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宗华 《东岳论丛》2003,24(5):111-114
汤因比历史研究的基点在于,处于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文明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条法则贯穿了他整个的历史哲学理论体系。他认为,每一种文化或文明都要经历发生、发展、衰退、解体的阶段;然而,一个文明的解体,并非意味着整个人类文明的终结,一个文明和上一代文明总会发生子体关系。在写作《历史研究》时的汤因比看来,作为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明亦毫不例外地遵循着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法则;但晚年的汤因比对中国文明及中国在世界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及对中国文化的更深入了解,他的思想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文化中寻找到了未来世界发展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义务概念在康德实践哲学中居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康德正是继承了这个传统概念,经过全新的理论阐释,将其作为达到至善理想的途径,以区别于他的主要理论对手——功利主义。康德全新的义务概念获得了不可忽视的理论成果,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概念及其论证看到他和对手分享了很多理论前提。正是从两者的异同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康德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无神论思想产生于夏商时期,它是在与有神论论战、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一是荀子从理论上阐明了天的物质性和天与人的关系;二是王充批判神学目的论,建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三是范缜批判"神不灭”论,在形神关系上把无神论思想发展到高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汤因比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与中国学术界渊源流长。汤因比非常推崇中国的文化 ,他反对西方学者的“西欧中心论”。他认为“中国模式”与“希腊模式”这两种模式乃是理解人类文明的关键。汤因比用中国的太极阴阳学说来解说自己的文明理论以及世界上的文明与历史行程。文明的起源、生长和衰亡是阴与阳、动与静变化的结果。中国两千年间所建立的功绩是中华民族一直保持下来的美德的缘故。这种美德与儒家学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继红 《理论界》2011,(5):86-8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认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无到有逐渐进化而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界讨论的马斯洛各层次需要常局限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实现过程。然而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化中不都有类似的价值追求、相同的需要层次和结构;有的是物质性需要占主导地位,有的是精神性需要占主导地位。不同层次需要满足的过程是按已经内在具备了的需要层次重演的。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的准确解读与有效利用都不能脱离相应的语境。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卡尔·波普尔把他所批判的历史决定论析分为反自然主义与泛自然主义两种形式,并把汤因比及其《历史研究》看作是泛自然主义的重要代表,认为他也主张用研究动物物种生命周期的方法来研究文明的生命周期律,并力图从这种研究中寻求社会进化的规律,以确立大规模历史预言的可能性.用泛自然主义来概括汤因比的历史哲学,不能说十分准确,因为它显然忽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汤因比思想的明显变化.但是,对汤因比来说,对历史规律的探寻,的确是为了建立历史预言的根据.这也是《历史研究》发表以米汤因比不断受到批评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些批评大都集中在历史规律是否存在、历史预言是否可能的抽象讨论上,而对这种预言本身的内容和性质则较少涉及.就前者言,由于论争各方站在不同的理论立场,具有不同的思想逻辑,论争常常不会有结果.在这一意义上,对后者的考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历史学家所遵循的思想原则,也展现着他基于这一原则的历史陈述.这种陈述无疑更能反映历史学家历史思考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学术界对汤因比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他的多元的总体史观或“挑战——应战”的解释模式。但这不是汤因比历史哲学的全部内容,更不足以表明其思想的性质。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具有一个超越性的解释框架与根据,这种框架与根据体现了汤因比思想同信仰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了他的历史哲学的神学性质。汤因比思想从历史哲学到历史神学经历了两个阶段,其分界大体上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  相似文献   

8.
1921年9月,年仅32岁的汤因比在一次旅途中振笔写下了一串纲要——学术名著《历史研究》最原始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罗素的国家起源学说述评金太军李立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南京210004)伯兰特·罗素(BertrandRusel1872-1970)是本世纪声誉最著,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一生的主要贡献是在哲学和数理逻辑方面,同时在历史、教育、宗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自建立以来,有着世界性的胜利进军。这一学说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毛泽东同志的努力,实现了与中国古典矛盾思想的结合,实现了与中国人民大革命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上得到了发展,在实践中获得了群众。但是,由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失误,大大削减了矛盾学说所曾享有的崇高威望;又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矛盾学说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于是,在一部分人中,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否定、怀疑和冷漠,在另一部分人中又出现了徘徊恍惚,他们赞同这一学说,但又为理论上的停滞不前而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1.
泛自然主义与历史神学──斯宾格勒与汤因比历史观念之比较刘莘作为现代西方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与汤因比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汤因比本人的一再确认之中,也表现在基本观念上的某种一致。这种情况使一些研究者常常忽略联系的性质而将他们的名...  相似文献   

12.
汤因比一直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十分关注 ,其早年中国史观与晚年中国史观有明显的不同 ,晚年把中国文化放到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高度。汤因比的中国史观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他对中国大一统传统的赞扬和推崇 ;二是他把中国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困境结合起来 ;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模式可以作为比较文明论的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精神发生或知识起源的问题,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详细论证了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性经验的原则。从内容方面说,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经验这个原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在形式方面,这种学说却有很大的弱点,后来的德国唯心主义者抓住了这个弱点,以其对认识的能动方面的抽象发展取得了一个时期的胜利。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精神的任何形态都是而且只能是从当前的经验中产生的。这种精神个体的经验发生论正好与当时生物科学中的自生论相当。自生论者宣称,生物可以随时从死的有机物质甚至无机物质自然发生。但是,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自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学说的历史统一性李小娟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本世纪30年代初问世。它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事件。它使我们有可能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但是,《手稿》中所表述的以揭露和批判人的异化、恢复人...  相似文献   

15.
(一) 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原因或因素是什么?自从人们用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就产生了各种关于历史的学说,不同的历史学说则给予不同的回答。古代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地理环境、人们的心理状况以及社会结构都对历史运动发生着显著的影响。在欧洲中世纪,在历史领域内,神学占着支配地位,天主教主教奥古斯丁右《上帝之城》中断言:“世界上除了上帝之外,再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存在,除了上帝的启示外,再没有什么人类的历史。”他认为,整个历史都是神的信徒和撒但的信徒的斗争史。托马斯·阿奎那则认为,一切个别的存在、个别的历史事件都是偶然的,但从整个宇宙来看,有一种绝对必然的存在,即上帝。这些历史学  相似文献   

16.
汤因比认为宗教是人固有的本质之一。人类的崇拜形式可以归结为自然界、人本身以及绝对实在 ,相对应人类的宗教也经历了多神教、一神教和高级宗教三种形式。高级宗教在人类文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它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统一帝国的迫害以及哲学的冲击逐渐偏离了其中心 ,并在宗教制度偶像化中失去了民众的信仰。近代西方用技术取代了原有的宗教。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学说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树栋 《社会科学》2005,2(9):129-133
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并非是若干个在时序上前后相继的具体历史阶段构成的某种固定的历史演进图式,而是历史运动的内在的、本质上的因果必然联系。在唯物史观的体系中,普遍规律是一种科学抽象,它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只能表现为特殊规律。因此,决不应把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释读成适用于一切民族、一切时代的历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历史必然性的学说并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早在马克思以前有的思想家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创立了科学的历史必然性学说,完成了这一学说发展中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对历史必然性学说究竟作出了哪些重大的贡献呢?本文试图做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关于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论争,主要围绕着这样几个问题进行:文艺的本性是意识形态还是社会意识形式;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还是文化哲学;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特定社会性质的还是普泛的;是以审美性包容意识形态性还是以意识形态性支撑着审美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时,是"意识形态说"更有利还是"社会意识形式说"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黄蓉芳 《学术论坛》2007,30(8):17-21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纷繁复杂,大体包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部分.虽然他们在反思上一世纪历史实践时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方面有很多失误之处,但问题本身是不可否定的,因而其思考是有价值的.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能简单地给予否定,而应力争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