙理想及相应的叙事方式在1950年代的文学转型中被改造成为表达国家意识形态的革命话语的复杂过程,并探讨这个特殊群体在这一过程中自我认知和身份定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代以来,传承中国新文学传统的台湾乡土文学因受“本土论”思潮的影响而被“台湾文学论”取代.当代台湾乡土文学的发展异变既是全球化语境中台湾本土文化的自觉应对,也和它与生俱来的政治意识形态因素息息相关.当代台湾乡土文学的发展异变并没有隔断中国新文学传统,所谓的“台湾文学”并不是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文学形态,而是“文化台独”在文学上的反映,并非台湾文学自身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乡土”的书写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母题。自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四”前后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为乡土小说发端与拓展期,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小说流派—乡土小说流派;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为乡土小说承继与变调期,解放区以及建国后的乡土小说在延安讲话的规范下,逐渐走向“农村题材小说”发展道路;7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为乡土小说转型与新变期,这一期间的乡土小说摆脱了政治对文学的枷锁,重返乡土文学的审美追求,并在新世纪前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回望乡土小说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无论是现实的、或者是历史的,是浪漫的、或者是现代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演绎着不同的乡土故事,每一个乡土故事又承载着作家不同的乡土经验,并从中折射出作家对乡土中国近百年历史和当下现实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8.
晋绥五作家对中国解放区文学和山西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晋绥五作家相同的文学旨趣与文化倾向:革命型作家的职业特征;文化选择的乡村化基调;文学思想的功利性主张;乡村题材的崛挻性主题;清新、明朗、昂扬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9.
"五四"到建国前这一时期是乡土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主要作家及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综述,展示从20年代到4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不断更新视角,"乡土"成为具有更多重要意义的承载体,在主题上由文化批判到社会政治批判和到社会革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乡土生活.中国社会的一切思想和价值判断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体现,乡土成为作家展示现实中国本相与内核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以文学不断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是作家们持续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也发生了变化:从50年代执着于理想的挑战者林震,到70年代痴迷于事业的奉献者陆文婷,再到80—90年代向世俗妥协的庸碌者小林。揭示这种变化对知识分子认识自身具有启迪意义。知识分子形象演变的原因可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出现危机,二是作家叙事伦理的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