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光与色的交响曲——论孙为民的油画艺术○呼喜江孙为民以他持之以恒的苦学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艺术的殿堂迈进,走进了令人羡慕而尊崇的艺术家行列之中,创造了鲜明的油画艺术风格,奏响了光与色的交响曲。一、写实时期孙为民从1963年~1984年基本是写实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2.
试论靳尚谊油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呼喜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教授、油画家靳尚谊近40年来,活跃于画坛,尤其这10余年更为活跃,更引人注目。在当今群星灿烂的时代,地以自己的功底和实力独领风骚,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他油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俄罗斯油画曾对中国油画史的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至今仍是中国主流油画创作的基本思路。其实除了主题性油画创作,俄罗斯油画大量的野外写生作品,因为体量不大以及未完成感较强,常常被排除在展览之外,难得一见。但是这些作品因为是艺术家野外的"逸兴"之作,不以功利性为目的,在笔触和色彩  相似文献   

4.
中国油画经过百年发展历程,仍然处于上升和再提炼的阶段,仍然需要坚持"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价值取向.中国油画大众化不应该被看做是泛政治的口号,而应该是它的发展方向.坚持中国油画大众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其在大众的基础上成熟为民族的.成长为世界的;才能促进中国油画流派和风格的多元共存与发展,实现"三贴近",彰显对大众的亲和力;才能使艺术市场摆脱空洞、轻浮、松散的状况,实现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把大众化做为今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中国油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标示.  相似文献   

5.
王镛 《南亚研究》2002,(1):73-79
如果把 2 0世纪中国油画放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考察 ,特别是与都属于东方文明古国和第三世界大国的印度的同时代的油画比较 ,也许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中国油画发展的脉络。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西方油画最初传入印度的时间 (15 80年 ,果阿的葡萄牙人耶稣会传教使团把基督、圣母画像带到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宫廷 ) ,大致与传入中国同时 ,而在东方土地上生根主要在 2 0世纪前后。西方油画移植到东方以后 ,逐渐出现了东方油画。这一方面意味着东方绘画的西方化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西方油画的东方化。东方油画与西方油画相比 …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人来到中国,带来了他们的文化、语言、宗教还有艺术。从明代开始,传教士就已将基督文化和油画艺术引入中国。至清代,传教士的力量甚至渗透至深宫之中。以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为代表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见到了中国的皇帝,却没想到中国帝王对于西方宗教的兴趣远没有对西方艺术那么大。他们留在中国的宫廷,不是以传教士,而是以宫廷画家的身份。他们带来的教义在中国并没引起多大的水花儿,但他们带来的油画  相似文献   

7.
油画中国和油画青岛的百年历程中,王庆平这个年纪这种经历的油画家,成为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他坚持本土,写自身文化,写自己的感情,择善而固执,在吸纳西方艺术精髓的同时,坚守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为油画的中国化和油画的青岛化吹来了清新的人文之风。  相似文献   

8.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在我国也有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精神。如今,西方油画这种"舶来品"的艺术形式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美术艺术当中,中国油画越来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今在美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做好油画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油画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点课题。本文首先对当今美术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新的美术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油画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北京国子监油画艺术馆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的"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于4月15日至2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虽然是从写生角度研究油画艺术,但涉及了当今油画领域所关注的课题和发展思路,也因2010年中国油画学会换届后,新一届主席团在承续和推进学会工作中所  相似文献   

10.
晓苏 《今日辽宁》2002,(1):18-20
中国油画在国外能享有很高声誉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广廷渤先生的油画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均获得好评."中国超级现实主义海景大师"是国外画界对广先生的赞誉,"海王"已成了广先生的代称.他的油画价位每平方米6万美金,是国际上油画大师的级别.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中国"老油画",即中国早期油画,当指清末民初最早的一批中国油画家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国水墨画与西洋油画,虽然同属绘画科目,但千余年来几乎平行发展,直至各自成熟。明清以来,西方传教士最先将油画带到中国,这种由油彩细绘而成的艺术遂渐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迥异于中国传统绘画样式的油画,给中国人带来惊喜,明清宫廷画家多有研习者。然而,只向那些主业传教、  相似文献   

12.
口语崇拜是一种与写实主义、个性主义、大众化等思潮相互呼应的现代文学观念,它的产生与西方的语音中心主义语言观对中国的影响有关.由于五四新文学的领导者及以后的理论家主要以语言变革的逻辑为其口语崇拜主张立论,当现代语言变革特别是"汉字革命"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时,文学中的口语崇拜观念便面临理论危机.口语崇拜观念还面对着从文学自身出发而产生的质疑,这种质疑的声音在现代文学史上虽不是时代最强音,但却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13.
马克 《社科纵横》2010,25(11):93-94
表现性风格艺术形态在中国当代油画中表现得最为丰富而成熟,本文将就中国当代油画中表现性因素的发展状况和表现形态予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俄罗斯油画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在很多中国现代写实派油画家的作品里,都能看到些许俄罗斯油画的影子。这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油画艺术几乎全部继承和来自于这个邻国。上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一切都向"老大哥"苏联学习,其中也包括油画艺术。很多当时苏联  相似文献   

15.
正油画从500多年前文艺复兴达?芬奇的光与影阴透视和色彩对比,创造了世界主流美术,胡阿寿把油画与浮雕加以融合,给油画增加了物理透视,又应用了中国特有的桐油好材料,克服了油画容易产生裂纹与吸油的缺点,可保存千年。胡阿寿,绍兴湖塘陌坞村农民,生于1952年,1973年步行到杭州拜师学艺,劳动之余开始学画。他先后受到吴山明、陈长庚等名师的指导。现为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和  相似文献   

16.
恽铁樵编辑的《武侠丛谈》是一部武侠小说合集,其中的篇目在小说集出版前大多已刊发在由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武侠丛谈》在两个方面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写实倾向:一是其中不少作者借助点评和文学呈现强调了小说的可信度;一是部分作品还通过对侠义精神的书写突出了小说的训谕性。恽铁樵的写实主义小说观强调小说的社会功用,并将写实作为小说功用实现的重要路径,《武侠丛谈》的写实倾向正是恽铁樵这一观念的具体表现。恽铁樵的写实主义小说观在清末民初写实主义潮流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戏剧史上的现代话剧艺术等艺术种类一样,中国油画也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出于对这样一种文化现象的关注,我也曾怀着极大的兴趣读画,并曾稍稍涉猎有关的资料和论著。即便在我极其有限的接触中,也能明显地感受到,近年间学界对中国油画的史的研究,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油画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果。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油画家能有机会见到欧洲艺术大师的真迹,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研究西方绘画。2005年我有幸得到俄罗斯著名美术家的授艺指导,真正体悟到正宗油画技艺的魅力,从而感知西方油画语言的奥妙。绘画的色彩规律、技艺表现是西  相似文献   

19.
唐培勇 《社科纵横》2004,19(1):93-95
本文采取从局部入手 ,用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田横五百士》从构图、色彩、造型等多方面作一初步的分析研究 ,以期望能更深入地把握和继承大师的油画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中国人最熟悉的外国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绝对算一个。这件被载入中国美术课本的油画作品,以其精湛的写实技巧和深刻的革命思想,被作为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志性作品而为人熟知。事实上,现实主义,正是俄罗斯油画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也是俄罗斯优秀油画家们的着力点所在。俄罗斯,在地理上横跨亚欧两大洲,其艺术创造也兼容了欧洲与亚洲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喜好。俄罗斯油画起源于18世纪彼得大帝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